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经历 华人在海外别耍“小聪明”
海外华人圈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人在国外要过三关,即语言关、金钱关、心理关。不过,以我在海外的观察与经历,我觉得华人们还要过“小人”关。这里先讲一个段子:“有两位中国人和两位美国人坐火车旅行,美国人买了两张票,而中国人却只买一张票。美国人很纳闷,于是,就等着看中国人怎么做。不久,检票员来查票,两个中国人一起跑进厕所,检票员来敲门,他们就递出一张票给检票员。
美国人想,这可真是高招啊!回程时,两位美国人也只买了一张票,却发现两位中国人这次连票都不买,美国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看看还有何高招。没多久,检票员又来查票,这时美国人就赶快躲到厕所去,等着检票员。这时,其中一个中国人,就起身到美国人的藏身处,敲了敲门,门中递出一张车票,他就把车票拿走了。
这当然只是笑话,可以用在任何国家人身上。不过,中国人在国外一旦过了“语言关”,对人家制度和管理的“漏洞”非常敏感,无不对外国人忠诚老实的君子风度表示钦佩,常说“这要是在国内,那……”。入乡随俗,有洞不钻,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小聪明”有时是违法的
在法国一些着名博物馆参观,排队有时达数百米。博物馆的法国工作人员见我们夫妻抱着一岁的儿子排在队中,便直接招呼我们进去参观,免去数小时排队之苦。法国人见了此景,只是友好地一笑了之。咱同胞见了,头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这孩子借去“用用”,要么直后悔怎么没把自家的娃子也抱来。
后悔之余,有人即付诸行动。最常见的雕虫小技是,利用外国人记不住中国人姓名,也看不出中国人的年龄相貌的弱点,一些同胞们常常互相借用医疗保险、汽车月票之类的证件,一票多用,屡试屡爽。在美国,你住在那个区,为那个区交税,你才有资格接受为那个区的居民提供的服务。华人把子女的教育看得很重,都希望送孩子到好学区就读。可惜,一般好学区的房子和地皮都会比较贵,很多华人并没有条件到好学区居住。一些华人家长于是想方设法以亲戚朋友的名义甚至伪造证件跨学区就读。殊不知这样是违反法律的,纽约州有一对华人夫妇就因此被法院判刑。
我在法国学习时有一个同学,坐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从来不买票。这些公共交通工具,均采取自动售票,乘客自觉买票并在上车前打票(打票机会印上上车时间、地点)。当然,各交通公司都有查票员,偶尔登车查票,以保证乘客买票。如发现有人无票或使用过期废票,查票员会说:“您忘了买票了。”然后客客气气开一张罚单。一般来说乘客也不强词夺理,乖乖地开一张支票付罚款。我那同学是学数学的,不知凭直觉还是计算,他断定买票上车“不值”,因为查票员出现的概率并不大。据他自己说,按他的方式每个月均小有可赚。只有一次他见了我说:“上个月运气不好,跟他们打了个平手!”
像我这位同学这样,主动不买票,自觉交罚款的乘客大体上还算是在允许与不允许之间的策略问题。相比之下,另外一些人则有违法乱纪之嫌了。他们在公共汽车票上薄薄地刷上一层透明胶水,上车前也去打票机上过一下。由于列印的字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印在纸上,下次只要轻轻把胶水揭下来,还可故伎重演,车票长期有效。
还有一位中国学生使“小聪明”钻电话公司的漏洞。法国大小城市的公共电话亭均注明:“本公用电话号码为 xxxxxxxx”, 大概是为了方便没有足够零钱或电话卡余额即将用完的用户,以便告诉对方可以拨号过来继续通话。我们这位元同学,记下公用电话亭的号码以后,通知国内的亲友约好时间打“对方付款”电话。等交换台电话小姐接通电话问,可否接“付款”电话时,早已等在电话亭旁的他当然一口答应,打完电话后扬长而去。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终于有一天被如梦初醒的电话公司捉住,小伙子的前程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为何中国人能看到“漏洞”
为什么中国人一眼就看出的漏洞,外国人竟熟视无睹呢?咱中国人似乎有一个概念:没有明言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我曾听见有“犯了罪”的同胞辩解说:“我不知道呀!”甚至质问:“哪儿写着不许了?”不错,国内很多地方、很多场合都写着“严禁XX(吐痰,吸烟,喧哗等等)”,一般与“违者罚款”连用。制订这些规矩的有关部门煞费苦心,往往不得不详细列出不许做的事,于是出现了“约法三章”、“五个不准”、“七不规范”、“服务忌语五十句”之类的标语。当然,谁都知道这只能是造个声势,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已。即使是君子,整天被人约束、防范,也背不住会生出一点逆反心理,趁人不备,吐一口痰。个别的有钱人,甚至会掏出钞票:“不就是罚款吗?拿去得了。”回到北京,在北京地铁站内等车,不经意间看见对面墙上广告之间赫然写着“严禁跳下月台”几个大字。说实话这条标语写在这儿已经有年头了,我当年在北京挤地铁时肯定已经拜读过,但不知为什么无任何印象。此番故地重游,用“第三只眼”再读这条标语,却平生出不少感慨:本是好意,怕乘客掉下去出事,却用这等凶神恶煞的语言“严禁跳下”。
可想而知,到了国外,发现人家公共场合的标语往往是提醒行人或顾客“正清洁中,小心路滑”、“当心台阶”等温馨之语,而不是“严禁XX,违者罚款”一类生硬之词,还真需要一个调整过程。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的公共标志也开始变得温馨幽默了,“禁止闯红灯”变为“向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们致敬”。这真是进步的标志。我想现在出去留学工作的人,可能比我们这一代“过来人”要少一点不适应感,也许用不着过这“小人”关了吧。
- 关键字搜索:
-
以我
來源: 环球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s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