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古代建筑:柱和开间

 2004-10-27 19:1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的建筑是以木的架构居多,最基本的形式是在地面或台基上立木柱,柱上架木梁,梁上又再架木柱,就这样层层递进,逐渐做成屋顶的架构,最后在这架构上再铺设瓦顶。而这种架构的优点有很多,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墙倒房不塌”,这是因为中国的建筑是以立柱的方式而建,所以即使墙壁倒了,房屋亦不会倒下。

一条柱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柱身和柱础。

柱身的横切面多是圆形,但也有方形、六角、八角等横切面。材料有的用木,也有的用石。柱础的作用是将柱固定在台基上,多用石制,造型不一。像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在古建筑中,整个屋顶的重量,及一座建筑的屋顶上有瓦、瓦当、吻兽等构件,大大小小都过吨,小至亭,大至殿都有立柱。单单是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就有72根柱,可见柱在中国建筑的重要性。

开间

中国的建筑的单位并不是以尺为标准,而是以“间”(或称开间)作为标准单位,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参考资料:中国古建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