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说,他店里的情况还算好些,有的店找了好几个月还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合适的女员工更难聘到。
而附近几个规模比较大的百货商场,90%的员工都是女的,就连北京图书大厦的职员,女性职员也占了绝大多数。
一面是小店招不到女性服务员,一面是大的商场、超市、酒楼等消费场所佳丽汇集,这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特有的景观。
田磊说,年轻女孩不愿意到他们这样小店来的原因,并不是她们的待遇低,也并不是这样的店不能锻炼她们,而是现在女孩的要求都比较高,她们大都认为在小店里工作名声不太好。
在北京一家大超市打工的曹丽不认同田磊的说法。她认为,主要是现在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许多就业的机会,特别是大的服务行业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年轻人,大商场、超市的工作环境比小店强得多,他们当然选择好的。再者,在大商场里工作,年轻人有提升自己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全面存在“女工荒”
不过,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市场全面存在着“女工荒”的隐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主要是18至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这部分年龄段的民工精力充沛,无生活负担,能够胜任长时间加班,而女工又以好管理、心灵手巧等特点最适合在加工制造业工作。
中国主流媒体《财经》在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时说,这是计划生育的作用初步显现。18至25 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出生于1981至1986年之间,大多是独生子女,那时正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期。也就是说,上世纪90年代劳动力丰富,很大程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急速增长的后果,这并不能顺理成章地推延到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
当许多老板为找不到合适的女职员而发愁时,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男性青年则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发愁。
来自河北省唐山农村的冯凯抱怨说,商场、超市、酒店里除了那些搬运工、修理工,能干的活大部分被女性包揽了,我们这些打工者大概只能和建筑工地有缘了。在建筑工地上,很少能见到女性。
学者温艳认为,女性细腻、有耐心、有韧性的性格正迎合中国劳动力的需求。
她在接受本报电子邮件访问时认为,正在迅猛成长的中国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年轻女性,这些人不需要具备多少知识,就能胜任工作。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女青年,比男性青年更渴望能留在城市,她们对工作都比较敬业。
“三农”问题专家许云峰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为中国农民到城市打工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女性打工者大都在服务行业,男性打工者大多从事建筑、制造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他在接受电话访问时分析说,由于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始终处于社会底层,对于他们来说,失去工作岗位的可能会时时出现,他们缺乏提升自己的机会。大部分打工青年靠吃青春饭,当他们青春不再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工作。不过,女性青年可能好些,她们转型得比较快,当她们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和物质上的实力后,就会自己创业。中国女性是比较务实的,哪怕开个小店,也是属于自己的,她们就会感到很满足。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