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组图)

 2006-12-15 13: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乐山大佛(李昕摄影)

三江汇聚恶水流,乐山雕佛佛力显;
大佛洗足甫千年,佛上有佛卧万年。

四川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传说是普贤菩萨修行的道场。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以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东山最著名的景观。

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会的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三江合流的江水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经常发生船难,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动慈悲心,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来藉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则藉佛力镇水。

乐山大佛(李昕摄影)

海通募资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曾捐资20万元钱,接济造佛经费,之后继任的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石雕坐佛。大佛头高14.7米,头直径10米,上雕1021个发髻;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长11米、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乐山大佛(李昕摄影)

乐山大佛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岷江之畔,原因是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9、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远观则不见;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也有水沟向左侧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洞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

乐山大佛(李昕摄影)

乐山三佛传说

这里提一个乐山三佛的传说,据乐山《太平镇志》记载,传说一日,一团云雾从天而降,云中一僧人娓娓而谈曰:四川有佛三尊,为三兄弟,大佛在乐山洗脚,二佛在荣县睡觉,三佛在此地坐看千佛(太平寺对岸的千佛崖),话毕,化青烟而去。

乐山大佛所在的乌龙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只见乌龙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远观自然分明。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万年,但从未有人悟出,直到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忠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才赫然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发现过程之戏剧性,合了佛家“机缘”要义。

二佛之外,另有一尊“神秘大佛”在乐山沙湾被发现,这尊神秘大佛与乐山大佛形态大小几乎完全一致!在太平镇三佛寺,朝对面山间望去,只见神秘大佛端坐五高山西侧岩壁中,大佛大部分身体都被茂密的山林所遮掩,露在外面的只有头部,神秘大佛高达 70余米,堪比乐山大佛,由于缺乏资金,当地人没有能力把佛身清理出来。

据说,在开凿乐山大佛之前,当时的工匠们曾在地形相似的地方开凿过一些实验品。神秘大佛与乐山大佛相距仅30公里,从头像来看雕刻工艺和技术水准都相当高,神态也非常大气,特别是高度、体态与乐山大佛相差无几,推测这尊大佛很可能就是乐山大佛的蓝本。

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文化类世界遗产名录。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