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总监自述:我这样折腾大学毕业生

去年我们同一期签到深圳的这家民营企业的长安大学同学有20人左右,这家公司在全国招聘了交通建设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约100人,这100人如今留在这家公司的约20多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销售工作。
  
    这一年中我和同期来到这家公司的校友们交流,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想辞职,这些想法也在后面一一变成了现实。
  
    对于刚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肯定要经历很多的挫折,遇到很多自己不想遇到的事,但是谁都希望能有一个高的起点,一个好一点的公司。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而不顾及毕业生利益的做法,作为学生实在无法避开,而且社会上也充满了这种存在投机心理的公司,让人避无可避。看到以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很符合这家公司的情况,希望能对即将去这种公司工作的同学起一些警示作用。
  
    “就业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深”。这是记者在与胡军(化名)交谈之后的感触,用“触目惊心,难以置信”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4月初,本报记者接到一个来自成都的电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在电话中称,自己在担任单位人力资源总监的4年多时间里通过各种“手段”剥削了手下初入公司的毕业生,为公司“节省”支出上百万,如今,他觉得非常“不安”而又难以自拔。
  
    在答应严格保密对方的姓名、公司名称的条件下,本报记者二天后如约来到成都一家茶馆,对这位神秘人士进行了采访。
  
    核心提示:“就业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深”。这是记者在与胡军(化名)交谈之后的感触,用“触目惊心,难以置信”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搞得我连觉都睡不着。”胡军靠在椅子上对着记者一脸苦笑,“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痛苦中折磨自己,是继续维护老板的利益,充当老板的忠实‘走狗’。还是替员工说话,不再担当损害员工利益的角色。维护前者我将得到更多的好处,钱、及其他;维护后者我的后果将是降职、降薪甚至被辞退。”胡军告诉记者,他从外省来到成都已经七八年了,先后在几个大中型私人企业打过工,凭他的资历、经验和处世能力,很快都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重用,从担任办公室主任、行政人事部长干到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总监。

  “戴上人力资源总监帽子的那一天,老板就找了我谈话。”胡军开始回忆起4年前的经历,显得很痛苦。
  
    “当时老板很直接,对我说:‘既然我提拔你做总监,也不把你当外人了。现在公司600多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开销在120万以上,下个月要还银行贷款,资金很紧张,你动动脑筋、想办法节省点工资开支……”胡军回忆,老板还给了他两个前任人资总监留下的绝招:一是多招毕业生,用完就“开”,二是克扣和少发员工报酬。在得到老板授意后,胡军开始一步步实施他的计划。
  
    “首先,每年我都会通过招聘会招来大批应届毕业生。因为给他们承诺的待遇不错,这几年招聘都很成功。”胡军说,他深刻理解了老板的意图。
  
    “然后我重新制订了劳动合同。招聘员工本应签订国家统一的劳动合同,但我要的是倾向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格式合同。我冥思苦想,制定出九大章五十多条,这些条款内容里要求员工(乙方)履行的职责就占80%-90%,而企业(甲方)应履行的职责只是象征性的占10%-20%。主要是一些对员工的强制性条款。”
  
    拿着公司“聘用合同”,胡军向记者逐一解释。“你看第2条,因工作需要员工工作时间灵活延长,但我们根本没提加班费;第5条,我们规定员工当月工资在次月中旬发放,如果员工离开公司那么就有半个月甚至更多的工资被扣发。而第7条,明显非常吸引大学生的应聘,非常有诱惑力。实际上在合同条款的最后有一句话必不可少,那就是:若员工(乙方)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公司(甲方)有权无理由辞退。怎么才是失误和差错?无界定的标准,完全由老板说了算,因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当然,我还配合了其他手段,像员工应聘时尽量不提签订劳动合同,能不签则不签;不执行国家周五工作制,每周工作六天等等。关于社会保险能不办则不办,能拖就拖,政府有关部门如果来查问,实在拖不过也只是按企业员工总数的10%-30%办理。其余的可以用签临时合同或兼职合同来应付。”胡军说,即使是这样,来应聘的人员还是源源不绝,而且来了以后无不拼命工作,表现突出,很多人不提、也不敢提加班费和补休,一天工作8个小时以上的非常普遍。”
  
