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如何让孩子说出真实感受(图)

 2006-08-10 16:2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如何让孩子说出真实感受?

Q:

听了《快乐新父母》CD,内容提到消极聆听与积极聆听。想请问:如果孩子原本话就不多了,大人感觉到孩子应该心中是有些问题和困惑(我指的,大人若没有主动问,孩子可能不会主动说;大人关心的去问起,若又采消极聆听,孩子就不再说了;也因孩子的话语不多,采积极聆听,根本也听不出什么来,甚至孩子会因为是大人主动关心起的,他反而是消极的应对。

请问: 一、消极聆听与积极聆听是否有一些基本上的前提呢? 二、在运用积极聆听时,我说,“你是说……”“你是不是……”等之类的话语时, 其实做父母的可以感受到说对了孩子心里想的,但孩子嘴上总是会否认,到

最后发现自我矛盾时,就大哭发泄,积极聆听就无法达到效果。请问可不可

以提供有关消极聆听与积极聆听的进一步资讯呢? 三、是不是消极聆听与积极聆听做得不够,所以孩子无法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 谢谢!


A:

您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聆听技巧的运用问题,然而却提点了沟通聆听的一个核心--也就是必须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个体,才有聆听与沟通的产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唯有意识到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才懂得拉起人我的界线,不将自己的问题需求与他人的问题需求混淆,也比较容易划分清楚问题区域的界线。

这一点小道理,一般而言,理性上很容易推敲,然而遇到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就难免不容易分辨。我们总是会为儿女挂念心急,即使提醒自己“啊!这是他的问题,不能跟我的情绪混淆,变成我需要他表现出有需要”。然而一但有了情感,有了“他是我的孩子耶,我当然关心他”的反应,难免就容易踩线。

而孩子们总是那样敏感。当他意识到我们很想证明他有某种情绪、感觉、需求、困难,他的防卫机制总是油然而生,即使被猜对了,都是一种被揭穿的羞愧,而非被了解的放松。然而这对爸妈来说,实在是非战之罪,爱孩子这方向,总是对的啊!但就如同谈恋爱的学问一样,琴瑟能和鸣正因为一个是琴一个是瑟,各有其调,方能和鸣。

因此,常将这个小道理放在心上琢磨体会,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在我们的成长文化经验里,人我界线常是不清楚的,我们小时说不定常要为大人的情绪付出我们的手心或屁股,理由还是“谁叫你…”。当我们成为大人,我们努力当一个好一点的大人,有能力一点的父母,然而“界线”这件事情,却是一个新学问。而多多思索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互动,多多体会其中人我的分际,自然会提高我们的敏感度。

那么,您信中所提到的那些情形,极可能因为您敏感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为您能辨别,要使用那一种语言(聆听还是我讯息);意识“现在是我的需求还是他的”、“现在是我的感觉还是他的”;并且在该踩煞车时优雅地停止追问。 这也是之所以快乐新父母里,〈听话的艺术〉单元中,在提聆听的方法之前,要先阐述“划分问题的区域”的道理。这问题区域的划分,同时是在练习人我界线的划分,于是,面对“不主动表达”的孩子,其道理仍是可以通用。

其实曲曲折折说这些道理,无非是想要请您不要急。不要急着挖出来小孩想什么、有啥感觉;不要急着证明您对孩子的感觉是对的;不要急着帮助小孩解决他的问题。因为显然急也没有用,所以,您问是不是消极聆听与积极聆听做得不够,所以孩子无法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我们倒是想跟您说,不是做的不够,是要搬走一些“挡路石”(可以参见《父母效能训练》一书),聆听才会发挥作用,包括我们对孩子的关心询问。当界线未拉清楚时,这些关心询问有时反倒成为让人无法表达的来由,就像是书中所提到的挡路石-盘诘、探询。

另外,假使您还是很希望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建议您可以参酌快乐新父母中〈小孩要游戏〉、〈为孩子创造游戏的机会〉以及〈欢天喜地过日子-学着去玩〉等单元。这些日常的生活与相处互动,将会是您聆听的立基。聆听与被聆听,在本质上跟游戏一样,都是令人愉快与有生命力的事情。

 

来源:人本教育基金会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