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六万里--对马海战
19世纪末,当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日益没落的清帝国时,也许还没有多少西方人认识到这个远东小国,会在新世纪如此震撼世界。十年后日俄战争爆发了,日本武士将俄国巨人打得一败涂地,此时不仅是西方,全世界都为之惊呆了!对马海战曾对这场战争的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了,日本海军先发制人,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使俄国太平洋第1分舰队损失惨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夺取了对马海峡的制海权,有力地支持了其陆军在中国东北的作战行动。俄国陆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先后败北,其海军也龟缩于港内,陷于全面困境。
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沙皇俄国在世界战争史上曾出尽了风头,俄国一直是令所有对手畏惧的军事大国。日本在远东战场的所作所为,深深刺痛了以沙皇为首的贵族统治集团,他们当然不甘心败于一个东方小国之手。于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自欧洲远涉重洋朝远东杀奔而来。这支舰队是由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抽调舰船混编的,名为太平洋第2分舰队。拥有各型战舰38艘、辅助船只约20艘。沙皇原指望这支庞大的舰队会一举击败日本舰队,从而恢复俄军的荣誉。然而,舰队官兵们根本就没有这种自信,在长达3万公里的航程中闹出了不少古今罕见的大笑话。1904年10月,舰队从波罗的海启航,出发不久一个神话般令人难以置信的谣言开始在官兵间弥漫,说是日本的秘密舰队已抵达北欧海域。只要稍有常识或理智就不会相信这种谣言,可是俄舰官兵们却被自己制造的谎言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们见到船只就怀疑是日本舰队,慌慌张张盲目开炮,甚至将舰视为敌舰而相互炮击。10月下旬,他们在北海将几艘英国渔船击沉击伤。英国政府在巴黎组织国际法庭公审此案,并借机压中立国不得向俄舰提供便利。在长达半个地球的航程中,俄国人只得自行解决补给。为了解决燃料问题,舰队简直变成了运煤船队,各舰船的甲板、机舱、人员生活室都堆满了煤。由于严重超载,航速减慢,相对延长了航程,使补给更加困难。当舰队从大西洋进入印度洋时,各舰船底部已长满海藻。瘟疫流行,官兵减员严重,自杀、兵变经常发生。主帅身染重病要求辞职,未获批准;副帅病逝征途,因恐影响士气,秘而不宣。
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的率领下,养精蓄锐,以逸待劳,集结优势兵力,准备一举全歼俄舰队。
1905年5月27日,经过220天远航的俄舰队进入了东乡平八郎预设的战场,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随即爆发。当日上午,俄帅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发现日侦察舰,惊恐不已,还没有判明敌情就仓足下令成战斗队形,由于没有规定航速,各舰快慢不一,队形极为混乱。中午12时,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主观臆断日本舰队可能成横队向他攻击,于是下令舰队成横队迎敌,各舰在战区机动,混乱不堪。折腾了半天,日本舰队仍然没有出现,于是俄帅又下令变战斗队形为行军队形。
13时40分,日本舰队突然出现,俄帅下令成战斗队形。在俄国舰队进行混乱的队形变换时,日本舰队占据了有利的战斗阵位。大战才进行半个小时,旗舰“苏沃洛夫”号受重伤被迫退出战斗,主帅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受重伤失去指挥能力。俄舰群龙无首,更加混乱,在白天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当日夜,东乡平八郎令大量鱼雷艇和轻型驱击舰,对残存俄舰实施攻击。战至28日9时,俄舰除3艘逃往海参崴外,其余或沉或降,已全部被歼。
此战俄军损失舰艇共27万吨,阵亡4830人,被俘5917人;日军仅损失3艘鱼雷艇,亡117人,伤587人。对马海战的结局震惊了西方,自19世纪末开始众说纷纭的所谓“黄祸论”,至此终于有了定论,谁都看清楚了,挑战世界霸权的只能是日本,不可能是中国!
