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辛弃疾

 2007-09-26 11:1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

他早年就有大志,性情豪壮。 那时,北方被金国侵据。到金主完颜亮逝世,中原豪侠纷纷起义,耿京统领山东,称天平军。二十岁的辛弃疾去见耿京。耿京从远处望见那英武的少年,当过一道小桥的时候,所骑的马总是不肯前行。那少年下马,拔剑斩下马的头,若无其事的继续向他走来。耿京见辛弃疾的勇壮果决,认为他前程无限,任为军中书记。

   有一个僧人义端,也召集了千人队伍,归附耿京;辛弃疾喜谈论兵事,常同他在一起。有一天,趁暗夜无人知觉,偷了大印潜逃了。耿京以为弃疾是同谋,想要杀他。弃疾请求给三天期限,可以捉获逆僧。弃疾判断义端必然投奔金军,报告义军的军情邀赏。于是就往北追去,果然追上了义端。义端怕死求饶,并编造说,弃疾是青色野牛转世。弃疾不理他,斩下那贼僧的头回报。耿京见他大义无私,更为赏识他,信任他。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耿京派辛弃疾往江南去见南宋高宗皇帝,进表归顺。高宗大喜,在建康召见,封授辛弃疾为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着齎天平节度使印绶归授耿京。等他返去的时候,耿京已经为叛属张安国杀害;安国竟然叛国投降金兵。弃疾途中得知消息,率同义军残部中五十名骑兵,冲入金营;见那变节的头目,正在和金将酣饮。弃疾抓住惊惶的张安国,绑在马上驰赴临安。朝廷把叛将张安国斩首市上,以为警戒;任二十三岁的辛弃疾为江阴签判。是1163年事。

   辛弃疾慷慨有大略,着意在北伐,恢复失土。但朝廷上大臣在玩弄政治手段,为自己利益打算,只图享受安逸。他正直敢言,为权贵所不容;多次受参劾,但他忠贞声名远播,不能给他按上汉奸罪名。他辗转调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安抚。在那里,创立“飞虎军”,盛壮为沿江诸军之冠。他曾多次上表,奏陈强国克敌的方略,但不蒙采纳;郁郁志不得伸,只能种植寄情,饮酒消愁;眼看势不可挽,岁月逝去。
   宋孝宗时,以辛弃疾为镇江太守。不二年,就逝世了。
   弃疾资兼文武,善于作词,结为稼轩集;其慷慨豪放,在气势上,仅有苏东坡差可相比;而苏词的内容远不及辛稼轩。陆游(放翁,1125-1210)风格约同稼轩,而不如其功烈。
   
  甲辰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韩元吉,字无咎,官至吏部尚书,退休后,住江西上饶,自号南涧翁。那时,辛弃疾已经四十四岁了,将入暮年。眼看宋高宗南渡以来,河山未复,朝中的权贵,不乏像王夷甫那样清谈误国的人,却少治理乱丝般国事规画大政的能手。“几人真是经纶手?”实在问得好。可惜,越是庸才,越怕人说穿。这样,一开始就显出傲岸不驯的气概,虽然是实情,却难免得罪当政者。长安沦陷,新亭对泣,没人负责;弃疾还掀出“神州陆沉”,百年榛莽,亡国失地的根源,在于清谈误国。真理难被接受;不过,真理仍然是真理。弃疾要坚持讲实话,是吃亏的。韩元吉是人才,惜被排斥,不得大用。但弃疾没有完全绝望,还希望能够纠合同志,整顿乾坤。
   
  许多年过去了。有来客谈起国事,挑起老英雄的情感。
  像一般人一样,词人也爱回忆当年往事:擒叛贼张安国,“突骑渡江”的豪气;今天已时光不再。春天,是少年人的季节;大地春回,万物生机蓬勃;“春风又绿江南岸”,只是不能使白须变黑!当年,他对偏安的宋朝,寄以无限希望,上书陈说抗御金人,光复神州的方略,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等恢宏的策论,都没起甚作用。现在,不再搅脑汁搞“平戎策”的高论大计了,还是落地实实在在,去研究种树书;也许,种植千头木奴的橘园,还可增加收入,养家沽酒吧!

