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不但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如果细致品味也会发现,这座海滨之城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活力与热情同样令人惊叹,特别是音乐成为这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温哥华音乐学院(the Vancouver Academy of Music)坐落在美丽的英吉利海湾一侧,也算是加拿大乃至北美培育音乐人才的重镇。就在温哥华音乐学院的教室里,就在音乐教学的授课之间,本报采访了正在这里就读的华裔高才生柯显蕊。
老话讲,自古英雄出少年。就在温哥华音乐学院,柯显蕊现在师从钢琴教授李金星,虽然年仅19岁,但在国际钢琴大赛上已经开始表现出不俗的实力。她先后在加拿大、中国、英国、匈牙利、波兰、马来西亚、匈牙利、日本、乌克兰、捷克、澳大利亚、荷兰与美国等地相继参加钢琴演出,独奏音乐会就举办了3次,算得上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
柯显蕊拥有的不仅仅是超常的音乐天赋,出类拔萃的演奏才华,还有她手指间流动的灵感与飞舞的想象。交谈之间,最明显的感觉是,她对音乐、对钢琴有一种顶礼膜拜式的爱,在她这里,音乐与人生水乳交融了。
波兰大赛脱颖而出
波兰(Poland)是著名音乐家萧邦的故乡,在这里举办音乐盛事可以说是名至实归。不久前就是在这个东欧古国,举行了一场高水平的国际钢琴大赛(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被世界音乐界称为"键盘上的奥林匹克大赛"。在尊贵的获奖名单上,来自温哥华的华裔年轻选手柯显蕊(Melody Quah)用修长的手指刻下自己的芳名。
波兰国际钢琴比赛创立于1927年,每5年在波兰举办一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钢琴比赛之一,其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广、评审之严格堪称顶尖。该赛事还以评选严格宁缺毋滥著称,曾有一届宁可亚军空缺,也不按顺序排位。
波兰国际钢琴比赛也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钢琴赛事之一,数十年来,多位获得该赛事奖项的选手日后都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
知道这次国际大赛高手云集,不少国家的优异钢琴选手莅临,使这次赛事竞争程度异常激烈。面对强手,柯显蕊发挥出色,最终获得第5名。由此可以预见,在此赛事展露头角的柯显蕊,也将会成为国际钢琴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与李云迪师出同门
在温哥华音乐学院,柯显蕊师从名扬天下的李金星(Lee Kum Sing)教授,不仅接受严格的钢琴弹奏技能训练,而且也从李教授那里分享音乐人生的谆谆教诲。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李金星教授也曾是李云迪、谢建得等音乐界英年才俊的嫡传老师。作为温哥华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主任,李金星先生还担任卑诗大学(UBC)钢琴系教授,并且在多所音乐院校中举办过音乐大师班,同时在许多著名国际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
正是在李金星大师的指导下,柯显蕊多次获得音乐比赛的奖项。2006年2月,在第11届太平洋钢琴比赛(the 11th Pacific Piano Competition)中,柯显蕊获得第二名。一年后,她以更为精湛的艺术水准,在Benefit Concert上有更为出色的表演。她选择的表演作品包括莫扎特(Mozart)、舒曼(Schumann)和李斯特(Liszt)等的曲目。
2007年,她还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8届雅玛哈青年钢琴比赛(The 8th Yamaha Austurlian Youth Piano Competition 2007),她演奏的曲目是莫扎特的"婚礼进行曲"(Wedding March)。
南洋的启蒙
1988年,柯显蕊出生在马来西亚的Kuala Lumpur,2岁就爱听广播里的音乐,父母注意到爱女的天赋,就有意识地给她营造有音乐的环境。
6岁开始,柯显蕊跟着姐姐学习钢琴,姐姐当时在一家学校学习音乐,由此发现这个小妹妹对音乐、特别是对钢琴有一种"纯天然"的领悟能力。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加,也随着对音乐的不断感悟,柯显蕊甚至对钢琴产生了一种似乎与生俱来的依恋,她发现自己一旦接触钢琴,就有一种非常自然的贴切感,而这是其他乐器所没有的。
尽管如此,柯显蕊却没有脱离一般学校的环境,上的是正规的学堂,并没有去读专科音乐学院,只是在业余时间拜师学艺,或自己习练。在马来西亚师从Snezana Panovska,已经稍晚的事了。
1996年和2001年,日本举行"雅玛哈国际少年原创音乐会"(the Yamaha International Junior Original Concerts),柯显蕊都被选中表演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表现了非同凡响的音乐天赋。
1998年,柯显蕊还被日本方面邀请,参加 Utsunomia市建立100周年庆典,并表演钢琴演奏。
同年,柯显蕊获得Mont Blanc Tribute to Chopin Piano Recital Award奖;2000年,获得马来西亚国家数字钢琴比赛奖(the National Panasonic Digital Piano Competition in Malaysia)。
从澳洲到温哥华
2002年,14岁的柯显蕊赴澳大利亚,在悉尼的澳大利亚音乐学院(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usic)就读,师从Victor Makarov。
三面临海的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以其雪白贝壳的独特造型名闻天下,也给这里致力于音乐事业的莘莘学子以启迪和激励。
