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蒋介石和宋美龄南京故居里的私人往事揭秘(图)

 2005-06-09 14:3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摄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小红山官邸(美龄宫)

  一个人一生中相对固定的住所还真的不在少数,对于蒋介石这样征战南北、经理国家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蒋介石的出生地是浙江奉化溪口镇,1887年农历9月15日未时他出生在镇上的玉泰盐铺二楼,这里成为蒋介石的第一个居所。蒋介石发迹后回乡修房建别墅自然不在话下,如丰镐房、乐亭、妙高台等。这些都曾遭到日本人以及后来的红卫兵的轰炸和毁坏,用途也是几经变异。蒋介石的第一任夫人、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就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死在丰镐房的厨房外,弹痕和炸断的窗棂至今仍在;乐亭1937年12月12日被日本飞机夷为平地,1984年重修;玉泰盐铺在1949年以后就曾先后做过卫生所和奉化第三招待所等, 1984年后这里才出于统战的需要被修复对外开放,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

  蒋介石在南京的官邸和别墅也避免不了同样的命运。

  1928年,蒋介石成为南京的“常住居民”。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最具实力的人物蒋介石刚解除了与妻妾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的关系,与年轻美貌的宋美龄在上海举办了世界瞩目的盛大婚礼,为自己的政权找到了强大稳固的财政支持,当时的《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对此作了报道。其时的《上海时报》的报道如下:“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这次婚姻使南京军队过去最强有力的领导人和新娘的哥哥宋子文博士的家庭以及国民党创始人已故孙中山博士的家庭连接成一体。”结婚当天的上午,蒋介石还以《我们的今日》为题写下了自己的“结婚感言”:

  “余奔走革命以来,常于积极进行之中,忽萌消极退隐之念。昔日前辈领袖问余,汝何日始能专心致志于革命?其他厚爱余之同志,亦常讨论--如何能使介石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凡此疑问,本易解答,惟当时不能明言,至今日乃有圆满之答案。

  “余确信余自今日与宋女士结婚以后,余之革命工作必有进步,余能安心尽革命之责任,即自今日始也。

  “余平时研究人生哲学及社会问题,深得人生无美满婚姻,则做人一切皆无意义。

  “余二人今日,不仅自庆个人婚姻之美满,且愿促进中国社会之改造。

  “余必本此志愿,努力不懈,务完成中国之革命而后已;故余二人今日之结婚,实为建筑余二人革命事业之基础。”

  蒋之文才比汪精卫相差甚远,这段话也不无矫情的成分,但理想的婚姻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蒋介石少年玩劣,时代的急流将他推进了民主革命的大潮: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前期的蒋介石就具备了两重性格: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与革命志士在他身上都有充分的体现。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宋明道学的信徒,道学曾促使他励志修身,克服了浮浪子弟的某些劣根性;如今与宋美龄的婚姻更给了他新生的契机。与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确乎告别了过去的放浪生活,其“革命事业”也是蓬勃发展,进入了人生的崭新阶段。他们的蜜月刚度了几天,蒋介石就结束“下野”,匆匆赶回了南京,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兼任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合并以后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重掌党政军大权。这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为春风得意的时期之一。带着新婚的妻子,蒋介石春风满面地回到了南京。他们先是住在三元巷的老房子里,同时开始新建委员长官邸。当时南京残破陈旧,居住条件很差,气候又不好,许多官太太仍旧常住上海,宋美龄却毫无怨言地陪着蒋介石在南京住下了。

  蒋介石之对于南京,犹相当于皇帝之对于京城,他的官邸比别人大比别人好也是应该的;前朝在南京留下的宫殿大都毁坏不存,蒋介石定都南京,建两座自己的官邸成为必要。后来修建起来的主要有三处:黄埔路官邸(也称憩庐)、东郊美龄宫、汤山陶庐。

  憩庐

  地址选在黄埔路国民政府国防部大院内,这里也曾是中央军校所在地,蒋介石由黄埔军校起家,选址于此倒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相对比较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联系群众”。黄埔路官邸后来又被称为憩庐,占地面积27平方丈,1929年7月 12日动工,建筑费用为16026、84元,内部设备另费银5187两。同年10月14日落成,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不久搬入居住,一直到1949年,这里都是他们的家。和宋美龄结婚,蒋介石结束了过去的颠沛流离和放荡不羁,作为一个男人,他开始成熟,开始了家庭生活,他的“事业”也如日中天。

