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隐患

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被批评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专家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25日在武汉召开研讨会,讨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

三峡工程历经15年建设,已接近尾声。 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600公里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对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有关三峡大坝正面临山体滑坡和水污染的报道发表评论说:"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多数是出于对三峡工程的关心。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汪啸风表示,三峡库区历来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扭转。

诸多生态环境隐患仍令中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忧心忡忡。

国土资源部专家、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黄学斌指出,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库区民众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后会造成涌浪灾害,浪高最高可达数十米,波及数十公里范围。

湖北、重庆政府负责人均表示,三峡工程蓄水后,支流水质恶化,部分出现"水华"现象,且发生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

湖北省副省长李春明说,近年来,荆江崩岸险情频次明显增多,崩岸长度明显增加。

"据研究分析,今后长江河床将发生长距离的沿程冲刷和横向扩展,对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带来较大影响,并引发新的崩岸。"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