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耶鲁独秀林樱

 2003-08-01 08:5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在美国,大学不像我们用高楼高墙包围着,它是开放式的,大学就是城市,城市常常也是大学。就如眼前纽黑文与耶鲁这样难以区分,它们互为拥有,比如街道,比如耶鲁培养出来的五任美国总统,比如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而对于中国人,再比如这里录取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之后的詹天佑、唐绍仪、梁诚等等中国的栋梁之才。


  陪同我们参观耶鲁大学的冰凌先生兴奋地告诉我们:那是耶鲁女生纪念碑,又因形同桌子又叫女生桌,是林徽因的侄女林樱设计的。我仿佛被击中一般:世界名校,林樱,华人女生,林徽因的侄女。这一串美丽的意象犹如“前世”的故事,令我着迷。

  我喜爱林徽因。新文化女性中,在我心目里林徽因是第一人,这不仅在于她没有那时文人的颓靡、滥情和做作,也不仅在于她纯正的诗文以及建筑奇才和创造天赋,更在于她在民族危难之时为中国建筑史作出实实在在的杰出的贡献,更在于她为人的优美与激情、刚烈与克制、明朗与大气。如今,满城争说的林徽因是个风流的伤情女子,这讹之又讹的恶俗传说,不仅肉麻,更是对林徽因的一种误读乃至侮辱。幸而,林徽因没有面临这场快餐文化的灾难;当然,她也没有看到她们家族为人类贡献的另一位才女林樱是耶鲁的独秀。

  的确,林樱在西方的现代建筑史上,为耶鲁争足了面子,也为中国人(尤其中华女性)赢得了荣誉,犹如贝聿铭,犹如她的长辈梁思成与林徽因,1940年至1947年的梁思成还是耶鲁大学的聘问教授呢。只是中国的建筑大师梁思成与林徽因没有料到,他们的侄女创造的是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神来之笔。

  女生碑坐落在耶鲁东亚图书馆门前,一大片椭圆的黑色花岗岩的剖面,椭圆的中央是一个圆孔,水从螺旋上升的圆孔中不断涌现,均匀地一波一纹地向整个桌面漫去,无声无息无休无止,亦水亦岸的剖面上,以波纹的走线,排列着耶鲁自1873年以后女生的名字和数字。它无声地告诉人们,在耶鲁300余年的历史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没有女生,而最早有幸进入耶鲁的是两名艺术系的女生。这横如眼波的薄水就这样清清浅浅顺顺柔柔地润化着女生入校时的数字和年代,一如女性的平和蕴藉。

  这的确是一片好水,只是西方人是否知道女人是水做的这一东方文明?是否知道中国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水盆、水瓶生命之树(花)的崇拜。是否知道中国关于生命源于水、生命之树通天地而源于水的原始哲学观念?还有那象征生命之源的阴性符号:椭圆、棱形、凹形等,还有女生碑剖面上蕴藉的圆孔。这圆孔不仅是整个剖面汩汩流水之源,它更是女生碑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在中国原始人的观念中,圆穿、圆圈、圆点,同人的眼睛一样,是自然万物的眼睛和生命之所在,这犹如玉圭凿穿与汉代圭碑凿穿,其意义并非常人所说是为了便于佩系和葬礼穿绳往下系碑时的实用,而是出于玉圭、圭碑凿穿成灵,成为通天通神、生命永生象征的通灵。其实,这是人类的美学观念,它在现代雕刻抽象艺术流派中早已作为艺术规律而在普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想,林樱的丰富、深刻和柔韧大约也在此了。

  还令我着迷的是整个雕塑的材料---黑色花岗岩,凝重、深沉、高贵也纯正。而赋予黑色生命的是阴性符号的椭圆与鲜活无际的流水,这轻灵的律动是女性的舞蹈,她展示了一种女性的平和柔韧、超脱束缚、飘逸流动的美感。林樱完美地融汇了梁思成的厚重坚实、林徽因轻盈灵动的东方艺术风姿,再以寥寥的几何线条便把西方现代技巧化为神奇,我仿佛触摸到林樱如同林徽因那时时涌动的难以遏制的强烈的艺术灵感与创造力了。因此,这神来之笔只能属于林樱,无人替代,独一无二。于是,天才的林徽因便拥有了富于国际声誉的同样天才的侄女林樱。除却天资之外,什么是家学?我想这便是了。

  女生碑就这样立在耶鲁东亚图书馆门前,与中华文化、东亚文化,更与世界文化的书香为伴,日复一日,永远不断;林樱富于人文精神的女性关怀也成为一个永远的绝响,与东方女性的魅力合一,日新月异,永远焕发,独秀于耶鲁。

  令林樱成为耶鲁独秀的,还不是女生碑;设计女生碑时,她已经名满世界,因为她还在耶鲁念大二时,居然设计了越战墙。那是一个国家纪念碑。林樱居然在1421件角逐作品中荣获第一。21岁的华裔女生,美国的纪念碑,这不能说不是对美国人情感的一种挑战。这是真正的天才了。而中选与选择之间,其文化含量也一样伟大,其中就有一条是我们中国人不习惯但人类必须遵循的公平竞争的规则,以及这规则后面的文明、活力甚至趣味。在这些规则面前,林樱是幸运的。

  越战墙林樱用的还是黑色花岗岩,岩石深埋大地,并竖排成直角的两面墙体,墙面上光鉴照人,上面刻着56132名越战阵亡将士的姓名,据说要三天才能从头到尾看完所有的名字。一本阵亡将士名录安放在起点的石桌上,他们的亲友,可以据此索引找到他,给他放上一朵鲜红的康乃馨或玫瑰或美国国旗。当我站在这样一朵红玫瑰前,望着墙体上映照的自己以及行走的生者,在感受着林樱虽死犹生、生死无界的创造理念的同时,我深切理解到受难者的死亡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假如忽略人类历史悲剧中的受难者,我们就是在轻践人类和生命本身,假如忘记了战争的罪恶,就难以抵达真正的现代文明,这是人类诗意的信仰。

  “那是一个老兵”。朋友轻轻对我说,我顺眼望去,只见一个理着齐刷刷平头的花白后脑勺,定在黑色的墙体前,一动也不动。这个斑白点点的老者与一个穿梭于亚热带丛林中全副武装的战士是同一个人吗?那时的潮湿、闷热,毒蛇、虫蝎,暗桩、陷阱,恐惧、伤亡。时间无情,它竟让你找不到当年,了无旧痕。但他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你能感到他的苦痛,他如墙如山的沉默,伴着夕阳,与那座同样沉默的黑色的碑墙连成了一体,他就是一面越战墙。我不得不钦佩林樱的深度,钦佩她年仅21岁居然就弄出如此深刻、博大的文化意象,一个中华女孩就这样接通了生者与死者的阴阳之界,犹如所有往来的游客都来往于墙体一样,黑色花岗岩映照了所有生者与死者的现在进行时,“前世”和“现世”相会于此。

  其实,林樱这简洁的两面墙体相错成直角的半个四方连续图案,正是天地相合,阴阳相合,生命永生、灵魂不死的阴阳哲学观念的典型符号图像。如果说耶鲁女生碑体现了林樱“水”的理念,那么入土而立的越战墙便是“天、地”的概念。于是,天、地、水三界生命起源的东方文化观,在林樱的现代创造中便得以完美显现了。而美国国家纪念碑评审委员会是这样表述他们对林樱越战墙的选择的:它融入大地,而不刺穿天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殊途同归了。

  意象万千的女生碑与越战墙就这样成就了永远的林樱。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