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6旬的吴先生收拾屋子时,无意中打开了家中一只尘封多年的老箱子,没想到竟于箱底翻出了“宝贝”——一张已经过世的父母留下来的结婚证书以及一份刊登了这则结婚启事的《大公报》!“结婚证和报纸都是民国时期的,比我和老伴儿的年纪都大!”吴先生激动地表示,如今父母均已不在了,作为儿女,意外得到见证了父母爱情的一纸婚书,感觉“如获珍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吴先生展示父母的结婚证
刊登了吴先生父母结婚消息的《大公报》。
老两口翻出父母结婚证
昨天,记者来到怀柔区雁栖镇范各庄村吴先生的家中,看到了这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上面有些折痕,但整体看上去仍十分完好。纸张很厚实,长50 厘米,宽近40厘米,中间空白处写着竖行的字,对于结婚时间、地点、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等,罗列得十分详细,并附有一些旧时常用的贺词。文字四周则环绕着龙凤、花鸟、一对青色鸳鸯、一双蝴蝶等寓意幸福的画。婚书左上角还贴有一张3元印花税票。比起现在的结婚证,明显精细很多。
而刊登了这则结婚启事的《大公报》已经陈旧得泛黄,并且不完整,只刻意保留了刊有此启事内容的上半张。记者注意到,启事上说明吴先生父母的结婚时间为民国三十六年6月22日,而报纸的发行日期却是同年6月26日,即婚后第4天刊登的。吴先生表示,当时父母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因此才上报发布结婚的消息。
“我和老伴儿的结婚证早就丢了!我儿子的也找不着了!”吴先生感慨道,没想到父母的婚姻证明却被珍藏至今,历经60余年,呈现在如今也已年迈的儿女们面前。
斯人已逝婚书尤珍贵
“时过境迁,如今父母都已经过世了,就连他俩举办
婚宴的饭店也不存在了。”吴先生表示,也正因为如此,意外收获的婚书才更加珍贵,并勾起了心中对于父母恋爱往事的回忆。“我母亲是沈阳人,父亲曾在沈阳工作,通过熟人牵线,才彼此相识,走到了一起。”在吴先生的印象里,“父母之间极少有浪漫的事,但感情非常好。”
“这两件东西就是我从老太太留下的旧箱子里翻出来的。”吴先生告诉记者,打他记事起,母亲就一直随身带着这只箱子,并称里面存放了很重要的东西,叮嘱儿女们不要翻看。“她去世已近10年,我才打开,原来就是放了这些。”
记者看到这只落满了尘土的红樟木箱子有1米多长,40厘米左右高,五六十厘米宽。除了吴先生发现的婚书和报纸,里面还有用于绣花的竹绷子、五颜六色的丝线以及细致描摹了花鸟鱼草等图案的拓纸。
吴先生回忆说,母亲生前十分钟爱刺绣的活计,父亲是
文化人,母亲却没读过书,即使在家境比较殷实的岁月,也保持着过分节俭的习惯。“点心都是放坏了才舍得吃!”吴先生表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没有收入,去世前,却留给了每个儿女一笔财产!“那是我们平时给她的零用钱,她都攒了下来!”
来源:吴先生展示父母的结婚证
刊登了吴先生父母结婚消息的《大公报》。
老两口翻出父母结婚证
昨天,记者来到怀柔区雁栖镇范各庄村吴先生的家中,看到了这张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上面有些折痕,但整体看上去仍十分完好。纸张很厚实,长50 厘米,宽近40厘米,中间空白处写着竖行的字,对于结婚时间、地点、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等,罗列得十分详细,并附有一些旧时常用的贺词。文字四周则环绕着龙凤、花鸟、一对青色鸳鸯、一双蝴蝶等寓意幸福的画。婚书左上角还贴有一张3元印花税票。比起现在的结婚证,明显精细很多。
而刊登了这则结婚启事的《大公报》已经陈旧得泛黄,并且不完整,只刻意保留了刊有此启事内容的上半张。记者注意到,启事上说明吴先生父母的结婚时间为民国三十六年6月22日,而报纸的发行日期却是同年6月26日,即婚后第4天刊登的。吴先生表示,当时父母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因此才上报发布结婚的消息。
“我和老伴儿的结婚证早就丢了!我儿子的也找不着了!”吴先生感慨道,没想到父母的婚姻证明却被珍藏至今,历经60余年,呈现在如今也已年迈的儿女们面前。
斯人已逝婚书尤珍贵
“时过境迁,如今父母都已经过世了,就连他俩举办
婚宴的饭店也不存在了。”吴先生表示,也正因为如此,意外收获的婚书才更加珍贵,并勾起了心中对于父母恋爱往事的回忆。“我母亲是沈阳人,父亲曾在沈阳工作,通过熟人牵线,才彼此相识,走到了一起。”在吴先生的印象里,“父母之间极少有浪漫的事,但感情非常好。”
“这两件东西就是我从老太太留下的旧箱子里翻出来的。”吴先生告诉记者,打他记事起,母亲就一直随身带着这只箱子,并称里面存放了很重要的东西,叮嘱儿女们不要翻看。“她去世已近10年,我才打开,原来就是放了这些。”
记者看到这只落满了尘土的红樟木箱子有1米多长,40厘米左右高,五六十厘米宽。除了吴先生发现的婚书和报纸,里面还有用于绣花的竹绷子、五颜六色的丝线以及细致描摹了花鸟鱼草等图案的拓纸。
吴先生回忆说,母亲生前十分钟爱刺绣的活计,父亲是
文化人,母亲却没读过书,即使在家境比较殷实的岁月,也保持着过分节俭的习惯。“点心都是放坏了才舍得吃!”吴先生表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没有收入,去世前,却留给了每个儿女一笔财产!“那是我们平时给她的零用钱,她都攒了下来!”
- 关键字搜索:
- 民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