  憩庐为一座红色西式洋楼,座北朝南,上下两层。一楼东侧第一室就是一个客厅,里面摆设着红木茶几和靠背椅。墙上是那幅著名的合影:孙中山着中山装端坐着,蒋介石一身戎装立于身后。照片上方是孙中山亲书的条幅:

  安危他日终须信,

  甘苦来时要共尝

  --介石吾弟嘱书,孙文

  这显然是一个蒋介石接待“外人”的客厅,是场面上的。客厅的东面是一个大餐厅。 1948年12月31日,蒋介石从东郊自己选定的墓地正气厅踏探归来,与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长孙科、监察院长于右任及国民党中常委张群、陈立夫等40多人的引退告别晚宴就是在这里举行。客厅的北侧是专为官邸供暖的锅炉房。

  在蒋介石这间客厅的西边是一间小客厅,里面的桌椅为柚木制成,墙上挂的是意大利人画的风景画,一排采光极好的落地窗使这间客厅明亮而又幽雅,一望而知,这里是女主人接待宾客的地方。从这间客厅西北侧的门便进入蒋介石的办公室。蒋介石的办公室也有亲疏远近之分,分为里外两间。虽然大小陈设相似,但外面一间是他白天批阅文件和接见军政要员的地方,里面一间有门与外间相通,必须是蒋介石特别指明的人才可以进去。

  二楼西面是书房,东面是一间大卧室,卧室的北面分别有两扇门通向盥洗间和卫生间。盥洗间里面的大浴缸非常特别,是西欧进口的钢浴缸,此浴缸至今仍存放在憩庐的一个天井里。卧室外面还有一间会客室,是专门会见内亲或者是专门邀请的人的。侍从副官和秘书都不得随便上楼。整个官邸外部庄严朴实,内部结构精巧,门特别多也是主要特点之一。可能是考虑到安全因素,设计了不少安全门,初入此楼,可能会不辨方向不知所在。

  官邸门前有一门廊,刚好能停一辆轿车。按规定,一般来访者的汽车只能停在官邸南面约 30米东西向的水泥路上,只有蒋介石关照的外宾、国民党元老、少数几位部长和封疆大员的汽车才可以直接驶进门廊。据说国共谈判时期,周恩来的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来,大概是蒋介石对这位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政治对手比较尊重,特别关照过手下人了。

