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初,我忽然发现给《民主论坛》的稿件发不出去了,无论是在工作地发还是去外地开会时发,都是系统退信。反复研究了该网站所列举的几种退信原因后,先后排除了对方位址错误、容量过大等原因,最后才去认真酌摸关于内容的一条,大意是说,可能邮件有和系统要求相冲突的内容。于是我就把《党内民主化应先自党内争论公开化开始》这篇要发的稿子重新看了一遍,于是赵总的名字格外地耀眼起来,于是我就用赵总来代替他的大名,又把17年前的那一年称之为17年前。这一修改竟发出去了,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洪主编的回信。
连邮箱本身也管起来了邮件的内容,这首先让我想起了“武装到牙齿”这句话,我真正是佩服得紧。于是乎,我又浮想联翩起来一连串的事情来:
我在《天涯社区》发过一篇叫《对中国民主党派的批评和期盼》,此文一出,点击率骤升,可一到近千的时候,帖子就被锁了起来,我于是重上。曾国藩是屡败屡战,我是屡锁屡上,如此反复了几次。竟也“流毒”甚广,有一家网站还郑重其事地把它列到这家网站的《政党政策》栏目中,同许多伟人先贤的文章排在一起。其实我的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无非批评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的不作为罢了。
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叫《中国的历史现状与前途》的文章,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辩论,还有一个叫“公安局”网友跟帖威胁我和几位跟帖者。自然他不过是一只过街的招人喊打的东西。过了几个月,我忽然收到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编辑来信,说我的《中国的历史现状与前途》一文被删帖了,理由是内容涉及了敏感话题。
无独有偶,后来的《三公网》的“寻找民间思想家(者)”活动也把我作为民间思想者推荐给了网友,称我为“行走在敏感地带的思想者”。我的朋友知道后,说这种说法太直白了,应该叫“行走在边缘地带的思想者”。朋友无非是不想让人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其实我倒无所谓,还认为《三公网》的朋友用词还很得体,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也认同了“敏感内容”“敏感话题”“敏感词语”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说法。因为大家都在这样用,这样说。自己一向也没有深入去考究“敏感”究竟算是什么玩艺。
“敏感”其实也不是论坛编辑版主们的专营产品,书店的售货员也这样用。去年冬天到北京开会前,我听说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最早是在香港出版的,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作了些删节。于是乎,我对港版书就神往起来,想趁北京出差时买一本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可是到北京一问,人们不是告诉我只有有一定级别的人才能看,就是告诉我“敏感类书我们不敢卖,上边查得很严”。听了这话,我仿佛回到了粮票时代,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不属于特权阶层,就没有看特供书的权力。或者更确切地,我们免疫力比较差,看了中了毒怎么办!可我不明白的是,人家去观光、定居都中不了毒,我们凭什么看了几本书就会中毒了呢?
再后来了,我写了一篇《执政党应该坚持这样的荣辱观》,《天涯》让它胎死腹中,《凯迪.猫眼看人》让它来个见光死──刚一上就锁了帖。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我满腔热情变成了冰激凌。
再后来我知道了客观、公正、中立的《民主论坛》。我就一发而不可收地写起来。写归写,但我并不因为有了先前的所遇而胡写,仍是抱着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可现在,当我发现连邮箱都设计有“敏感词语”的时候,我一下子就真的敏感起来了,愤怒起来了!我不禁要问:“我违法了吗?”我忍不住还想问:“既然敏感,说明事情紧急,说明急需要解决,为什么一敏感反而倒不允许碰了呢?”
这使我想到了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她大意是说,一个好好的人,你摸他一把,或者就是掐他一下,他不会有多么激烈的反应,但如果是一个有外疾的病人,不论是刀砍伤的还是棍棒打伤的,或者是细菌感染红肿发炎的,只要你那怕是轻轻摸他一下,他也是要有强烈反应的。这样一想,我倒觉得敏感怎么和疾病、不正常颇有相似之处呢。我们不是往往说敏感的人“神经病”“神经质”“神经过敏”吗?
