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解读潘岳的《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下)
不少人在评论这篇文章时纷纷指出,潘岳的这篇新作,与那篇《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具有某种继承性,这的确是真知灼见。潘岳文章所主要讨论的五大关系,所对应的都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焦点问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国家安全面临强烈的挑战、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法治、民主的滞后)、意识形态出现真空。文章针对这五个大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综合理论体系。
在经济上,潘岳呼吁转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制度建设上,潘岳主张在健全法治社会,同时附以德治提高公民素质;在政治上,大声疾呼加快民主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发扬民族精神,鼓吹民族主义,建立"中国特色的环境文化"以对抗具有普适性的西方环保主义。通观全篇,强烈的公民国家主义(有人将潘岳的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不确切)色彩跃然纸上,一套政改思路呼之欲出。
不能说《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是潘岳披着"环境"外衣的政改报告。潘岳在文章中充分表现了对于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忧虑,对环境问题的探讨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只不过,潘岳并没有孤立的看待环境问题,而是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政治改革的视野之内,成为其理论体系的一环。"环境文化"不过是进入文章主体内容的引子而已,这篇文章实质上是关于未来中国改革方向的一整套政治战略思维。正如网上的一篇报道所说,潘岳的理论探索仍然在继续,而且纳入了新的内容。这也就是潘岳文章传递给我们的第二层信息。
在谈论潘岳的这篇新文章时,我们不能忘记一点,今天的潘岳已经从中共的权力中心淡出。潘岳的这篇文章,不是以一名能够影响高层的理论家的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的环保系统的干部身份发表的。同时,这篇文章并非上呈高层的内部文件,而是发布在公开媒体之上。文章中充斥的大量无意义的政治口号或许是其古怪性的由来。
尽管如此,但以一个副部级干部而在公开媒体上畅谈自己的政见,这在中国的政坛上并不多见。结合十六大以后"胡温新政"的种种表现,以及大陆民间"民主化"呼声的不断高涨的大背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陆高层的言论自由正在逐步放宽,今后的中国政坛,将有越来越多的潘岳出现。这,也就是潘岳文章传递给我们的第三层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