  门廊前面是一个直径15米的大花坛,花坛中央的大雪松如今需两人合抱,看30年代拍的憩庐照片,那时的树木花草尚未长成。其时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都已分开另住,蒋经国很长一段时间住在玄武湖,蒋纬国的公馆在颐和路小区的普陀路15号,蒋介石的家庭生活还是比较安静的,夫妇俩在周末和节假日时常去离憩庐不远的中山东路上的励志社看电影听戏听音乐。宋美龄喜欢跳舞,但因为是“第一夫人”,不会随便屈尊与人跳舞,因此只能在特定的场合与孔宋家族的人一起跳舞,对外也是不事声张的。蒋介石不苟言笑,宋美龄则相对比较活泼,两人一中一西,一静一动,倒也相得益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女主人,憩庐打足了也就是一办公室了。自从嫁给了蒋介石,一直到蒋去世,宋美龄蒋介石患难与共,并凭借流畅的英语和个人魅力,充当了蒋介石外交助手的重要角色。斯特林·西格雷夫的《宋家王朝》这样说:“美龄成了‘花生豆’(史迪威任美国驻北京公使馆陆军随员时给蒋介石起的绰号--引者注)向西方说明情况的译员。她发表‘半官方’的谈话、写长信、评论文章和写书,以供在美国出版。美国人认为,这样做的效果是极为迷人的。这让人感到好象是美国学院的一位聪慧的女子已接管了中国,并对这个神秘复杂的国度里的事务的真伪作现场的连续评述。”从小在美国受教育的宋美龄在多数方面都更像一个美国人。她经常参加蒋介石的各种会议和宴会,既是第一夫人,又是蒋介石的私人秘书,于公于私,都是蒋介石须臾不可离开的人,即使是在一些军事行动中也是行影不离。艰苦的行军条件,对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她,无疑是严峻的磨练,宋美龄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西安事变时,宋美龄正在上海治病,知道消息后,她立即赶回了南京。对于丈夫被软禁,她追悔莫及:“年内,委员长出巡各省,余必相随,此次独因病未果,深觉怅然。盖余每自信,倘余在西安,局势当不致恶化至此。”西安事变期间,宋美龄就是从憩庐出发,奔走于中山东路的孔祥熙公馆、北极阁的宋子文公馆、汉口路的何应钦公馆等处,周旋于国民党各派之间,商量营救丈夫的对策,其胆识和英武可敬可叹。当时的情况相当危急,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态度不明,何应钦等人又要“武力讨伐”,蒋介石的政治对手汪精卫也在积极准备回国取蒋代之,蒋介石的处境很不妙,他捎给宋美龄的信已经近乎遗书了:“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愧对余妻,亦决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体还我天地父母也。对于家事,余无所言,惟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亦即余妻之子,望视若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陕。”宋美龄在让宋子文面呈蒋介石的回信中说:“如果三日之内子文不回南京,我必定到西安跟你生死共存。”看到这两句,连蒋介石这样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宋美龄还是亲自偕宋子文和英籍顾问端纳到了西安,飞机即将着陆时,她从包里掏出一把手枪交给端纳,请求他在她遇到危险时先开枪打死她,以免受到侮辱。最后还是在宋美龄的劝说下,蒋介石接受了和谈建议,也使他终于化险为夷。1937年12月 26日,蒋、宋夫妇飞回南京,中政会代主席林森“率领”在京的中委、各院部会首长、陆海空军及各省省长驻京代表2000多人在大校机场迎接。大批民众则自发在民故宫机场迎候,蒋介石遂决定巡游首都,然后回黄埔路军校官邸休息。下午,党政军要人争先恐后地到憩庐向蒋介石请安问候,一时间官邸门前车水马龙,航空委员会甚至派出飞机飞至憩庐上空盘旋致敬,热闹地庆祝了一翻。

  十年内战终结、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都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契机,宋美龄于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宋美龄的照片一起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成为“新闻人物伉俪”。连当初坚决反对妹妹嫁给蒋介石的宋庆龄也对埃德加·斯诺评价蒋宋两人关系说:“开始并没有爱情,但是我认为现在有爱情了。美龄真诚地爱蒋,蒋也真诚地爱她。”宋美龄后来虽然在外交和政治上出尽了风头,但蒋宋王朝后来还是走了下坡路。

  到了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蒋介石准备下野,11月宋美龄访美争取外援,行前曾对侍卫长俞济时说:“将来离京时,官邸家具,照旧放置,不可搬动。”他们对未来已有所预料。1949年1月21日上午10时,蒋介石赴美龄宫凯歌堂默祷,中午在黄埔路官邸邀请中央五院院长聚餐,下午邀请国民党中常委座谈,宣告引退,下午4时在明故宫机场起飞去杭州,转奉化溪口。后来蒋介石曾到京沪防线督战,也曾在南京作短暂停留,不知是否住黄埔官邸。蒋介石最后离开大陆是1949年12月10日,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台北,从此永远离开了家乡,永远离开了“首都”。宋美龄后来则是直接从美国飞到了台湾,她访美前对俞济时的交代可谓及时。

  国民党国防部大院后来被解放军接管,成为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的校园。刘伯承到南京创办军事学院,这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校址,憩庐成为刘伯承的住宅和办公楼。再后来,这里成为华东军区和南京军区的驻地,憩庐成为军区首长的办公地。由于憩庐一直在作为军事重地的大院中,外人很难见其真容,其知名度一直不高;但在国民党要人的回忆录中,它倒是经常出现。一般人所熟悉的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官邸是美龄宫和陶庐,虽然他们很少在那里住。