最后的辉煌--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在进行了空前激烈的大战之后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线式战术和被称为海上“巨无霸”的战列舰的弱点在此战中暴露无遗,它是作为旧装备和旧战术日益没落的标志,而被世界各国海军学院搬上课堂,成为不可不讲的经典战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英国凭借其海军的绝对优势牢牢控制了北海的制海权。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因多次出战受挫,德皇威廉下令不得轻易出战,身体欠佳的舰队司令波尔采取了绝对不活动的消极政策。1916年1月谢尔接替波尔继任公海舰队司令一职,这是一位富有挑战精神的将领,他一上任就制订了许多大胆的作战计划,企图诱使实力远甚于己的英国舰队分散兵力,然后集中兵力分而歼之。谢尔认为如果胜利,就有夺取北海制海权的可能;即使失败,也不会影响德国海军的战略地位,反正制海权是英国人的。
而英国人却输不起,一旦丧失制海权就要输掉整个战争。因为海运是英国的生命线,大量战争物资要通过海运进入英国。舰队司令杰科利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丘吉尔说他是“唯一的能使任何一方在一个下午输掉战争的人”。
1916年5月31日,德国公海舰队倾巢出动,前往挪威海域准备通过袭击商船,诱使部分英国军舰前来而加以围歼。英国事先破译了德国海军的电报,了解了这次行动计划,于是英国舰队提前一天出动,在海上布了一个伏击圈。不过,杰科利不知道德国公海舰队全部出动了。德国舰队共99艘战舰,分为两个编队,由南向北行驶,希伯率一个小编队在前,谢尔率主力随后。英国舰队共151艘战舰,也分为两个编队,由北向南航行,贝蒂率小编队在前,杰科利率主力随后。双方相向运动,互不知底。
15:25分,双方前锋相遇,希伯编队掉头南驶,全力将英国军舰引向谢尔的主力舰队而歼之。贝蒂以为敌人想逃跑,下令追击。15:25分,双方小编队开始炮击,贝蒂编队在数量上优于对方,可是德国人在射击技术和炮弹威力上占优势。交战不久,两艘英国战列巡洋舰中弹沉没。16:30分,贝蒂吃惊地发现了德国主力舰队,立即下令掉头北驶,希望将德国舰队引向杰科利的庞大编队。德国舰队开始向北追击。杰科利得到贝蒂的电报后,立即向东南行驶,准备堵住德国舰队逃回基地的路线。18时过后,杰科利编队如一堵墙一样横在了德国舰队前面。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极佳的战斗位置,可是海上的迷雾挡住了杰科利的视线,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德国人实施致命一击的最好时机。18时35分,谢尔下令转向以摆脱不利的战役决战。谨慎的杰科利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先向东再向南行驶,只想堵住德国人逃回基地的路线。双方经过20分钟的战区机动后,德国舰队又阴差阳错地一头撞在了杰科利的那堵墙的正中央。谢尔急忙下令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以掩护大型战舰转向逃走。可是杰科利在硝烟和迷雾中再次错过了极佳的战机。一小时后相同的一幕再次重演,英国人失去了三次决战机会。随后双方在夜幕中平行向南行驶,杰科利挡住了谢尔东逃的路线,准备天亮后决战。谢尔明白必须在天亮前突破英国人的堵截,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突围。22:15分至次日凌晨2时,双方发生激战,谢尔成功地突出了重围。2:30分,杰科利意识到德国舰队逃走了,害怕进入水雷区而不敢追击,遂下令返航。日德兰海战至此结束,英国舰队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共计11.198万吨;德国舰队损失1艘“前无畏”级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共计6.2233万吨。德国的战果大于英国,但此后德国公海舰队再也不敢冒险了,北海的制海权仍被英国人牢牢掌握。
沉睡在清晨--珍珠港海上袭击战
袭击珍珠港是二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海军学术上,它是突破传统海战概念和作战模式的经典战例。崇尚巨舰巨炮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王牌和夺取制海权的主要力量。
1941年11月25日,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从千岛群岛启航东进,经过冬季多风,往来船只较少的北航线,采取无线电静默等隐蔽手段,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逼近,去执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制订的奇袭计划。编队由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率领。当时日美两国的外交官正在华盛顿唇枪舌战,双方都明白谈判不可能达成协议,可是美国人做梦都没有料到战争已经来临了。12月7日4:30分,南云忠一编队在珍珠港以北230海里海域展开。5:30分,两架水上飞机前往侦察,发现珍珠港内没有航空母舰,但泊着几十艘其它战舰,岛上机场整齐地停着一排排飞机,高炮阵地只有少数人值勤,舰艇无防空准备。美国人沉睡在这个礼拜天的清晨,对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无所知。
