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强代人民拥护党

在极短的时间内,何普德、欧阳懿、姜力钧、罗永忠、郑恩宠、杜导斌等异见人士被胡朝新政逮捕或判刑了。目前国内已经营造了一个萧瑟恐怖的政治气氛。现在不是胡锦涛治藏时的叛变用重典的时代,而是胡朝新政送人上天、经济飞跃、充当崛起国际大国、无内忧外患的太平盛世下出现的专断强蛮行为。政治一日比一日黑暗,良心犯越来越多。见不到的任何政治曙光。这是六四以降江朝十三年所不及的。

按常理,太平盛世应是政治宽松之时,现在却相反,出现倒退现象。

以下谈谈甚么原因造成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启示着甚么?其结局如何?

[一]、太平盛世用重刑的原因

太平盛世政治宽松是常态。但当君王观念不是常态时,太平盛世用重刑也不是绝无仅有的事。毛泽东就是在太平盛世的五十年代,盛世冲昏脑袋搞起反右来的。这一反就一发不可收拾,搞到三面红旗饿死三几千万还不能罢休。胡锦涛就是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因“新政”和亲民形象受到盼明君的中国人的狂热吹捧,就把西藏治乱世的经验发扬光大,用在和平盛世的今天。

这是从事实推导的理由。除外还有逻辑上的理由。

君皇治国治民的最高原则是维护权力。若君皇个性宽容和平者,“一念之差”认为应用和平宽松手段;或者,若君皇是一个较理性的人,能审时度势,准确认识到民众的压力和意向,采取让步政策,和平宽松环境就出现了。若遇上一个性喜暴力的君皇,认为可以行苛政用重典维权(力),加上此君用刑典癖好或有用刑典成功经验,特别是加上此君若无视民意和压力危机时,反常盛世用重典的现象就出现了。

还有一个机制性(也可以说是思想习惯性)的理由。这是比较少为人注意到的。

现在的权力者对政局的审视不是反应式的,而是教条式的。其决策是根据固定教条拟定,不是根据客观现实作出因应决策。

其教条令决策者养成了僵化的思维习惯。现在简要介绍僵化思路的大概。

这个政权的决策机制是这样的:党是人民的天然代表。人民的权利、利益由党代表;由党代表人民争取权利、利益。人民自行争取权利、利益是非法的。凡是党认为是人民利益就是人民利益,凡是党认为人民反对的就是人民反对的……这个机制的终结是党的利益代表一切。

党代表人民利益从来没有想过是不是要征求被代表者是否同意,事实是被代表者绝对不可以表示任何不同意。这和未经对方同意强行性交叫做强奸一样,这种代表叫强代。

简而言之,这个思维模式就是:党强代人民 党强代人民拥护党

这种怪圈式僵化思维模式决策多会出错。因为这种思想模式的结论永远判定党得到全体人民100%支持;绝不会有人民反党的事实与声音。这批专制者只会找自己的幻想支持自己,绝不会向他们控制外寻找支持力量。根据这种思维模式,即使是80%、90%人民反对,他们永然定性为一小撮敌人反对,永远把遗下的少数视作人民的绝大多数。他们会顽强地从他们幻想中的多数,即10%、20%里找支持。历史上 “多数人民拥护”、“少数阶级敌人破坏”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这里有一个新鲜典例。香港50万人大示威后,权力者还是顽拒与示威者沟通,死心眼地在亲共小圈子里组织人到北京“面圣”找支持力量。

万一出现党控制不了的民间力量,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他们必然的结论是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这是反人民的敌人的声音,如果他们力所能及的话,跟着必然的行动就是镇压;六四是是强力例证。这就是为甚么党五十年来都消灭不受党控制的一切因素于萌芽状态中的原因。

胡在太平盛世加强暴力镇压,当然有很多原因,我想,他比江多了西藏平叛经验或许有关。

[二]、这个现象启示着甚么?

启示一、这场战役给胡朝“开明新政”划上了句号。

延续几千年盼好皇帝的美梦,又一次幻灭。那些惊天动地的民主恩赐论,无情地被抛进了垃圾桶;那些一厢情愿的新政领导民主政改论,那些党内民主先行的期待,行宪政的愿望,在萧瑟气候下幻灭了。

启示二、人民失权利失利益五十年后开始权利觉醒了。

五十年之矛盾累积、民间力量壮大、权利觉醒萌芽之后,现在面临一个中国民众(老百姓和知识界)联同世界华人,在国际自由民主力量支持下,与专制统治者之间进行一场权利(自由民主人权等)与权力大战役。看来这不是决战,只是决战前的一个重要大战役。

这场战役主流形式是个案维权斗争。

[三]、其结局如何?

这场战役胜负是未定的;但可以肯定的后战必接踵而至。

我用了决战、战役等暴力词语,这只是借用,并非指这是一场暴力作业;实际上这是一次和平合法的斗争。这个斗争,只要双方有一方做得超过临界点,就会造成暴力冲突。目前看不到这个危险;但是不能忽视这个危险的可能性。这个运动做得不好可能会造成党民之间恶性互动;做得好,可能会造成良性互动。

必须说明的是:近年来初步形成的朝野良性互动,被朝方破坏了。

2003/11/15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张三一言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