  陶庐

  陶庐现在被称为“蒋介石温泉别墅”倒是比较实在,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南京东南的汤山盛产温泉。温泉最早发现于南朝,水温常在摄氏50~60度,历代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都要来这里沐浴修养。民国时期,汤山的著名别墅除了陶庐之外,还有戴季陶的望云书屋和和于右任的黄栗墅草房等。陶庐就建在汤山脚下,现在的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温泉路3号。它始建于1920年,本是陶保晋的私有房产。陶保三又名锡三、席三,南京人,早年毕业于南京格致书院,后赴日本政法大学留学。1909年任江苏咨议局议员、省政法学校校长,1913年当选为省众议院议员,兼业律师并任江宁县律师公会会长,1923年被推为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会长。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陶席三退出政界,从事慈善事业,颇有影响。日伪时期,陶席三竟成了汉奸,后来被以汉奸罪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没收私有财产,陶庐亦在此列。1929年出版的《新都胜迹考》记载:“近人陶席三筑庐于山下,称陶庐,布置清雅;有汤池二,游人多就兹浴憩。旁有汤山俱乐部,权要栖留之所也。门前有小溪,清泠可爱;而流声之潺爰,倾耳静听,不啻瑶笙矣。” 在南京沦陷前,汤山的浴池已经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最高的是汤山俱乐部,专供政府官员享用;其次是陶庐,客人主要是商界人士,浴资每次五六角至一元不等;最次的是平民百姓的公共温泉浴池。日本占领期间,包括陶庐在内的汤山温泉浴池均被日军占用。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后,成立了“汤山筹备处”,着手对汤山的温泉浴池进行整顿修缮。此时的陶庐破败不堪,据当时的“汤山筹备处”主任张溥生1946年4月5日给南京市市长马俊超的呈文中说:“该庐因历遭兵劫,除房屋外,原有家具均搬挪一空,了无所存,门窗多为毁坏,墙垣也多倾颓,经觅工切实勘丈,计应修整者有(一)浴室,(二)大厅,(三)楼房(附楼下浴室), (四)厕所,(五)厨房,(六)院墙,(七)道路,(八)自来水管及下水道。”“修整陶庐浴室充实设备以供游人浴憩”也被列入筹备处当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还都后的蒋介石可能是看中了陶庐,对它的工程进度特别关注。1946年5月3日下午曾当面向张溥生询问陶庐的修葺情况;5月26日又亲自到汤山陶庐,指示在陶庐旁边另外修建浴室三四十间,作为公共浴池,明显的,陶庐要作他用。6月6日下午,蒋介石到汤山,路过陶庐,再次问及陶庐工程为什么至今仍未完工。在蒋介石的再三关照之下,南京市工务局与汤山筹备处根据蒋介石的旨意制定了详细的修复重建计划,由孙荣樵进行总体设计,计划对陶庐进行改造,预算费用 2000万元左右。设计规划经蒋介石审阅同意后,于1946年开始实施,1947年3月工程告一段落。修复后的陶庐不再对外开放,成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御用浴室,他们在南京又多了一处休闲的场所。

  修复后的陶庐有楼房5间,平房10间,占地面积4亩8分多。1946年南京特别市绘制的《汤山陶庐及官邸附近地形图》标示了陶庐的位置地形:它与“主席官邸”很近,西北是国民党陆军大学,西南紧靠汤山,东南是国民党陆军医院,东北是京杭国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现在的陶庐坐落在小巷深处,有高墙维护,院内花木葱茏。主体建筑为一两层楼房,外表坚固庄重,朴实之至,墙以大青石垒砌而成,人字形屋顶上覆盖着咖啡色筒形琉璃瓦。由于一层大半在地平面之下,门前台阶直通二楼客厅,乍看起来像是只有一层。一楼使用面积146平方米,楼上使用面积 136、5平方米。楼上正中为客厅,两侧分别为卧室、卫生间、办公室、餐厅、活动室。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空间虽小,但布置精细,红色地毯,低矮的席梦思,墙上是油画,精致的壁灯烘托出雍容典雅的气氛。二楼休息厅后面有一楼梯通下底楼,别有天地,空间较大,分为五六间,墙壁及顶部贴着白色瓷砖,浴池也以瓷砖砌成,依次为总统池、美龄池、卫士池、随员池。汤山温泉通过人工管道直涌池中。另有单间,墙壁嵌有巨大的镜子,可能是宋美龄的化妆室。特别的是,在总统池的门口有一地下暗道,其出口在80米外的陆军大学(现在是部队的靶场)内,当然是为了以防万一。不完全巧合的是,和憩庐一样,陶庐还是离不开军校。

