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引发国际批评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上个月出访非洲,访问南非、刚果民主共和国、蒲隆地与衣索比亚等4个国家。这次杨洁篪访问非洲国家,延续了过去18年来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都以非洲国家为对象的传统,显示中国试图透过这样的外交活动,表达对低度开发国家的重视。中国积极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有其经济与政治的考量。在经济上,中国相当重视与非洲国家在能源与矿产方面的交易。因此,中国在提供非洲国家低利贷款时,常要求非洲国家以能源或矿产偿付,藉以缓和中国因经济发展对进口能源与原料的迫切需求。在政治上,中国与非洲发展合作关系的政治利益,在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拥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投票权,中国可以透过对非洲的经济援助,争取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支持,包括:在外交上排挤台湾,否决台湾要求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在人权问题上,否决西方国家对中国提出的谴责案;以及在国际竞争上,反制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
不可讳言,随着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展与非洲国家关系,已经让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但在此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政策却也引发国际社会关切,担心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会对当地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基本上,非洲国家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对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常要求非洲国家根据「良善治理」(good governance)原则,在引进国际援助时,也要提升当地的政治透明度、重视保护环境、确保劳工权益与基本人权,透过这样的交换条件,推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
然而,中国在援助非洲国家时,却只为了撷取当地的能源与矿产利益,导致非洲国家开始不理会国际社会有关落实「良善治理」原则的要求,转而向中国寻求贷款与援助,让非洲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蒙上阴影。世界银行总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在去(2007)年12月访问中国大陆时,便呼吁中国提供非洲国家经济援助时,必须增加透明度,避免助长当地的贪污与贫穷。
整体来看,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在近年来虽渐趋热络,但是潜在的摩擦也随着经贸关系的发展逐渐浮现。非洲的工会组织便批评中国企业剥削非洲劳工,并且向非洲倾销廉价产品,冲击当地的产业发展。去年4月,中国企业在衣索比亚遭到200多名武装份子攻击,造成中国籍工人9人死亡。中国方面认为这次事件导因于衣索比亚国内的政治斗争,但是重大流血冲突的发生仍反映中国对非洲政策在当地引发的质疑与不满。未来中国若想在国际社会上扮演负责任的角色,在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时,不应该只考量自身的能源与政治利益,而要提出更透明的援助政策,协助非洲国家推动经济与政治的良善发展。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