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后,由章诒和的《伶人往事》被查禁而引发的抗议浪潮,至今未平息,为章诒和女士奔走呼号,并且准备提起诉讼的浦志强律师,连自己的blog也被封了。有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诉讼也不过是一场徒劳的抗争。
《伶人往事》不过是重新翻出了戏剧界那些人物的旧事,而这些旧事之所以让某些官员不舒服,从而下令查禁这本书,是因为章诒和女士在书中说到了当年反右的事情,揭了疮疤。此前,章怡和在她的红透半边天的《往事并不如烟》一书中,就已经在揭疮疤了,有关部门的不快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章怡和也因此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特殊烙印,而《伶人往事》的出版,无疑使某些官员更加愤怒。
在新闻出版界工作多年,我们见惯了头顶上那些寒光闪闪的屠刀,也见多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记得在南方周末被接管后,一批老记者为了表示抗议而愤然离去。我由于生病,当时未能加入“起义”大军,等我病休结束再回到报社时,英雄们已四散而去。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决定出版一个系列作品集——张平、方三文、余刘文、孙保罗和我,一共五本书。我们原来以为不会太困难,唯一担心的是作品集有没有市场。但出乎意料,出版社很看好这五本书,一方面认为南方周末当年影响力巨大,五名记者都是那时候的主力,有很多“粉丝”,销量不成问题。
没有想到,这个系列作品集先后辗转了多家出版社,都因为南方周末的政治敏感性而不敢出版。其间,世界知识出版社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将五本书接了下来,分别签了合同,直到三校大样出来,我们最后看过、订正,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万事俱备,只待印刷。
偏偏在这个时候,党的16大召开(2002年11月),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告诉我,上面有通知,在16大期间,不得出版有负面内容的作品,这几本书只能等到16大结束后才能出版。不过是等一小段时间,我们也没有太在意。
16大结束前三天,我到北京采访,顺便打电话给编辑,问她是否开印。如果这时候开印,我离开北京时,还可以带点书回去。编辑告诉我,正准备给我打电话,她看16大快结束了,就去早找总编辑签字开印。问题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总编辑是刚换的,原是驻外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是外交部办的),说要看书稿。编辑说这已经是三校的大样,言外之意,不需要看了,原来的总编辑都已经签过字了。可这位总编辑坚持要看书稿。编辑无奈,只好拿书稿给他看。这五本书,100多万字,不是短时间能够看得完的,他就先看目录。而排在第一的就是我的那本《铁证如山》,这位新任总编辑只是看了一遍我的书的目录,便上纲上线地说:这些内容哪一个与“三个代表”的精神相府?
责任编辑傻眼了。她为此付出了大半年的努力,眼看就要泡汤了,几番据理力争,并且告诉他,这五本书都签了合同,如果不出版就构成了违约。这位政治警惕性、党性超一流的总编辑说:“我们宁可承担经济损失,不承担政治风险!”一切无可挽回,最后,责任编辑通知我去“收尸”——取回了已经编排整齐的大样,出版社分别向每个作者赔偿经济损失4000多元。
我们后来又找了几家出版社,都是谈“虎”色变,这五本书至今也没有出版。直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知道这五本书的“政治风险”在哪里,这只是作品集,都是南方周末已经公开出版的。到底当时的南方周末是洪水猛兽,还是我们这几个记者是政治异类?我们依照宪法应当享有的出版自由的权利,就这样轻易被剥夺了!
去年我又写了一本书,是法律方面的,有个好朋友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我想在他那里出版。但这哥们一听到是我的书,赶快推托:“我们胆小,你的书我们哪里敢出。”
虽然没有哪个部门的禁令,但我明白,这就是长期新闻审查、出版审查、言论审查的结果,使得出版界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唉!言论自由,我们的宪法性权利何时能成为真正的权利?
(作者:郭国松,职业记者,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现任《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原则:只卖文,不卖身)
原文:http://blog.sina.com.cn/u/466819d0010009x0 来源:
《伶人往事》不过是重新翻出了戏剧界那些人物的旧事,而这些旧事之所以让某些官员不舒服,从而下令查禁这本书,是因为章诒和女士在书中说到了当年反右的事情,揭了疮疤。此前,章怡和在她的红透半边天的《往事并不如烟》一书中,就已经在揭疮疤了,有关部门的不快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章怡和也因此被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特殊烙印,而《伶人往事》的出版,无疑使某些官员更加愤怒。
在新闻出版界工作多年,我们见惯了头顶上那些寒光闪闪的屠刀,也见多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记得在南方周末被接管后,一批老记者为了表示抗议而愤然离去。我由于生病,当时未能加入“起义”大军,等我病休结束再回到报社时,英雄们已四散而去。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们决定出版一个系列作品集——张平、方三文、余刘文、孙保罗和我,一共五本书。我们原来以为不会太困难,唯一担心的是作品集有没有市场。但出乎意料,出版社很看好这五本书,一方面认为南方周末当年影响力巨大,五名记者都是那时候的主力,有很多“粉丝”,销量不成问题。
没有想到,这个系列作品集先后辗转了多家出版社,都因为南方周末的政治敏感性而不敢出版。其间,世界知识出版社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将五本书接了下来,分别签了合同,直到三校大样出来,我们最后看过、订正,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万事俱备,只待印刷。
偏偏在这个时候,党的16大召开(2002年11月),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告诉我,上面有通知,在16大期间,不得出版有负面内容的作品,这几本书只能等到16大结束后才能出版。不过是等一小段时间,我们也没有太在意。
16大结束前三天,我到北京采访,顺便打电话给编辑,问她是否开印。如果这时候开印,我离开北京时,还可以带点书回去。编辑告诉我,正准备给我打电话,她看16大快结束了,就去早找总编辑签字开印。问题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总编辑是刚换的,原是驻外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是外交部办的),说要看书稿。编辑说这已经是三校的大样,言外之意,不需要看了,原来的总编辑都已经签过字了。可这位总编辑坚持要看书稿。编辑无奈,只好拿书稿给他看。这五本书,100多万字,不是短时间能够看得完的,他就先看目录。而排在第一的就是我的那本《铁证如山》,这位新任总编辑只是看了一遍我的书的目录,便上纲上线地说:这些内容哪一个与“三个代表”的精神相府?
责任编辑傻眼了。她为此付出了大半年的努力,眼看就要泡汤了,几番据理力争,并且告诉他,这五本书都签了合同,如果不出版就构成了违约。这位政治警惕性、党性超一流的总编辑说:“我们宁可承担经济损失,不承担政治风险!”一切无可挽回,最后,责任编辑通知我去“收尸”——取回了已经编排整齐的大样,出版社分别向每个作者赔偿经济损失4000多元。
我们后来又找了几家出版社,都是谈“虎”色变,这五本书至今也没有出版。直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知道这五本书的“政治风险”在哪里,这只是作品集,都是南方周末已经公开出版的。到底当时的南方周末是洪水猛兽,还是我们这几个记者是政治异类?我们依照宪法应当享有的出版自由的权利,就这样轻易被剥夺了!
去年我又写了一本书,是法律方面的,有个好朋友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我想在他那里出版。但这哥们一听到是我的书,赶快推托:“我们胆小,你的书我们哪里敢出。”
虽然没有哪个部门的禁令,但我明白,这就是长期新闻审查、出版审查、言论审查的结果,使得出版界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唉!言论自由,我们的宪法性权利何时能成为真正的权利?
(作者:郭国松,职业记者,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现任《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原则:只卖文,不卖身)
原文:http://blog.sina.com.cn/u/466819d0010009x0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一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