 美龄宫

  美龄宫算得上是南京最富丽堂皇的官邸。1991年曾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南京,官邸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美龄宫是唯一的。

  据说是宋美龄吹了枕边风,蒋介石于1930年秋正式向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提出“拟借陵园小红山建筑别墅”,供蒋介石和宋美龄谒陵中途小憩之用。小红山在明孝陵以东,林海苍茫,环境清幽,是建造别墅的绝佳地点。

  1930年10月24日,陵园管理委员会召开第24次会议,孙科主持,决议“照办”。1931年春,小红山官邸由南京市府工务局局长赵志游亲自设计,技正陈品善主办。当时预算造价为261410元。3月7日,赵志游写信给陵园管理委员会说:“主席小红山官邸敝局计划就绪,亟待兴工,所有该处基地内房屋自应先行拆除,以利进行,相应函达,请烦转函贵会警卫处迅现住小红山房屋之一部分警卫即日迁移,以便拆除兴工。”1931年冬,官邸工程全面开工,由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造。

  美龄宫后来的造价远远超出预算,达到36万银洋,多遭非议,以至一度停建,拖到 1934年才竣工。建成后的美龄宫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四周花木隐映,鸟语花香。入口设门卫用房,进入后便是橄榄形环状车道。建筑设计中西合璧,主体建筑耸立在小红山的山顶,建筑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形近似“凸”字形,建筑外观仿传统清官式建筑做法,高大巍峨,极富民族气韵,中国宫殿式的大屋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前后门廊与腰檐亦用琉璃瓦顶相配合,在阳光映照下,流光溢彩,耀人眼目。墙身用现代手法,贴黄色面砖,并用长方形钢窗,下为条石基座,周围平台及栏杆均用石制;内部则用木装修,木花纹装饰,做工精致。从空中鸟瞰,美龄宫恰似带蓝宝石坠的珍珠项链,去主楼的盘山公路是珍珠串,蓝宝石即是主楼,主楼屋顶的绿色琉璃空中看起来呈蓝色。这一创意据说是宋美龄提出来的。

  官邸座南朝北,上下左右曲折盘旋,豪华精致而又庄重典雅,凭窗眺望,皆成画景。主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下室东部为职员用房,西部为厨房。地面第一层是接待室、衣帽间、秘书办公室、卧室、配膳房、厨房、洗衣室、卫生间、服务用房等。二层是会客室和休息室,设有大厅、客厅、大饭厅、配膳房、书房、秘书室等。出大厅是一个开阔的“凸”字形平台,可供露天活动之用,喝茶下棋,亲近自然。更有特点的是周围的栏杆,清式汉白玉雕琢而成,共34根,每根立柱上都雕有一只凤凰。宋美龄1897年出生,到1930年提议建这座别墅正好是34周年,34 只凤凰正寓于此。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美龄宫”是一座女性建筑。别具特点的还有南裙裙檐天花板上的蓝底云雀琼花图案,精美典雅,据说是画家陈之佛的设计。

  三楼为居住部分,有客厅、四间大卧室及小餐厅、厨房等。室内陈设考究,地上铺有紫红色地毯,墙上挂著名人字画。客厅后来被改为祈祷室,称为凯歌堂,语出《晋书·乐志上》:“其有短箫之乐者,则所谓王师大捷,令军中凯歌者也。”礼拜堂取名 “凯歌”也算中学西用吧。蒋介石从小跟母亲王采玉礼佛,长大后崇尚宋明理学,与宋美龄结婚后又信了基督,可谓不中不西。据说每周日上午,蒋介石宋美龄同政府高级官员中的基督徒都要到凯歌堂做礼拜。司徒雷登和马歇尔也曾到凯歌堂做礼拜,有关美国援华事宜及与共产党谈判的对策等,往往在礼拜前后进行协商。

