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岁孩子上EMBA课程 忽悠幼儿还是忽悠大人

 2006-04-28 07:0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500多个小宝宝争着学习上万元学费的“研究生”课程,对于日前出现在上海的这股“幼儿学习热潮”,专家指出:神童不能批量生产,家长应该理智对待。当笔者看到这条新闻,首先感到不解的是:不知商家是想忽悠幼儿还是想忽悠大人?如果是想忽悠幼儿,商家的心是否太“黑”了一点,连才几岁的幼儿都不放过。如果是忽悠大人,大人的判断能力也太差劲了,连刚刚才学会走路说话的幼儿都能上EMBA,那中国也不至于至今还没有拿到诺贝尔奖。

然而让3岁的孩子学EMBA,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上海金融区的事实,据说这个为期两年的项目迄今为止已培养了1500名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也是天下做父母的一份美好愿望。由于愿望与现实是有巨大差距的,要实现愿望固然需投资、需要培养,但总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以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当前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父母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上这个班,上那个班,要孩子学习书法、学习唱歌、学习跳舞、要上特长班等,每天在大人陪同下到处赶场,甚至把孩子每次吃饭的时间都规定在15分钟之内。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家长在孩子身上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正如一些家长所说:“看着孩子小小年纪便如此辛苦,作父母并非不心疼。”可是没办法啊,家家孩子都在学这学那,谁不想自己孩子的智力从小就得到好好开发?再说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励,我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不如人家,多学点特长总不会是坏事吧?于是,在父母看来,为了孩子以后生活工作得更好,现在不得不狠狠心了。殊不知这种不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盲目单纯地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无疑等于无情地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这也是违背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做法,往往对孩子来说只能是事倍功半。

当前很多家长根本不懂教育成才规律,对社会信息也不知道过滤与梳理,只知一味地轻信与跟风。 “望”之心切而导致强烈的“抢到篮里就是菜”的非理性行为,造成了绝大多数人“望”了半天,也未必能“望”出什么,可人们就是不死这个心,这也许正是商家寻找商机的最大基础。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真正一路“重点”下来的又有多少?据报道: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就是重点小学能够升入档次对应的重点初中者不过50%-60%;而在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之间,其升入比例更是依“高”递减的。因此,家长强烈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完全是一场赢率很低的赌博--起跑线上即使真的没输,一路赢下去同样没有保证。另外,如今孩子上什么档次的学校,似乎成了一些家长赖以炫耀的“面子”。于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也夹杂着家长们不少的“争脸”心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