可我又想想,写文章怎么也分敏感类和不敏感类呢?本来让不让说话,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应是法律问题,怎么能用敏感不敏感来区分呢?敏感和法治能扯到一起吗?然而不久我便对中国人的聪明引以为荣了。不愧是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华夏子孙啊,处世之道可谓珠圆玉润,语言艺术可谓炉火纯青,战略战术可谓陈仓暗度。因为他们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每一个中国公民享有“言论、结社、出版自由”,他们同时也很清楚,许多网友作为公民其言论并没有违法,只是不合某些有暗疾者的口味,可“寡人之疾”又不得明说,于是乎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用语“敏感”诞生了!
我原本想,你敏感和我有什么相干,和人民大众有什么相干?可我又细想想,其实某些人敏感的话题也正是诸如我辈庶民也敏感的话题,区别只在于敏感的原因不同罢了。人民敏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谈论敏感话题是为了寻找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途径,如果在现有条件下,还没有成熟可靠的制度保障,则是为了通过讨论探究改变现状的方法途径,造就能够保证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而人家敏感是因为人家不想放弃侵犯人民权益的特权,想永远作特殊公民,想永远让谁代表人民就让谁代表,想代表谁就代表谁。可这是“寡人之疾”怎么能明说?于是乎他们就只好用了这个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敏感”二字了。
可我不明白的是,从第一代老人家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代老人家的“我是人民的儿子”,第三代老人家的“三个代表”,到今天胡总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社会”。既然每一代老人家都强调民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什么不是见了“敏感”问题迎难而上,抓紧解决,怎么反而倒是“讳疾忌医”、“退避三舍”了呢?
现在上边一说要和谐了,于是全社会就真的和谐起来了,哎,中国是善放卫星的国度,毛泽东时代可以亩产过万斤,现在这种谎言没有人敢说了,但另一种卫星却应运而生了──上边只要敢号召,我们的官员和媒体就是超级魔术师,立马就能兑现。
可魔术毕竟是魔术,用它来娱乐,人民会心甘情愿买票,可如果把魔术用来对付老百姓,恐怕总有一天人民是会说“不”的!到那时,别说你敏感,你就是痛,人民也不会再忍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连邮箱本身也管起来了邮件的内容,这首先让我想起了“武装到牙齿”这句话,我真正是佩服得紧。于是乎,我又浮想联翩起来一连串的事情来:
我在《天涯社区》发过一篇叫《对中国民主党派的批评和期盼》,此文一出,点击率骤升,可一到近千的时候,帖子就被锁了起来,我于是重上。曾国藩是屡败屡战,我是屡锁屡上,如此反复了几次。竟也“流毒”甚广,有一家网站还郑重其事地把它列到这家网站的《政党政策》栏目中,同许多伟人先贤的文章排在一起。其实我的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地方,无非批评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的不作为罢了。
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叫《中国的历史现状与前途》的文章,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辩论,还有一个叫“公安局”网友跟帖威胁我和几位跟帖者。自然他不过是一只过街的招人喊打的东西。过了几个月,我忽然收到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编辑来信,说我的《中国的历史现状与前途》一文被删帖了,理由是内容涉及了敏感话题。
无独有偶,后来的《三公网》的“寻找民间思想家(者)”活动也把我作为民间思想者推荐给了网友,称我为“行走在敏感地带的思想者”。我的朋友知道后,说这种说法太直白了,应该叫“行走在边缘地带的思想者”。朋友无非是不想让人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其实我倒无所谓,还认为《三公网》的朋友用词还很得体,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也认同了“敏感内容”“敏感话题”“敏感词语”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说法。因为大家都在这样用,这样说。自己一向也没有深入去考究“敏感”究竟算是什么玩艺。
“敏感”其实也不是论坛编辑版主们的专营产品,书店的售货员也这样用。去年冬天到北京开会前,我听说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最早是在香港出版的,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作了些删节。于是乎,我对港版书就神往起来,想趁北京出差时买一本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可是到北京一问,人们不是告诉我只有有一定级别的人才能看,就是告诉我“敏感类书我们不敢卖,上边查得很严”。听了这话,我仿佛回到了粮票时代,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不属于特权阶层,就没有看特供书的权力。或者更确切地,我们免疫力比较差,看了中了毒怎么办!可我不明白的是,人家去观光、定居都中不了毒,我们凭什么看了几本书就会中毒了呢?
