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谈诗词曲写作的守文和创新

 2007-08-12 06: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守文的意思是恪守古人留下的写作原则。因为诗词曲都是由文字组成的,所以这里先谈谈文字。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把最初依象形造的汉字叫做‘文’,以后在‘文’的基础上,形声结合造出来的字称作‘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根据《说文解字》介绍,中国的汉字有以下六个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就是说正体(繁体)字的一笔一划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把正体字改成简体字,其实是对神传文化的一种破坏。

另外,古人写文章或诗词曲时还很注重组字的发音,能流传至今的那些古文及古诗词曲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可是在中国大陆,这个传统却在“文革”时期,共产邪党宣传“破四旧”时给破坏了。记得我读大学时,曾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60年代中后期,大陆某大学的中文系,有一次老师布置班上的学生写一首五言绝句,其中有一个“工农兵”学员(下乡知青通过关系保送上大学)写的诗中有这样一句“早秧回村晚”,这个学生的意思是想表达“早晨去插秧回村时天色已晚”,这首诗给老师评了不及格。老师的意见大致是:“‘早秧’通‘遭殃’不吉利,且此句也不合音律。”没想到学生拿着老师的评语告到校党委那去,说这个老师宣传“封建迷信”等。这位老师后来被停课,并被下放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过去(1949年前)的私塾里,这个学生可能要被先生打板子呢。

唐诗中的今体诗(格律诗),对音律有特殊的规定,唐朝的诗人是按《平水韵》来写诗;这一点在当今的学术界中也都是公认的。古人是很传统和守文的,到了宋代,宋朝的文人并没有改动唐人写诗的方式,还是根据《平水韵》来写诗,因为那是唐朝的文化。如:

七律·戏答元珍 欧阳修(宋)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平水韵》下平六麻韵部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平水韵》下平八庚韵部

从这两首律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及苏轼两位大文人都严格依照律诗的音律及押韵原则来写诗。可是宋人写宋词却不是按《平水韵》来押韵,而是按《词韵简编》,如:

采桑子 欧阳修(宋)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韵)。富贵浮云(韵)。俯仰流年二十春(韵)。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韵)。触目皆新(韵)。谁识当年旧主人(韵)。

其中的‘轮’、‘新’、‘人’、‘春’、‘民’是上平的十一真韵部。‘云’上平十二文韵部。如果在唐诗中,这样押韵是不允许的。而在《词韵简编》中却规定,第六部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用。

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韵),不思量(韵),自难忘(韵)。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韵)。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韵)。 夜来幽梦忽还乡(韵),小轩窗(韵),正梳妆(韵)。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韵)。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韵)。

其中的‘窗’是上平三江韵部,而其它的韵脚都是下平七阳韵部,因为《词韵简编》中江阳韵部的字可以通用;而在唐诗中这样押韵就不行。这一类的例子还很多,一些押仄韵的宋词,如《词韵简编》第四部,仄声:上声六语七虞去声六御七遇通用(词例见贺铸的《青玉案》等);这种押韵方式在唐诗中也是不允许的。宋词也称曲子词,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歌词。每一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曲调,因此其字数的多少、每句中字的平仄、押韵等都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如果我们随便改动其音律,写出来的词可能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到了元朝,元朝的文人写唐诗还是依照《平水韵》,因为那是唐朝的文化,如:

七律·次韵信仲晚兴 赵孟頫(元)

萧萧残照晚当楼,寒叶疏云乱客愁。
岁月蹉跎星北指,乾坤浩荡水东流。
古来人物皆黄土,少日心情在一丘。
独立无言风满袖,青山相对共悠悠。
《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七律·越台怀古 萨都剌(元)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平水韵》上平十五删

而元人写宋词是依照《词韵简编》,因为那是宋朝的文化,如:

水调歌头·至元戊寅为江西吕道山参政寿 白朴(元)

香风万家晓,和气九江春(真韵)。朝回冠盖得意,玉季和金昆(元韵)。屈指登高旧节,侧耳称觞新语,采菊旧芳樽(元韵)。南土爱王粲,东阁寿平津(真韵)。
节龙香,符虎重,印龟新(真韵)。弓刀千骑如水,曾为下南闽(真韵)。墙外阴阴桃李,庭下辉辉兰玉,一笑指庄椿(真韵)。更看济时了,高卧道山云(文韵)。

这首词的押韵是按照《词韵简编》第六部,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用

可是元人写元曲却是依照《中原音韵》,在《中原音韵》中入声已被并入其它的声调中。
如:

风入松 白朴(元)

使君高宴出红梅(韵)。腰鼓揭春雷(韵)。更将红酒浇浓艳,风流梦、不负花魁(韵)。千里江山吴楚,一时人物邹枚(韵)。
软金杯衬硬金杯(韵)。香挽洞庭回(韵)。西溪不减东山兴,欢摇动、北海樽垒(韵)。老我天涯倦客,一杯醉玉先颓(韵)。

这首元曲押韵是依《中原音韵》中的:四‘齐微’韵部。这种押韵方式在唐诗宋词中都是不允许的。

风入松 马致远(元)

眼前红日又西斜(韵),疾似下坡车(韵)。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韵)。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韵)。

这首元曲押韵是依《中原音韵》中的:十四‘车遮’韵部。这种押韵方式在唐诗宋词中也是不允许的。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朝有一朝的文化,每一朝的文化都有其特点及创作的原则。如果我们随便改动其创作的原则,写出来的东西还能叫做唐诗、宋词、元曲吗?这样做又怎么能复兴中华神传文化呢?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就不允许创新吗?当然可以。我举个例子,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对武术一窍不通,他却要自创一种拳法,我想谁也无法去干涉他。但如果他把这种拳法起名叫“太极拳”那就不行,那就是对张三丰大师的最大不敬。同样道理,绝句、律诗、宋词中固定的词牌名、元曲中固定的曲名等都有其创作的规律,如果我们在作品前用了古诗词曲的固有名称,那就应该按其规律去写,而不能有意的去改动它。这也是一位求真务实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