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 董建华的麻烦或成北京的麻烦

以一个特殊的问题来作为全面抗议的一种托辞,是个典型的中国人的政治策略。1989年的抗议所引发的天安门事件,起因是人们悼念失宠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时代周刊的评论文章指出,上周在香港爆发的50多万人参加的反23条立法的示威游行也符合上述模式,它成为89年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抗议活动。

时代周刊评论文章指出,一名香港的人大代表指出,香港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并不是仅仅反对23条,香港人民要的是民主政治。”组织者已计划好本周将在香港立法会办公大楼举行另一场抗议示威。

香港发生的一切已很自然地引想了北京的惊慌。中国领导人一直都在支持香港首席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工作,因为他们相信董能胜任这一职位。不过董建华在处理香港近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危机--经济不景气、萨斯疫情和目前的23条立法等,却发现得无能为力。因此,政治化的香港正成为北京的一种“负担”。

文章称,虽然董建华迫于压力已向示威者不情愿地做出让步,宣布对三项具有争议性的条文作出大幅修订,其中包括警方须得法庭搜查令后方可入屋搜查等,但他并没有着手解决他的政府所面临的潜在的信任危机。

董建华的让步,不但未能满足示威者的要求,反而正在激怒一股强烈的公众反感,甚至连香港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也打破她通常保持的威严和沉默寡言,称“政府和立法会都已表现出,他们没有对社会的渴望作出回应”,“他们看起来好象正在支持人们走上街头”。

据悉,陈方安生7月4日促请香港政府听取民意,推迟国家安全条例草案的立法程序。陈方安生接受彭博通讯社访问时表示,7月1日有50万市民在炎热天气下,有秩序地和平上街游行,显示了港人高质素,令她感到骄傲。她希望港府听取民意,押后国家安全条例草案的立法程序。

陈方安生表示,整个谘询可以处理得更好,现时及时回应市民的关注仍然不算太迟,大家正等待港府如何回应。她认为港府毋须急于立法,应该延长对公众的谘询时间,让市民表达他们的看法。

看来,董建华的麻烦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北京的麻烦。北京人民大学政治学者史仁洪(Shi Yinhong)指出:“因为中国领导人支持董建华,中央政府本身的立场也站在这条线上。”文章最后说,香港领导人已把这个城市的标记变成了一个郁积的中国问题:在政治改革方面步履蹒跚。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