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过河记 (14)

 2007-04-12 23: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2001年,李经纬出价4.5亿元欲购买国资持有的健力宝的股份,然而市政府没有与李经纬有任何协商,背地里将股份以3.38亿元的低价卖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海。图为健力宝大厦夜景。





第二章 第二节 欲壑难填(上)


人人追求做大

笔者在美国,曾聘请一个翻译。她三十岁,为很多新移民作过翻译。有一次她问我,为什么大陆人这么不一样?当她和她的朋友们想做生意时,都是很实际的考虑,有一份不错的回报就满足了。可是大陆出来的人却想着做大生意,说出来的想法都是很大的计划,尽管语言还不过关。

想想还真是这样。国内的中国人似乎都认为做大生意才是正当的,尽管小生意人是多数,但是每个人都声称自己做的不过是小生意。似乎向人们表明:尽管我是做小生意的,但是我也明白要做大生意才堂堂正正这个道理;既然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也就不会比你差太远了。

做大生意的人们都一边享受着成功后的优越感,一边眼睛盯着更大的盈利机会,头脑中构思着迅速膨胀事业的计划。这一幅追逐金钱的欲望的图,由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构成,也无孔不入的影响着每一个个体。国营企业的负责人身处分配资源的位置,在经济改革中感受着金钱和权力的熏陶,欲望也就比普通百姓来的大得多,也复杂的多。因此,用一个比以前高的多的年薪来解决这些如时代英雄一般的国企掌门人的廉洁问题,就值得研究一下是否有效。

国营企业的掌门人,现在可以公开的拿一百万的年薪。这是储时健用晚年的监牢生涯给人们换来的福利。当人们想到储时健的一张画满艰辛、坚毅的老农民一样的脸,想到他的贡献,想到他离去后红塔集团的困境,再看到他的灾难给现在的人们带来的好处,人们总是为他唏嘘不已:改革开放的试验,充满着很多不该发生的牺牲呀!为什么在他做了巨大贡献之后,没有人负责任的去考虑一个合理的酬报制度呢?甚至在已经通知他退休时,当他面临着与每月1000元的退休工资相对应的贫困生活时,也没有考虑他的具体需要呢?不应该有什么人站出来为此负责吗?是的,应该有人为储时健们的悲剧负责。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人被追究。因此人们禁不住要问:这是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改革?

这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试验中天天发生的真实情况。

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储时健是在金钱上犯了错误,但是比较而言,他对金钱是比较淡薄的。他拿那笔钱,看起来更象是要那点东西填补失去职业舞台而带来的心理落差。但是一百万的年薪,对于大多数的国营企业负责人来说,是否能解决养廉的问题呢?我们来看几个截然不同的例子。

59岁现象—李经纬

储时健出事时,年59岁。国营企业男性60岁退休,退休之前的人容易因此开始在金钱上出问题,如储时健。也有一些人是以前的问题在退休时暴露出来,这些都被称为“59岁现象”。另一个著名的“59岁现象”是创建广东省山水市健力宝集团的李经纬。

李经纬,名望不下于储时健。他做运动饮料,不如卷烟行业有国家垄断性经营的好处,所以虽然他的业绩从金额上不能与储时健相比,但其辉煌却也毫不逊色。1984年一个刚起步的饮料小厂,年销售收入90万元,年利润5万元,厂长李经纬冒险决定投25万元的“巨额”资金赞助参加当年奥运会的中国队。第二年即实现惊人的增长:销售收入5000万元!1987年全国运动会李经纬再次大胆拿出250万元投资广告,当年实现销售13亿元,一举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导企业。

健力宝的顶峰时期,年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所上缴的利税达到三水市财政收入的45%。但是从那以后,销售的增长遇到一个瓶颈,从1997年开始逐年下降。2000年降到20亿元,2001年更降到不到前一年的一半。在走下坡路的期间,李经纬与三水市政府的关系变得紧张。双方都认为需要摆脱当时的困境,都一致认为应该从公司的所有权上解决问题。但是李经纬想要带领管理团队收购国有股份,而市政府却想卖给更有实力的人。

2001年,李经纬出价4.5亿元购买国资持有的健力宝的股份。市政府没有与李经纬有任何协商,背地里将股份以3.38亿元的低价卖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海(张海与健力宝的悲喜剧关系将在后文中介绍)。李经纬离开健力宝时,两眼望天,抑制不住的泪满双眼。尽管他一手把健力宝这块牌子竖起来,他却不能参与决定健力宝的归属,而被政府的黑箱操作所出卖。尤其当不懂企业的张海把健力宝折腾的停产以后,坐在轮椅上的他以及他的老下级被请回来挽救健力宝时,也许李经纬最强烈的感受是被命运所捉弄。

李经纬只是管理者。公司的何从何去,由老板说了算,也就是由那些市政府的领导人说了算,因为他们是国家委派的国有资产代理人,因而拥有决定权。这在全中国都是一样。问题在于这些代理人的产生过程、管理过程,完全是黑箱操作,政府的独裁杜绝了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监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领导人总是要调动的,每个人都明白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这一条,以权谋私已经是正常的事,廉洁奉公成为咄咄怪事。所以由政府领导人处置企业的命运,早已经证明是一条埋葬企业的路。因此李经纬们难免认为自己才是真正为国家做实事的,千方百计把企业控制在手上就是正义的。这是比较说得出口的理由。

另外,领导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利润的李经纬,离开了这个舞台,还会感到生活的意义吗?继续掌控权力的本能于李经纬自然是十分强烈的。

基于这个判断,人们认为李经纬可能有意识的任由健力宝陷于一种销售萎缩的局面,以便可以开一个较低的价格买下健力宝。

这种猜测对李经纬来说也许显得不够好听,其实在人非圣贤的今天的中国,一部分人对李经纬的此种可能的心态却是抱持同情态度的。无论实际上李经纬的情形是怎样的,拿几年每年一百万的年薪,显然是不够的。位处富庶、开放的广东,相信李经纬的年收入已经不低于一百万,然而百万年薪却不是解决李经纬的困境的灵丹妙药。(未完待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