6时,南云忠一令183架飞机起飞,7:55分开始实施第一波空袭;第二批飞机171架7:15分起飞,8:55分实施第二轮空袭。日本舰载机在基本未遇抵抗的情况下,经过两个小时的袭击,摧毁美国飞机232架、战舰18艘,毙伤3681人;日本编队共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13时,南云忠一下令返航,美国海军尚未清醒过来,没有进行反击。
日本海军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山本五十六因首次大规模使用航母获得重大战果而成为二战中轴心国最著名的海军将领。但是此战例并未促使那些思想僵化的海军将领改变认识,他们仍然认为航母不过是侦察船或主力炮舰的辅助船,日本海军决策者仍旧坚持将主要经费用来建造巨型战列舰便是典例的例子。美国海军将领并不比日本将领高明多少,但是他们一下子损失了8艘战列舰,不得不将航母提升为主力舰,因而歪打正着地发现了航母的优越性,于是将主要精力用于建设航母编队。
太平洋的转机--中途岛海战
日军袭击珍珠港之后,掌握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在太平洋上发起了一连串的攻势作战,美、英盟军节节败退。但是日军的战略进攻态势只维持了半年时间,随后便陷于日益被动的困境中,这个转折点就是中途岛海战。这是现代海战模式的一个典型范例,双方舰队在炮火射程之外,通过舰载机进行超视距作战。
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一直是山本五十六的梦想,为此他制订了一个以夺取中途岛为主要目标的作战计划。企图通过突袭中途岛,吸引美国舰队来援通过决战而歼灭之。这个并不高明的计划本来未获海军军令部批准,由于发生美国飞机轰炸东京的事件,日军大本营决定向东扩大防御圈,夺取中途岛的计划又获批准。为此,日本联合舰队出动舰艇200余艘,其中航母8艘、舰载机400余架、战列舰11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56艘、潜艇24艘,分为6个编队;2个编队向北以夺取阿留申群岛,企图吸收部分美舰来援而削弱中途岛方面兵力;2个编队实施中途岛方向作战;1个潜艇编队担负侦察、警戒任务;另有一个岸基飞机编队。
由于美军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电报,因而山本的出其不意、声东击西战术都变得非常可笑。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对日军的计划了如指掌,在战前作了周密部署,他决定集中兵力使用于中途岛方面,在局部形成优势。
1942年5月27日,南云忠一编队自日本内海出发,这一天是他们的海军节,37年前的今天他们取得了对马海战的巨大胜利。编队有航母4艘、舰载机260架、其他战舰17艘,他的任务有两个,一是首先轰炸岛上目标,二是打击美舰队。他的后面大约300海里是山本五十六亲率的一支大编队,由7艘战列舰、1艘轻型航母、3艘巡洋舰和大量驱逐舰组成。
6月4日拂晓,南云忠一令108架飞机去轰炸中途岛,飞机刚一起飞就被躲在云层中的美侦察机发现。随后,美军岛上飞机全部升空,战斗机拦截,鱼雷机去攻击敌舰队。美机飞行员显然技不如人,大部分战斗机在空战中被击落;攻击舰队的鱼雷机也纷纷被防空炮火击落,却没有一枚鱼雷击中敌舰。第一波日机轰炸岛上目标后,报告岛上机场跑道没有破坏,要求派第二波飞机前往轰炸。南云令准备攻击敌舰的飞机卸下鱼雷,改装炸弹。不久,日侦察报告发现美舰队,其中有1艘航母,南云又令卸下炸弹重新改装鱼雷。此时,第一波飞机正在返航途中,大部分油料即将耗尽,需要降落。南云在航空参谋的建议下,令第一波飞机先降落。第二波飞机尚未起飞之前,美航母舰载机连续进行了8次攻击,但是仍然没有一枚鱼雷击中日舰。美鱼雷机无功而返,原先飞错了方向的美轰炸机恰于此时找到了目标。此时,改装鱼雷的第二波日机正准备起飞,卸下的炸弹堆在甲板上来不及入库。美机投下的炸弹引爆了甲板上的炸弹和飞机上的鱼雷,3艘航母顿时被火海吞没。另1艘未受伤的航母用鱼雷机击沉了1艘美航母,随后遭到美舰载机的第二次攻击而中弹沉没。
南云编队的惨重失败使山本放弃了夺取中途岛的企图,只好率舰队西撤。中途岛海战至此落下了帷幕。
此战日军共损失航母4艘、巡洋舰1艘、飞机322架、伤亡3500人;美军损失航母1艘、驱逐舰1艘、飞机147架、伤亡307人。日本海军只剩5艘航母,特别是丧失了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实力受到严重削弱,除战列舰之外,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对比已不占优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放弃攻势,改取守势,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
日落菲律宾--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湾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日本海军在此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美军夺取了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为太平洋战场的全面大反攻铺平了道路。
