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胡来”与“胡说” -----写在胡锦涛出访美加之前
胡锦涛将以PRC第一把手的身份出访美国,时间原是定在了9月7日抵达华府。尽管这两天因飓风之故“推迟”了,但是截止上周末他来访消息给原本因暑假未完,国会未复会而显冷清的DC城还是带来不少的热闹。“胡来”与“胡说”都有不少,采撷新鲜有趣的纪录下来,以飨读者。外界估计,北韩核武恐怕是小布要与小胡亲切会谈的几个首要话题之一。北韩自拒绝回六方会谈谈判桌一年多以来,好容易最近又从起炉灶。但是耗费媒体记者颇多时日的跟踪后,很多外电报道的第一句话就是“十三天,没结果”(“THIRTEEN DAYS, NO RESULT”)。
六方会谈颇像“红楼梦”里开的给女人治妒忌的梨汤一样,反正吃不死,吃上个几十年,人总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个啥?何况味道还很不错,至少给了DC城里鸽派人物们很多可以嚼情(土话,谈论之意)和兴奋话题。只是不知金正日是否还能活那么久,要让这几国的纳税人还要掏多少钱来,给这个反正谈不死人的六方会谈来付帐。
不过最近有很多“胡说”,让人觉得金正日好像很冤枉。
话说从头。
自六方会谈停顿13个月以来,2005年6月6日北韩驻联合国代表与美方代表会谈时,突然像梦噫般的说,他们会回谈判桌,但是问到何时,又三缄其口。因事出突然、同时出于对北韩出尔反尔的领教,尽管有一晚上揣磨,仍然害的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言人在第二天记者例会上以及当天国务卿东亚官员在国会的作证都对此有了不一样的解读-------被记者们好一通修理。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驻联合国代表则表现得胸有成竹得多,对于北韩回谈判桌的日期,但见媒体报道上他们说,“肯定是很快,也就是几个礼拜吧”。
这可够有看头的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样的梨汤,不一样的味道。
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胡为争取9月份访美送的礼物,不过礼物吗,早送不如迟送,新鲜劲儿一过恐怕还不好使了,比如说胡刚要来访的结骨眼上,北韩小老弟又不干了,本来讲好要8月底回来再接着喝梨汤, 结果这个老弟对着空气开始发脾气(表面原因是每年例行的韩美军演和美方对北韩人权事务特使的任命),说要再休息个两个礼拜再说。
那么除了不小心送错了时间的礼物,还有什么原因呢?其实摸透中共的脾气的人都知道,中共可是一向吃硬不吃软。
大家稍稍把视线前移,可能会很容易注意到,在6月6日之前的两天,有两件事发生了。
一是6月4日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公开的以罕见的严厉口吻批评中国大举强化军备。他指出,中国强化军力,已危及亚洲微妙的安全平衡;北京应把注意力从军事转到政治自由与开放市场的改革上。
另一件是6月4日驻澳洲领事官员陈用林现身在悉尼“勿忘六四,告别中共,200万人退党”集会现场,一时间吸引大批西方媒体注意,他的出现等于是从内部证明了法轮功的迫害延伸海外以及将退党大潮在媒体上真实化。纽约时报刊载的当时现场的照片就是以“两百万退党”清晰字样为背景的。
后院起火了,前院的纸也快包不住了。
对于中共来讲,其实所有国内外政策都是围绕这如何能保证其统治的。明白了这一点恐怕才能真正理解北京的所有一举一动。
话再说回来,六月初时,北京该怎么出招儿应对的呢?怎么才能给自己争回点面子同时尽快堵住媒体的嘴呢?
