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陈师众:旨在摧毁道德良知的中共国家恐怖主义

 2003-07-27 14:2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不管承认与否,为了寻求中国政府与美国所倡导的反恐怖主义联盟的合作,中国的人权问题在恐怖分子袭击世界贸易大厦后已经被轻易地摆到了次要位置上了。美国并不指望中共实质性的合作,却唯恐其制肘。如果美国都不敢和中共理论人权问题,那没人敢了。中共事实上已经绑架了反恐怖主义联盟。

在纽约的悲剧发生后,世界上只有三个政权与全球同悲的反应迥异,中共就是其中之一。随后在支持反恐怖联盟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又支吾再三。然而上个星期德国总理施洛德却称赞中国对待恐怖主义的立场。布什总统要韬晦得多,但也谈到为求中共支持反恐怖联盟这个"大同",得搁置与中共的一些"小异"。那么是哪些"小异"被搁置了呢?中国政府想要些什么呢?什么样的政府才会要挟反恐怖主义联盟呢?

让我们还是先看看数字和事实吧。

每天在中国平均多达500名妇女自杀身亡。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多嘛。不错,中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却占了全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42%,更占了全世界妇女自杀死亡人数的56%。

对中国大陆以外的人来说,即使是最活跃、最关注人权的人权活动家,也很难理解中国人民在50年的共产党的统治下经受了什么样的恐怖而使他们如此容易走轻生之路。事实在于,当国家恐怖主义降临到你身上时,你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许多研究与著作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统治下,至少有八千万人死于非命,而真正的数字可能远高于此。在共产党取得权的第一年里,就有近一千万人在"镇反"中被处决。在1960年春天,估计有4千8百万至6千万人在有史以来人为制造的最大饥荒中活活饿死。文化大革命初期,广西省有至少十万"反革命分子"被活活开膛,内脏被割走吃掉。

如果这不是恐怖主义,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恐怖主义。事实上,联合国委任的研究恐怖主义特别委员库珐女士最近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指出,国家恐怖主义所犯下的暴行,比其他任何恐怖主义所犯的暴行的总和还多得多。

有人会问:"为何如此残暴?此等国家恐怖主义所为何来?" 每当我提到中共对法轮功的血腥镇压时,都会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答案是:为了胁迫人们放弃道德良知!

以恐怖和灭绝来镇压异见虽不是现代的发明,然而其系统化的使用以迫使人们"主动"地干违背自己良心之事却是共产党专制统治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五十年暴政更是专此而行摧毁道德之能事。中共当权者每次进行政治迫害时都公开宣称95%的人是好的,只有少数"死硬分子"需要残酷打击。这就引出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为了苟求属于95%的安全可以罔顾另外5%的人的死活,甚至落井下石以至出卖亲朋好友。可悲的是,这5%的人几年一换,不出多久全国人民就都在镇压中屈服。这种"95%心理"恰恰是国家恐怖主义所要达到的效果:使人们放弃良知而对罪恶视而不见。而这种摧毁道德良知的罪行的至恶之处在于它的恶性循环:对道德的犯罪越多就越多人对道德犯罪。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共当局者必然要镇压法轮功的原因 --这是它的本性所决定的。法轮功学员与世无争,但求向内修炼自己。然而亿万法轮功学员遵循"真善忍",真心向善,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必然导致道德的回升,导致人的良知、勇气和博爱。 这,恰恰是旨在摧毁道德良知的中共国家恐怖主义所惧怕的。三年多年来中共对法轮功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千千万万法轮功学员身受惨绝人寰的酷刑,1000多名法轮功学员被折磨至死。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法轮功学员对其信念的始终和平的坚持。这集中体现了一场良心与国家恐怖主义之间的抗争。

由此可知,中国政府对反恐怖主义联盟进行要挟毫不为奇。目前在中国发生的对人权的侵犯正是旨在摧毁道德良知的国家恐怖主义,而中国政府所要的就是国际社会能将中国的人权问题置之脑后。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将这一事实公布于众,促使各国政府不向中共妥协,不为了反对一种形式的恐怖主义而对中国的国家恐怖主义视而不见。

(注:英文版为陈师众在2003年4月10日日内瓦联合国大厦里有关中国的报告会的演讲稿。此中文版并非该稿之直译。)(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