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深度撞击”撞出四大发现一大担心 尘埃何时落定

 2005-07-06 06: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7月4日,“度撞击”使命成功点起了太空焰火,开启了科学家研究彗星的第一步,许多真正的科学研究将从这里开始。那么,撞击后的最新发现有哪些?美国喷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从四方面介绍了此次撞击撞出的惊人发现,同时不少科学家和普通大众也坦言,担心撞击有可能引发恶性效应。

  ■ 四大发现

  ★彗星模样跟想像有些出入

  就在“深度撞击”号的撞击舱以每小时23000英里的速度冲向“坦普尔一号”、准备“舍生取义”之前的3秒钟,撞击舱拍下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照片,使科学家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看到了窥视已久的“坦普尔一号”彗星的“花容”。

  从地面控制中心收到的照片可以看出,慧星的样貌与科学家原先设想的有些出入,但出入不大,不过是“泡菜”换成了“土豆”。科学家原来设想“坦普尔一号” 彗星是一个像泡菜一样的皱皱巴巴的星体,而照片显示它实际上更像一个马铃薯,表面凹凸不平,还长着很多麻点。“深度撞击”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迈克尔-哈恩博士还“戏”说道:“看着它这坑坑洼洼的样子,就不禁令人想到一个大松饼或是一条长棍面包。”

  除此之外,照片还显示彗星的表面分了很多层,其上布满了“弹坑”、小亮点,还有一些看似很光滑的区域,这与科学家根据传统物理学推测出来的结果也多少有些相悖。

  ★尘埃还需几周才能落定

  三次点火调整方向之后,伴随着一声巨响、一片光芒,撞击舱在众人的期盼中激情“吻”上了“坦普尔一号”彗星。刹那间,大片气体、冰和尘埃喷出彗星腹部,迅速游离开来,云雾般地飘散在空中,遮住了彗星一端的面孔。而在撞击的瞬间,“坦普尔一号”彗星发出了高于平常6倍的光亮,灼热了地球人的眼睛,也挡住了科学家本打算一窥究竟的视线。

  所以科学家表示,目前暂时还不能确定撞击所产生的弹坑有多大,要想完全看清弹坑大小、构造并深入到弹坑内研究,必须等到尘埃完全散去之后才能进行。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几周之久。虽然如此,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仍胸有成竹地表示此次任务异常成功,其完美程度大大超过预期,因为在图片上至少可以看见撞击弹坑的影子及形状。

  ★慧星外软多层 里硬厚实

  科学家表示,在撞击舱撞击彗星之时,前后两次喷出了烟尘羽状物:第一次彗星表面喷出了一条由尘埃汇成的狭窄柱体,在彗星外抛出了一条长长的影子;第二次发生在数秒后的爆炸尾期,彗星表面散出了大团的星状烟尘。两次喷射都伸展到数千里以外。

  科学家解释,从这种现象看来,撞击舱在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时,首先遇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的柔软物质,然后碰到了厚而坚硬的壳;从碎片飞出的范围来看,在撞击之时有不同的物质从彗星中释放出来,所以科学家怀疑在彗星柔软的表面下可能覆盖着被束缚了亿万年的冰。这些冰很可能包含了太阳系最初形成的原始成分。科学家希望气体和尘埃散去之后能够深入到这个坚固而多冰的核,进而研究太阳系的起源。

  ★想救地球得用更大的“炮弹”

  此次史无前例的“惊天大冲撞”,除了使科学家获得了研究太阳系起源的参考资料,还让他们对日后“拯救”地球有了更为直观、可靠的“方案”。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有彗星要“亲吻”地球,科学家可以借鉴今天的经验,用“炮弹”去撞击这颗彗星使其停止或改变“航向”。但是,这次经验也告诉科学家:要想改变彗星的轨道拯救地球,必须要用更大的“炮弹”来完成使命。

  ■一大担心:“深度撞击”会不会为地球带来超级微生物?

  在人们特别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此次任务的科学家为“深度撞击”使命的成功欢呼之时,大家也不可避免地从心底升起一股不安,一来担心这样一撞会为地球带来潜在的挨撞危险,二来也担心这样一撞,会为地球带来可拍的超级细菌。

  过去就曾有不少科学家大胆推论,地球的许多病毒,包括SARS,都是从外层空间来的,甚至彗星的内部也可能孕育着微生物或者人类短期内奈何不了的超级细菌。英国曾有两位天文学家提出,流行性感冒病毒很可能是由于彗星尘埃被冲到地球后引发的,而彗星内部的液态核心,也极有可能孕育着细菌。所以这次撞击可能引发外层空间微生物入侵地球的担心,也在人类的想象中不断发酵。

  尽管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哪个星球“携带”致病微生物。但是由于撞击彗星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创举,撞击之后可能引发的效应,也让不少人多少有些惴惴不安。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