最好用的招儿之一大概就数北韩小老弟了。因为以前每用必爽。上哪找这么个小流氓挥舞个核大棒吓唬人哪---总是把实心眼的老外们玩得一愣一愣的?北京还乐得做好人,穿梭式外交来回飞华盛顿、北京和平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能这也就是北京并不乐见北韩能发展经济,这样也就能一直用经济支援来胁迫北韩,能让它乖乖配合唱双簧的原因所在了。
不知是否巧合,中海油对优尼科的竞标也几乎同时推出----先是在6月7日提交给香港联交所一份声明,表示仍在“继续研究与尤尼科有关的各种选择”----本来由于中海油独立外籍董事的反对,1月份就开始的竞购基本是错过了出标截止日期,使雪佛龙成了唯一竞标者。然后接着在6月23日中海油正式发出收购要约。
这两招可是了得,一时间几乎所有国际媒体的眼球都被吸引了过去----去“古狗”或是雅虎的新闻挡,中国的相关话题高居榜首的话题就成了这两条,而且历久不衰。陈用林之流就只成了澳洲地方新闻了。
不过细细思量起来,尤其很多不明就里的国内外分析师们(八成也包括中海油的外籍独董)看来,这一并购似乎相当奇怪:
普遍认为中共的收购是出于能源战略的“策略性考量”---因为优尼科在东南亚很多国家有开采权合同。然而,优尼科的合同很多都是限制供应者或供应地的,至少中短期内这些能采到的石油、天然气都到不了中国。至于长期是否还有合同则是个未知数---至少笔者不得而知。
单纯商业角度呢?据中国国内网站报道:“香港某证券公司能源分析员李先生认为:如果仅仅从公司收益角度考虑,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似乎很难说得通。因为优尼科现在的年回报率为7.3%,中海油的被期望的股本回报率则为11%。2004年中海油的净现金为50亿元人民币。如果并购成功,则变成净负债1000亿元人民币,净负债与股本的比值高达250%。原来中海油赚100元,只需拿出2元钱还贷款利息,而并购后利息支出将高达25元。、、、实际上保障石油运输线比收购海外石油资产更重要,因为在极端的情况下,海外石油很难回运。建议应把海外收购的重点放在更有把握的中亚等地。”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中海油奏响海外并购狂想曲”,见于国内石油业界的聪慧网。更有意思的是,同一网站上还有一篇“严重商业泄密, 中海油跨国并购遭遇洋独董困惑”,似乎在说中海油的外籍独立董事从商业角度考虑,很不赞同对优尼科收购一举,这也是中海油竞标延误的主要原因。
好戏看到此,不仅想起来那句老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六方会谈和中海油最终似乎都帮了点忙, 只不过是倒忙----华府,尤其是国会,反共声音从此走上台面,此起彼伏。
时至7月中,更大的策略渐渐浮出水面了。中国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在7月14日在香港记者会上说:“如果美国用导弹和制导武器攻击中国领土,我想我们只能用核武器来反击”;“所谓中国领土,包含使用中国解放军所属战舰及战机”;“如果美国有心干预”,“我们也有决心做出反应,中国人已做好西安以东城市全数遭到摧毁的准备”;“当然,美国也必须做好准备,美国西岸一百多个或二百多个、甚至更多的城市可能被中国摧毁。”
悲哀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朱的发言是“极不负责任的”,“不幸的”,希望不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
这可奇怪了,其实朱先生只不过老老实实的、极其负责任的把心里话讲了出来,这位发言人还怎么能说人家“极不负责”呢?到底美国对共产国家的军人期望的“责任”是什么呢?建立在这种期望上的美国对华政策岂不是太危险了?
来自北京的试探则一步步升级。一个月后的8月12日,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开始。第二、三阶段的演练,在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美其名曰“和平使命2005”。美国想派观察员,被北京一口拒绝。
这场演习也够“十五个人看半个月”的。看热闹的人看到中国方面闹了些笑话,看门道的人则看到了杀机-----中国古话,“兵不厌诈”,闹几个笑话让对手更加放松警惕岂不是一举两得?难怪俄方将领意味深长的说中方军队纪律很好。
好了,走得跟头把式的中美关系上,更令人担忧的似乎中共一直在出招儿,而美国只是应对。难怪美国国会议员们跳着脚要成立“中国委员会”-----因为他们终于认识到了单纯的美国人真的是不懂中国和中共。
好在因为一场飓风,胡想来也一时半会也来不了DC了。有时间的话,不妨小布和小胡都来好好读一遍九评。
是以为胡来与胡说吧。
(大纪元)(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