  可是,他不能真的放弃忠君爱国的情怀,一腔热血,愿意为理想而洒;无以奋剑跃马,实现壮举,还是能奋笔写下激昂的壮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似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寄意于遐想:一位英风昂扬的大将军,率师征伐,驱逐胡虏,光复河山。只是君昏臣庸,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容许他发挥抱负;君王既不以“天下事”为念,“生前身后名”哪还能不随之成为幻影!末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时间是多少英雄豪杰的致命仇敌啊!
  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宋朝似乎有了转机。任命名臣韩琦的曾孙韩侂胄为相。也许是为了借重其主战的声望,韩起用辛弃疾为镇江太守,屏障京口。

   在镇江城北一里,有一北固山;晋蔡谟在山上筑楼,名为“北固楼”,又称“北固亭”。梁武帝改名为“北顾亭”。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登上古迹名亭北固楼。居高临下,是北望神州的好地方,真是“满眼风光”,尽收怀中。老词人俯视长江滚滚逝水东去,不仅产生许多感慨。在这里,孙仲谋年少统帅数万甲兵,坐踞东南,英武有为。三国鼎立时代的曹操,见到东吴的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孙权字仲谋)
   韩侂胄专横恣肆,为了立功显威,兴兵北伐金国。辛弃疾审度国势,深知没有充分准备,不是单凭道理就可打仗的,予以谏阻。韩并不尊重他的意见;次年,弃疾被劾去职。

永遇乐

京口北固楼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灯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再登北固楼。事过境迁,词人另有一番感慨。

小朝廷偏按苟存,大家还在争权夺利,不思收复,只想自己升官发财,不顾民生国计。
他怀想当年的刘裕,小字寄奴;原来出身于附近的“寻常巷陌”,曾从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后来成为南朝的宋武帝。
汉武帝元狩二年(121 B.C.),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帅军击破匈奴,封祭“狼居胥”山,是真正重大的胜利。
宋武帝的儿子文帝,在元嘉七年(430年),命檀道济伐北魏,有限度的胜利;但九年后,杀檀道济,“自坏长城”。“佛狸”是北魏太武帝的小字,进侵南朝宋的地区。在此用以代表金主亮的社祠,进入了南宋境。

   那是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兴师大举伐金,想立边功不成,结果大败而归。“仓皇北顾” 是说奔逃的难将难兵们,恐惧敌人赶来,“北顾”亭成为了望北军进侵,好预备逃命的地方。算来辛弃疾是1163年渡江南归,至此四十三年了。在那年,金军侵入淮西;宋丧师失土。

   已经六十六高龄,到此地步,弃疾残存的一线希望,也将破灭了。就算他能够像赵国的将军廉颇一样,七旬还虽老而不衰;奈何有奸佞谗臣在背后对付他,说坏话,假话,还会有被任用的一天吗?

1207年,一代词人辛弃疾逝世了,得年六十七。他未能看到宋朝光复失土,以后也没有,只是逐渐衰弱,终于覆灭。
   在同一年里,宋朝诿过于韩侂胄背和约伐金,把他杀了头。1208年,把韩的人头送去金国,和议始成。如果弃疾最后的词作于杀韩之后,则他用“元嘉”故事,对韩还是称赞。

 ( 以下是辛弃疾有名的几首词 )

丑 奴 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诗抓住年少和老大两个时期对于”愁”的不同认识和感受,道出许多人都会有过的一种人生经验。使人读了,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鹧  鸪  天

送   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江头送客,惜别依依。可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不仅仅是寻常的离合悲欢,还有人生道路曲折艰难的深沉感慨。


青  玉  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词通过记述元宵之夜的一次邂逅,塑造了一位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女形象。其中无疑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心境。梁启超评论此诗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蘅馆词选》引语)是有道理的。


西  江  月

夜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在这首词里,谧静的田园夜色被描写得那样真切、迷人,显示了作者捕捉境的高超技巧。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