  南京沦陷前,大概是怕日本飞机轰炸, “美龄宫”整个被刷成黑色。因为当时南京没有多少高大的建筑,当时留在南京的德国人拉贝,可以从他位于金陵大学的小桃园住所的阁楼上远眺美龄宫的灰墙蓝瓦,但这一次他发现那座著名的建筑变了颜色,1937年10月17日《拉贝日记》中对此有记载:“位于小红山的主席官邸还从来没有人住过,它从下到上刷成了黑色,看上去真可怜。”(拉贝日记43页)堂堂中国首都的主席官邸的那副模样也真够可怜的。

  美龄宫最早的名称是“蒋主席小红山别墅”,后来称为“南京主席公邸”、“主席小红山官邸”、“主席小红山公邸”、“国民政府主席官邸”等等。因为宋美龄三四十年代经常在这里做礼拜,并不时和蒋委员长在这里小住,民间称之为“美龄宫”,倒也简洁上口。“文化大革命”期间,“美龄”也成了名讳,公共汽车站的站牌也由“美龄宫”改成“梅龄宫”,到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才又恢复“美龄宫”的名称。房犹如此,人何以堪?白崇禧之子白先勇重访故国“首都”,参观美龄宫,回忆当年宋美龄的绰约风姿,对比眼前物是人非、人去楼空的景况,曾有“宫花寂寞红”之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来到这座官邸,想起来的第一个人大概还是宋美龄罢,以女主人的名字命名公馆,有内容,好记,这种房子与人人与房子之间的联系恐怕不是任何人所能改变得了的。

  美龄宫现在是南京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原来的凯歌堂、餐厅、蒋介石办公室、宋美龄卧室仍照原样布置,卧室的桌上放着女主人的照片,旁边的花草青翠欲滴,仿佛她仍住在这里,只是这会儿正在做礼拜或是在前面的大露台上闲坐……可是这一切,只能是“仅供参观”而已。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风景度假地都有自己固定的住所,如庐山的美庐、西湖的澄庐、重庆陪都的曾家岩官邸、青岛八大关的别墅等,到了台湾是士林官邸,士林官邸内还仿美龄宫设有“凯歌堂”。但每个人最后的住所或房间都大同小异,要么是墓穴和棺材,要么是骨灰盒。1975年4月5日这个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蒋介石在台湾去世。宋美龄和蒋经国遵蒋之遗嘱,暂停蒋之“灵柩于慈湖,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慈湖是蒋生前选择的另一块墓地,在距离台北60公里处的大溪镇福安里村。蒋介石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很像他故乡奉化溪口。蒋把他母亲在溪口的墓地旁的房子称为慈庵,而将这里建起的四合院式的“行宫”起名为“慈湖”。他生前常来此小住,并嘱死后灵柩暂停于此,他的思乡之情于此可见。他的后人一直到现在还在为他下葬大陆而努力,苦于没有结果,蒋介石的棺木因此至今仍悬在慈湖的灵房里。

  抗战胜利还都南京后,蒋介石曾亲自在紫金山南麓为自己选择了一块墓址。这里靠近中山陵,地势比朱元璋的明孝陵高,比中山陵低,因为蒋介石自觉要比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高明,但又要尊重孙中山先生。后来在这块墓址上建了“正气亭”,孙科写了亭记。“正气亭” 三字为蒋介石亲书,阴刻在正面横眉上,取“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意。该亭面临紫霞湖,背依紫金山,左上紫霞洞,右下观音洞,东邻中山陵,西毗明孝陵,湖光山色,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但是,蒋介石大概是回不来了。

  女主人宋美龄现在美国,106岁了,活得比一般房子的时间还要长。1981年,二姐宋庆龄病危之际,宋美龄拒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回国邀请,未能与她的二姐见最后一面,她对中共“伪善,诡计多端”(她在1975年于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的《不要说它,但我们要说》一文中作如是评价)的印象大概至死也不会改变。到了晚年,她更以宗教为“引导”,在百岁寿宴上她就对身边的亲友说:“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我内心是真正的快乐!”一晃她离开南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假如她有机会再来“旧都”,到她的憩庐、陶庐、美龄宫看看,不知她会有怎样的感想。横跨了三个世纪的她,经历了那么多,以她基督徒的胸怀,她可能连沧桑感都不会有了吧。

  图文选自《往日庭院--南京老公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