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击中目标并已发回第一张照片(组图)
太平洋时间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片欢呼,“炮轰”彗星大片正式上演。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始于1999年11月1日,美宇航局于2005年1月12日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在4日撞击彗星之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公里的漫长太空之旅,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1号“亲密接触”的激动人心时刻。
撞击器击中彗星的彗核后,会在其表面轰出“弹坑”,使其内部物质暴露出来供研究。据预测,撞击会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科学家们认为,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希望借助此次撞击对太阳系诞生的过程有更多了解。美宇航局专家表示,这次撞击不会改变彗星的轨道,也不会对地球构成危险。
7月4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家宇航局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在密切关注电视屏幕上“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的全部过程。
撞击前传送回来的照片
彗星"深度撞击"成功
撞击后,彗星表面的状况
工作人员欢庆撞击成功
另据报道,美国宇航局已经接收到“深度撞击”撞击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后传回的第一张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清晰的闪光。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