再后来了,我写了一篇《执政党应该坚持这样的荣辱观》,《天涯》让它胎死腹中,《凯迪.猫眼看人》让它来个见光死──刚一上就锁了帖。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我满腔热情变成了冰激凌。
再后来我知道了客观、公正、中立的《民主论坛》。我就一发而不可收地写起来。写归写,但我并不因为有了先前的所遇而胡写,仍是抱着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可现在,当我发现连邮箱都设计有“敏感词语”的时候,我一下子就真的敏感起来了,愤怒起来了!我不禁要问:“我违法了吗?”我忍不住还想问:“既然敏感,说明事情紧急,说明急需要解决,为什么一敏感反而倒不允许碰了呢?”
这使我想到了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她大意是说,一个好好的人,你摸他一把,或者就是掐他一下,他不会有多么激烈的反应,但如果是一个有外疾的病人,不论是刀砍伤的还是棍棒打伤的,或者是细菌感染红肿发炎的,只要你那怕是轻轻摸他一下,他也是要有强烈反应的。这样一想,我倒觉得敏感怎么和疾病、不正常颇有相似之处呢。我们不是往往说敏感的人“神经病”“神经质”“神经过敏”吗?
可我又想想,写文章怎么也分敏感类和不敏感类呢?本来让不让说话,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应是法律问题,怎么能用敏感不敏感来区分呢?敏感和法治能扯到一起吗?然而不久我便对中国人的聪明引以为荣了。不愧是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华夏子孙啊,处世之道可谓珠圆玉润,语言艺术可谓炉火纯青,战略战术可谓陈仓暗度。因为他们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每一个中国公民享有“言论、结社、出版自由”,他们同时也很清楚,许多网友作为公民其言论并没有违法,只是不合某些有暗疾者的口味,可“寡人之疾”又不得明说,于是乎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用语“敏感”诞生了!
我原本想,你敏感和我有什么相干,和人民大众有什么相干?可我又细想想,其实某些人敏感的话题也正是诸如我辈庶民也敏感的话题,区别只在于敏感的原因不同罢了。人民敏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谈论敏感话题是为了寻找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途径,如果在现有条件下,还没有成熟可靠的制度保障,则是为了通过讨论探究改变现状的方法途径,造就能够保证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而人家敏感是因为人家不想放弃侵犯人民权益的特权,想永远作特殊公民,想永远让谁代表人民就让谁代表,想代表谁就代表谁。可这是“寡人之疾”怎么能明说?于是乎他们就只好用了这个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敏感”二字了。
可我不明白的是,从第一代老人家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代老人家的“我是人民的儿子”,第三代老人家的“三个代表”,到今天胡总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社会”。既然每一代老人家都强调民才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什么不是见了“敏感”问题迎难而上,抓紧解决,怎么反而倒是“讳疾忌医”、“退避三舍”了呢?
现在上边一说要和谐了,于是全社会就真的和谐起来了,哎,中国是善放卫星的国度,毛泽东时代可以亩产过万斤,现在这种谎言没有人敢说了,但另一种卫星却应运而生了──上边只要敢号召,我们的官员和媒体就是超级魔术师,立马就能兑现。
可魔术毕竟是魔术,用它来娱乐,人民会心甘情愿买票,可如果把魔术用来对付老百姓,恐怕总有一天人民是会说“不”的!到那时,别说你敏感,你就是痛,人民也不会再忍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孙上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