在澳大利亚学习的时候,柯显蕊就听别人说起过享誉国际乐坛的李金星教授,也算慕名已久。从那时就在柯显蕊的心中埋下一个愿望,希望能够有一天在李教授的指教下,在攀登钢琴音乐这座艺术高峰中,继续往上迈一个台阶。
就这样经过努力,在完成澳大利亚规定的学业之后,于2005年9月,柯显蕊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温哥华音乐学院,开始成为李金星教授的弟子,正式修读钢琴本科文凭。
李金星教授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了,经手教授过许多优异的学生,对学生的天资与潜质可谓独具慧眼。他根据这几年的接触和观察说,柯显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质,首先表现很高的悟性上,领悟力强,接受能力快。
对于柯显蕊的发展前景,李教授十分看好,认为前途无量。但李教授也坦言,对柯显蕊的艺术前程也不能说得过于具体,她自己有着相当大的可塑空间。
李教授表示,像柯显蕊这样的年轻学子十分难得,她自己也很要强,很小就已经自立。李教授与柯显蕊的父母都有过接触,觉得柯显蕊的成功离不开来自父母的鼎力支持。
自从来到加拿大师从李教授以后,柯显蕊的艺术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她与列治文交响乐团(the Richmond Symphony Orchestra)一起,在西雅图参加华盛顿大学举行的the Greig piano concerto,她参与演奏,并获得 the Kay Meek Scholarship,这是一项授予最有音乐造诣的学生的奖项,每年一次。
在温哥华交响乐团(Vancouver Symphony Orchestra),柯显蕊被作为"客座艺术家"(Guest Artist)。
今年4月12日,在Vancouver Philharmanic Orchestra赛事中,柯显蕊获得第3名。6月上旬,加盟West Coast Symphony乐团,在Ken Hsiesh 指挥下,表演出色,获得第2名。
不久前,在本拿比的Clef Concerto Competition上,柯显蕊还获得the Grand Prize。
在东西方文化间
温哥华与悉尼同为滨海城市,不断都以旖旎的自然风光取胜,而且也都有着丰饶的人文气息。正是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柯显蕊得到艺术上的滋润。
今年7月,《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对柯显蕊作了报道,对她在钢琴和音乐方面的成绩赞许有加。柯显蕊在温哥华音乐学院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凑和忙碌,除了上课和参加演出外,她还要隔长不短地进行排练。
母亲算是柯显蕊的"陪读",在温哥华照料她日常的生活起居。父亲有时也从马来西亚过来探望,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呵护。
来自亚洲的柯显蕊,自小接受的是东方文化;而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又有机会比较系统地接触西方文化,汲养于两大文化体系的精华。同时她也得益于在世界各地的演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在她那里交相融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谈到今后的发展远景,柯显蕊说从温哥华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后,她希望能够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参加演出,成为传播普世价值的文化使者。
学琴的忠告
柯显蕊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钟情于古典音乐,格外喜欢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萧邦、舒曼等。她说学音乐应该师法高格调的音乐作品,这也正是"师法其上,得乎其中;师法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
在学习和演练钢琴方面,柯显蕊无疑有着切身的体会,她特别强调要有对音乐发自内心的挚爱,而要少一些功利,这样才能掌握到艺术的真髓。
不经意间柯显蕊提到朗朗,这是个当下至少在华人圈里如日中天的名字。柯显蕊说现在许多华裔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朗朗,这只是看到了朗朗风光的表面,学音乐首先要端正观念,然后还要有吃苦的劲头儿,最后才谈得上技艺的习得与成就。
音乐与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音乐,学乐器,并非要成名成家,柯显蕊说更多的是要把音乐当成一种高尚的修养,一种对人生的修炼。
柯显蕊特别强调好的老师的重要,特别对于初学者,能够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到正确的方向,而不至于走偏或误入歧途。
与此同时,柯显蕊还特别强调听音乐会的重要,无论对提高艺术的欣赏水平,还是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助益。
傅雷曾经对儿子傅聪讲过这么一句话:"第一,你是一个人;第二,你是一个艺术家;第三,你才是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在傅雷那里,次序是人、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学会做人才能做事,才能做学问。从柯显蕊的言谈中,也能感觉到这个意思,在她"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始,就能在音乐人生中把握住正确的航向,同样是成大器的条件。
- 关键字搜索:
- 华裔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