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官员的总量何以成患

 2006-11-16 23:5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上世纪初,胡适从安徽往上海读书,途行上千里,竟然没有看到过一个警察。这在现代社会自然不可想象。现代国家已无法再像古代那样治理,职能的增加和分化、内部治安和外部防御的需要都大大超过了古代,遂使对官员数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甚至在某些方面仍觉数量不够——比方说许多地区总觉警力不足。

南开大学教授朱光磊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在政府官员规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不是一般的总量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和功能性过剩。“结构性过剩”即所谓的“三多三少”。“三多”指做经济工作的官员、政工及党群干部和用于自我服务的后勤官员偏多。“三少”指从事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官员、从事财税工作的官员、警察数量偏少。 另外,中央公务员比例也偏低。“功能性过剩”是指,由于中国在传统上过于重视“权力的归属”,而轻视“权力的运作”,政府运行质量不高,从官员内部结构上看,“领导”多、副职多,而“兵”少。

曾有一个叫胡斌的大学毕业生谈到,他大学毕业后去一个乡镇工作,当时他所在的科五个人,一个正科长,三个副科长,只有他一个科员。还有一个镇,副镇长竟然有24个之多。据估计,我国仅县和县以下由农民养活的党政干部目前就高达1316.2万人。但农民真正需要政府办事的时候却常常找不到人。 中国官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服务性的、政府该管的事情没人管;而政府不该管的、有油水的地方却常常有多个机构和官员来插手。官多了消费就多,据报道仅机关的车费、招待费和出国培训考察费,全国已分别达到3000亿、2000亿和2500亿元。

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一种情况,即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官民比的比值也就越高。据河南《大河报》的一项统计,到1999年为止,陕西的官民比例为1:34;河北为1:40;河南为1:41;山西为1:27;宁夏为1:24;青海为1:22。在山西32个发不出基本工资的县中,有8个县官民比例在1:20以下,大宁县为1:13。更有甚者,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养1个。

为什么越是贫困地方的人们越是拼命往“官员”或“吃皇粮”的队伍中挤?这也常常是出于无奈,因为在有些地方的人们且不说想飞黄腾达,而是要获得比较基本的养家糊口,也往往是要进入“官员”队伍之中才有保障。明末清初的顾亭林曾论及为何当时人们拼命要往读书求官的道上挤,是因为当时内忧外患,人们出于生计压迫,为了保证低的也常常得谋求高的,所以,许多生员其实也只是为“免死”而已。但是,当时要“得官”还是要经过逐级的非常严格的科举考试,而今天“得官”却可能是五花八门,虽然有比较正规和正派的“考而优则仕”、“绩而优则仕”,但也有任人唯亲的“血而优则仕”、玩弄权术的“术而优则仕”和巴结上级的“谄而优则仕”、还有赤裸裸“买官卖官”的“钱而多则仕”。而在后一种吏治风气大坏的地方,自然是愈无耻者愈容易“得官”。再往前,则还有“运动出官”,总的说,“得官”相对于古代是要容易多了,进来的口子多了,以后的出路也多了,在这样一些情况的压迫和刺激之下,官员的数量自然也就大大增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