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纪念死者重建史实*
目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丹说,编纂《六四参加者回忆录》一书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是表示他们这些参与当年民主运动的学生对这一事件不能遗忘,也是对“六四”死难者表达纪念的心意,第二点则是为了重建史实。他说,这是平反“六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王丹说:“我想平反不平反很大一部份还不是操之在我。但是至少说,重建历史,搭建一个当年‘六四’的真实的景象,这是我们可以做的。所以我想,我们要把它作为平反‘六四’中的一部份,现在就把它做起来。”
*何频:第一手资料深具史料价值*
《六四参加者回忆录》共收入了王丹、马少方、江棋生、王超华等当年的民运参与者的十七篇文章,其中大部份为回忆历史,也有少数是感想和评论。全书共三百页。明镜出版社社长何频指出,该书作者中很多现在仍在中国大陆,因此全书可以说是“六四”十五年来首次海内外“六四”参与者的重新结合,是当事人的第一手资料,深具史料价值。何频说:“这批人当年到底是怎么样发起这场运动的?89年时主要依靠海外和港台媒体的报导,他们从来没有比较系统地对‘六四’事件进行一番回忆。”
书中浦志强的一篇题为“向党交心--我在六四清查运动中提交的反思”,写的是作者在运动后期怎样受审查,如何向组织交代。这是回忆“六四”文章中少见的角度,何频称,这篇文章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对于为什么这次被收文章中很少经常被报导的“六四”学生领袖,王丹表示,半年前开始策划征文时,编委会就达成了共识,要少用有名的学生领袖的文章。王丹说:“要把重点放在普通的参与者的记忆中。”
何频说,八九民运之后,当时的北京政府把一些支持学生运动的知识分子称作幕后“黑手”。前北京社会经济研究所创办人陈子明和王军涛是“六四”后被判刑最重的。《天安门黑手备忘录》一书的内容就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回忆,加上北京社经所的历史,作为这本五百七十页史料性书籍的主体。
*王军涛:探索“六四”历史文化根源*
目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候选人的王军涛说,这本书是对“六四”十五周年的深沉的思考和回忆,它讨论了8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怎么走到80年代后期学生民主运动的,以及他们在操作平面上是如何运作的,从“四五”运动到北京之春运动、竞选、民主墙,直到80年代第一次学潮,还写到了文化热、书院热、民办热、政治体制改革研讨热,直到八九民运。
王军涛说:“这本书谈89年的事件实际上是把这个事件作为一个讨论的起点,往前延展,往更多的层面上挖掘,社会、文化、经济,可是看到这个事件,也可以看到毛泽东的总体专制时代向邓小平的威权时代一步步转型,89年事件社会历史文化的根源是什么。”
何频说,《天安门黑手备忘录》分四部份,第一部份是何家栋、刘宾雁、包遵信、陈一谘写的序,第二部份收入了陈子明、王军涛、刘刚、陈小平、吴仁华、李进进、高瑜、张伟国等十八人写的回顾与反思,第三部份是陈子华四年前在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完成的研究课题“北京社会经济所所史”,第四部份是胡平和陈奎德写的评论。
- 关键字搜索:
- 两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