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钱钟书与俞平伯下干校半天烧不开一锅水

 2007-10-12 06: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城》里,赵辛楣和方鸿渐到中文系主任汪处厚家吃饭兼相亲,得以见到“有名的美人儿汪太太”。第二天孙柔嘉来找方鸿渐,假装无意地说起汪太太,于是“在吸墨水纸板的空白上,画一张红嘴,相去一寸许画十个尖而长的红点,五个一组,代表指甲,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她画完了,说:‘这就是汪太太的——的提纲。’”

方鸿渐于是击节赞叹说:“亏你想得出。”最近读叶兆言的《陈旧人物》,看他在讲上世纪那些大人物的故事时,仿佛于不经意间用十来个字就写下这个人物的提纲,不由得想要对他说一声:亏你想得出!

在这本三十二开的小书里,叶兆言写了二十七个人物,从康有为、严复到俞平伯、吕叔湘到苏青、张爱玲,无一不是纵横一时的人物。文章都很短,大多不超过三千字。要在三千字内给他们画像,故事当然得精挑细选——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但隐藏在故事里的评语更精彩。

在新文学的大潮中,吴宓是有名的反派人物。这位隐身于四大导师盛名之下的清华国学院秘书,“保守得近乎可笑”。他痴迷红楼梦,“近乎肉麻地称自己为紫鹃”,在昆明曾暴跳如雷砸过一家名为“潇湘馆”的牛肉馆;他举起手杖挡住汽车,以使同行的女学生能从容走上人行道;文革中,他自己被打倒,却写信去中山大学打听陈寅恪的消息;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水喝,我要吃饭,我是吴宓教授。”

“俞平伯先生是个老小孩”。俞出身江南名门,数代单传,养尊处优,养成了一身少爷脾气。杨绛曾写到钱钟书与俞平伯下干校,不会干农活,就在田头为革命群众烧水,但两位一级教授半天也烧不开一锅水。岂止是烧不开水,俞是连信纸也叠不齐的人。他与傅斯年一同出国留学,没两天就溜回来了——没人伺候,受不了那苦。没有洋文凭,在大学里薪水比洋博士们低一截,他又不会过日子,于是常缠着当了系主任的好朋友朱自清闹加薪。解放初,他把一本旧稿卖给书店筹钱葬父,没想到引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批判,这本书就是《红楼梦研究》。

写《背影》、《荷塘月色》的朱自清是人人都熟悉的作家,但他身上却没有作家惯有的浪漫,他是一个极度认真的人。汪曾祺说朱的课很枯燥,给分数又很抠门,因此选课的人很少,有一年少到只有三个,但他一样要点名。他临终前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他的理由是:自己曾在拒绝美援的宣言上签过字,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能反悔!在散文创作上,他也是极度认真的,“他一生都在摸索如何写出最地道的语体文,斟字酌句,不敢有一点马虎”。

叶家在中国文化界恐怕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从上世纪初绵延至今已近百年,可以想象这个家族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叶兆言在这样一种氛围里长大,从这种见闻中得来的认识,当然比我们一般读者得自书中的印象精准。只可惜他写得太少了,百年文化史,只写了二十七个人。
来源:《陈旧人物》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