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起伏 肝也不好受

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无可非议。遇到不如意的事,难免要发点脾气,如果不知适当控制情绪,暴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过后连自己都后悔。这样对“肝”的健康十分不利,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

怒为情绪反应的要素之一,在中医的《皇帝内经》中,凡恶憎、怒、大怒、盛怒、暴怒、狂怒,等情绪的反应及喜怒、欲怒、善怒等情绪的习惯型,均认为属于“肝之脏象”。

临床上许多情志因素导致的症状,患者大多会有如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耳聋、耳呜、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小便茶褐色、身衰乏力、口渴发热、目黄、多梦、大便秘结或便色灰白稠状等症状。

轻微者,只能由检查数据得知。严重者如肝硬化、肝脾肿大、蜘蛛症、水肿(腹水)、胁肋胀痛,妇女甚至会有月经异常、白带淋漓等症状,大多与“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有关,更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惊人的雷同。

观察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交感神经,而情志变化会引起大脑皮质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恼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变化导致“肝郁结”,作用于神经传导介质,和血清素、肾上腺素、乙醯胆碱及多巴胺等发生变化。门诊常见肝系疾病长期处于激怒、郁闷不安状态的人,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紊乱。持续激怒,交感神经偏亢,而交感神经有抑制神经、免疫反应作用,脑中微小胶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抑制,补体水平下降,T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中医讲究调畅气机,舒畅情志。肝主疏泄,清肝理脾解郁,情志内伤,每使气机郁滞,影响肝的条达疏泄功能,以致在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的同时又见胸胁胀满痛等症,疏肝解郁方药疏肝理气,正是对证之品。方剂如小柴胡汤、四逆散、加味消遥散等。

学会制怒,要平心静气、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一擦就着,触物即烧。“怒则伤肝”,如三国演义中蜀国军师诸葛孔明因看准吴国大都督周瑜有肝病染身,因而用激将法三气周瑜,使其吐血气死身亡,因此,肝病患者切勿随意动怒伤肝才好。

本文留言

作者廖桂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