1944年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了夺取莱特岛的作战计划。莱特岛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是日军防守的薄弱环节,美军一旦攻占该岛,不仅可腰斩侵菲日军,支解日本联合舰队,更重要的是可切断日军从印尼掠夺石油资源的交通线。日军大本营为阻止美军在菲律宾登陆,制定了“捷1号作战计划”,准备与美军进行决战。双方海军为此调集大批舰艇参战,美海军投入航母3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114艘、潜艇29艘、舰载机1280架;日军投入航母4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35艘、潜艇17艘、舰载机116架、岸基飞机600余架。一场规模空间的大海战就这样爆发了。
1944年10月23日晨,自新加坡北上的日海军栗田编队(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行至巴拉望岛以西海域,受到2艘美国潜艇的袭击,日巡洋舰2艘被击沉,1艘遭重创。栗田的旗舰在这次袭击中沉没,他只好转移到超级战列舰“大和”号(6.5万吨)上继续指挥编队前进。24日,编队在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时,遭到200余架美舰载机的攻击,另1艘超级战列舰“武藏”号被击沉。在这天的战斗中,1艘美航母被日岸基飞机击沉。自日本内海南下的小泽编队(航母4艘、舰载机108架、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0艘)在恩加尼奥角附近海域,出动舰载机76架对美舍曼编队实施攻击。由于飞行员没有进行过着舰训练,投完弹后纷纷飞向菲律宾群岛着陆。小泽按计划施放烟幕和打破无线电静默,来吸引美航母向自己攻击,以利其它编队袭击美登陆船队。美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一心想歼灭敌航母编队,率快速航母编队追击小泽。
25日凌晨2:30分,自新加坡北上的西村编队(战列舰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在苏里高海峡遇美舰队伏击,战舰或沉或伤,几乎遭全歼。天亮后,栗田编队在萨马岛以东海域发现掩护登陆的美第7舰队一部,6:58分,栗田下令攻击,战斗中美1艘航母被击沉。11时,日军首次使用“神风特攻队”,5架自杀性飞机带弹撞击美舰,击沉1艘航母。栗田在莱特湾击退第7舰队之后,因恐怖遭美舰载机的袭击,下令原路返回,撤出了战斗。事实上美航母已被小泽编队引走了,当时有80艘运输舰正在卸载,正是攻击的最好时机。
快速航母编队的10艘航母载着787架飞机,于25日上午追上小泽编队,在进行了6次空袭之后,小泽的4艘航母被全部击沉。由于发报机被击毁,小泽没有将美航母编队引向自己这一至关重要的情报发出去,使栗田编队丧失了绝好的战机。
日本海军的4支编队,在遭到沉重打击之后,残存各舰均逃离战区,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至此结束。此战日军损失航母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9艘、潜艇7艘、飞机500余架,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母3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人。
“狼群”出没大西洋--纳粹潜艇战
用潜艇群攻击运输战争物资的商船队,这就是德国的“狼群”战术,它如绞索般差点令英国窒息。丘吉尔说:“在希特勒放弃‘海狮’计划之后,德国潜艇一直是英国最主要的威胁。”这一海军战术在二战中所达到的战略高度,也许只有中国的“敌后游击战”可与之媲美。
与太平洋战争相比,大西洋战争少了辉煌与阳刚之美,它始终弥漫着一股诡秘阴郁之气,大西洋上“狼群”出没,潜艇战与反潜战贯穿大战始终。严格说它不是一次海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由无数次战役和战斗组成,成功的战例不胜枚举。
英国是一个岛国,80%的战争物资必须经大西洋航道输入,一旦切断这条航道,英国将无法支撑下去,因此大西洋航道对于英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当然,切断这条航道谈何容易,英国自从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以来,数百年间一直是海上霸王,其海军实力令德国人望洋兴叹。这就是战前德国海军将领一再反对与英国开战的原因,当希特勒悍然发动战争之时,海军上将伯姆曾说:“面对强大的英国舰队,德国舰队除了战斗和光荣地沉没之外,不可能有别的作为。”此时,德国要想大规模建造水面舰队已经来不及了,特别是世界进入了飞机时代,德国海军却没有一艘航母,更没有航空兵,其整体实力远不及英、美、日三个主要海军大国。但德国海军在二战中,并非无所作为,它们把潜艇战发挥到极至,创造了惊人的战绩。潜艇造价低廉,建造周期快,在丧失了海空控制权之后,因其隐蔽性能好,仍能给强敌以威慑,这就是德国开展潜艇战的主客观原因。邓尼茨是“狼群”战术的发明者,大战开始时担任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当时他手里有57艘潜艇,由于大部分正在修理和等待修理,以及用于训练新艇员,能投入战斗的只有7艘,无法施展“狼群”战术。大战爆发不久,德国潜艇就击沉了1艘航母,特别是单艇奇袭英国最大的斯卡帕湾军港,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这些战例使希特勒认识到潜艇战的重要作用,决定支持邓尼茨的潜艇建造计划。1940年10月,邓尼茨拥有了大批新建造的潜艇,开始施展他的“狼群”战术,这个月共击沉英国舰船93艘,计45万余吨。