    胡军还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毕业生不满规定提出辞职,胡军按老板的意思不但扣发了他半个月工资,而且近千元的预留金也被扣下。因为,人无完人、工作中哪能一点不出差错,老板的借口和理由太多了。这些员工离开公司后,也有少部分到有关部门去投诉,有关部门只是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他们自有一套理由应付。
  
    在老板授意下,胡军也不是随意辞退员工,有时也给一些小恩小惠进行“奖励”或“鼓励”。如在员工大会上进行表杨(但无奖金),偶尔也会拿出百来元钱对个别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一下,而且会给员工口头承诺年底重奖等等。当然,不能忘记对特殊岗位的员工(技术和管理人才)给一些小恩小惠。但真正到了年底,他就会以种种借口和理由扣罚、少发奖金。
  
    “对部分管理干部来说有些方面就更惨了。当他们工作快到四年时,老板和我商量,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赶紧让他们一个一个离开。就这样很多员工稀里糊涂地离开了公司。辛苦几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既然面对这种合同,员工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干。你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记者对胡军抛出了这样的疑问。
  
    “如今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社会劳动力过剩,老板比我们更清楚‘三条腿的哈蟆难找,两条腿的中国人到处都是’的道理。人才招聘会上,往往都是应聘者人山人海,招聘单位名额却廖廖无几。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而且现在大都不再刻意要求工资、待遇,只求有一份工作就行。”胡军说,“这样的情况下,随便你乱整。”
  
    “当然。也有不少敢出头的毕业生,我在员工大会上还要给他们进一步进行‘培训教育’。比如我会叫大家好好想一想,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面临的现实是残酷的,今天能有一份工作就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老板,很好地珍惜这份工作。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
  
    胡军笑道:“这只是我对付员工的一个小小的手段而已。只要是企业自己制定劳动合同,小小百姓能翻得起大浪吗?”
  
    据胡军统计,他所经历过的这几家企业,以各种原因离开企业的员工大约有上千人次,但投诉反映的不占10%。主要原因是:一是没有时间,因为这些人还要赶紧抓紧时间找工作;二是拖不起,有关部门三天两头要这个材料、那个证据,至少要跑10次以上;三是没有钱,有的员工工资都没有要回,生活宭迫,哪还有钱交这费那费的;四是无可奈何,有关部门接受了申诉久拖不决,却口口声声找借口,不是说人少,就是说忙不过来等等。一个普通老百姓怎么能经得起这样折腾呢?

    一时间应届毕业生仿佛都成了垃圾,就业难问题一股脑儿都指向我们。什么眼高手低、心浮气躁、缺乏敬业精神。凭什么把这些沉重的帽子都扣在我们头上?我们没有把自己看得很高,但看看企业是怎么对我们的?我在杭州一家旅行社工作,试用期工资300元,不包餐,没住房,还不允许带团。我不是杭州人,得在外面租房子,中午吃顿番茄炒蛋加青菜的饭,就得9元钱。老板们总是说:“年轻人啊,要积累经验,要从最基层做起。”这话没错,积累经验很重要,特别对我们应届生来说。可日子总得要过啊,当一个人在外地吃不饱穿不暖,连尊严都没得的时候,在积累经验的路上,我们的意志与豪情早已被饿死。经验一文不值!我们越来越颓废!其实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都是能吃苦的,其实我们都没有太过分的要求,但请把握我们命运的老总们付给我们稍微像样点的工资,把我们当人看。别只给这科幻般的300元。读个大学要5万-10万元,出来工资才300元,猴年马月才能还完家里的债务啊?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