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炸日本乃正义之举”
由于原子弹对人类的巨大威胁,所以它从第一次投入使用便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当年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们表现得更为激烈,彼得-兰克斯便是其中的一员。
兰克斯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5月24日,他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美国将原子弹投向日本是正当的,如果美军被迫登陆日本的话,那么所造成的伤亡肯定要超过盟军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投下原子弹后,日本很快认输投降,一切也随之结束了。”
兰克斯持这种态度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原子弹轰炸日本对现今的警世作用。“人们现在之所以对原子弹感到恐惧,部分原因正是他们从广岛和长崎身上,真真切切看到了原子弹所能带来的巨大灾难,也正是这种恐惧,使得人们在今天不敢动辄使用核武器。”
兰克斯并非首次表述这一观点。今年3月,他在获得阿贝尔奖之后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作了同样的表述。
★原子弹炸日本争议持续60年
兰克斯的这番言论经美国有线新闻网播出后,引来各方的关注,日本众多网民和媒体纷纷抨击兰克斯的言论。
事实上,兰克斯并非第一个发表此言论的美国原子弹科学家。关于美国弹投日本是否正义的说法60年来一直存在。反对者认为为原子弹太过残酷;支持者则认为,为了人类少流血,弹投日本无可厚非。
在反对者方面,表现最为强烈的要算爱因斯坦和“原子弹之父”本海默。爱因斯坦对自己曾写信给罗斯福说他研制原子弹后悔不已,原子弹的制造者奥本海默等人在战后极力反对使用核武器。
此外,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在临终前惟一的心愿是:“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1968年11月6日,曾负责运送 “小男孩”部件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舰长麦克维伊在获悉当年自己运输的竟是葬送10余万生灵的原子弹后,愧疚不已,饮弹自尽。
支持原子弹炸日本的同样大有人在。
在1945 年8月6日与战友一起,驾驶B - 29重型轰炸机在广岛上空投下原子弹的美国轰炸机飞行员保罗-蒂贝兹,在接受了《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毫不后悔。“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我当年做得都是对的--那天奉命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蒂贝兹说,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他本人仍坚信,尽管原子弹炸死了那么多人,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害,但却有更多的人--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因此得救,因为原子弹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制止了更惨烈的战场杀戮!
紧随蒂贝兹之后驾驶绰号“博克之车” 的B-29轰炸机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驾驶员奥列维,对此持同样看法。奥列维生前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虽然原子弹造成了成千上万条生命的死亡,但如果美军没有使用这种武器,美军部队将不得不进入日本本土作战,而那样造成的伤亡数字会更加庞大,并表示自己对此一生也不会后悔。
链接:有份量的兰克斯
兰克斯1926年出生于匈牙利,还是少年时代的他就因为数学方面表现出的天赋而被称为神童。跟随父母移民美国后,他发现自己的学识比大多数老师的水平还要高,于是兰克斯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英语和美国历史上面,并从此深深的喜欢了美国。
1945年,随着庞大的“曼哈顿计划”的启动,年仅19岁的兰克斯被特批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正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当时的科学泰斗贝蒂、理查德-费曼,以及“氢弹之父”泰勒等人,并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丰富的科学给养。
“当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但当我被告知我们要制造原子弹时,我感到非常神奇和兴奋。”兰克斯回忆说,“因为这是书本上不可能见到的东西……虽然我很少看科幻小说,但我感到自己就生活在这种生活里面。”
1949 年,兰克斯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又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以后又多次访问该实验室。1951年,他在纽约大学获得正教授职称,1963年任 Courant数学科学研究所计算及应用数学中心主任,1972年到1980年任Courant研究所所长,其后任Courant数学和计算实验室主任。
在此期间,在纯数学及应用数学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他曾先后担任过美国数学会主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计算和应用数学中心主任,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科学院及苏联科学院等外籍院士,曾获美国数学会Wiener应用数学奖(1975)和Steele奖的终身成就奖(1993)、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奖(1983)、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6),1987年因“在分析许多领域和应用数学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Wolf奖,今年3月 17日,他又被授予世界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挪威阿贝尔奖,此奖项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
- 关键字搜索:
- 美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