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公开参战,邓尼茨将潜艇战扩大到大洋彼岸,当时能派到美洲去的潜艇非常有限,却起得了惊人战果。1942年1-4月,共击沉198艘商船,计115万余吨,这就是邓尼茨的“美国的狩猎季节”。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当局对邓尼茨的支持是有保留的,丘吉尔说:“如果德国人不惜建造潜艇而孤注一掷,那就聪明了”,直到德国的水面舰队几乎被全歼,邓尼茨接任海军总司令一职,德国的潜艇战才达到了巅峰状态。1943年3月,德国潜艇击沉了103艘商船,计60万吨。英国海军部在战后总结中写道:“德国人的破坏程度从来没有像1943年3月前20天中那样达到最高峰,几乎把新旧大陆之间的交通切断了。”不过从那以后,邓尼茨的“狼群”开始饱尝盟军的猎枪。英、美两国的反潜飞机和舰艇都装配了新型雷达,英国设在布莱奇利公园的“超级情报”机构,先后动用了两万多人,采用计算机等大量新技术破译了德国潜艇部队的电报密码。从此,德国潜艇的一举一动英国人都了如指掌,盟军的反潜兵力如影附形般追歼着德国潜艇。1943年德国潜艇击沉商船的数量不及上年的一半,却损失了245艘潜艇;1944年情况更糟,只击沉80万吨商船,却损失了264艘潜艇。德国的潜艇战至此已宣告失败。
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共有潜艇1172艘,其中781艘被盟军击沉,它们给盟国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共击沉商船1457.3万吨。
新时代的序幕--马岛海战
马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著名的一场海战。虽然其规模远远不及一战、二战中那些场面宏大的海战,但是,由于导弹、核潜艇等新技术装备投入战场,使这场海战明显区别于传统海战,它实际上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高科技战争时代来临了。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海军陆战队在航母舰载机的掩护下,一举登上马尔维纳斯群岛,顺利解除了岛上英军的武装。英国人不甘心150年的殖民地被阿根廷武力收复,于是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决心夺回马岛。
4月17日,英国特混舰队到达阿森松岛,舰队司令部作出了首先夺取南乔治亚岛的决定。19日,舰队启航南下,25日战斗打响,英军顺利夺占该岛。在此战中,英军首创直升机用导弹击伤潜艇的战例。28日,英军以南乔治亚岛为基地,对马岛为圆心的200海里区域实行海空立体封锁。阿根廷海军在禁区边缘的活动促使英军决定扩大袭击范围。5月2日,英国核潜艇用自导鱼雷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首创核潜艇击沉巡洋舰的战例。英军的这一作法迫使阿海军将水面舰艇全部撤回港内,同时决定用飞机打击英舰队。5月4日,阿“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用法国制造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首创空舰导弹击沉大型战舰的战例。由于法国将“飞鱼”导弹的机密技术参数透露给了英国,使英军防空电子干扰效率大增,有效遏止了阿军进一步扩大空袭战果。英军在完全掌握了海空控制权后,于5月21日开始登陆作战。阿军出动战斗机对登陆场和英舰队展开了攻击,击沉英舰船5艘、击伤4艘。由于实力对比悬殊,阿军未能阻止英军重占马岛的军事行动。
马岛战争是以海军为主,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战争。它不是一场单纯的海战,也许单纯的海战已经成为了历史。因此,统计海战战果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历时74天的战争中,英军参战舰船118艘,计100余万吨,飞机340架,兵力6.5万人。战争结果,英军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伤亡1000人,被俘200人;阿军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伤亡2300人,被俘1.13万人。
马岛战争之后,高科技广泛应用于战争,兵者曰:制海权在于制空权,制空权在于制电磁权,制电磁权在于制外层空间权。战神驰骋的空间越来越广阔,不过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可供研究的堪称“大”字的海战。
- 关键字搜索:
- 历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