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 在砸CHINA的牌子
景瓷还能发扬光大吗?1991年,朱镕基总理视察江西时指出:中国只有一个景德镇,要加强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技术改造,把景德镇建成中国主要的出口瓷基地。
时隔10年,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情况怎样了?春节过后,记者赴景德镇实地采访,目睹了昔日瓷都的种种怪现象,竟然惊奇地发现一种可怕的思想像蒿草一样在人们的大脑里疯长:景德镇在砸CHINA的牌子!
小作坊遍地开花
曹德港,原景德镇市陶瓷供应处汽车队汽车维修工。上个世纪90年代,曹德港下岗了,与曹德港同时下岗的还有汽车队的其他100多名职工。
曹德港与没考上高中的小儿子一合计,发现元朝和明朝的仿古瓷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销路,便决定由父亲在家负责生产,儿子负责对外经营。于是在1995年,曹德港在汽车队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闲置车库作为作坊,临时请了几个师傅,就这样,曹德港半道出家,搞起了陶瓷。整个汽车队的100多名下岗职工,和曹德港一样搞陶瓷的还有七八家。
再后来,曹德港在外地做服装生意的大儿子,在他和小儿子的带动下也开起了一家自己的仿古瓷作坊。虽然都是做仿古瓷,但他们之间有着各自的特色,他们把元、明两个朝代的皇帝分块,做不同皇帝时期的仿古瓷,决不重复。曹德港说:“现在生意难做,首先要避免内部竞争。”
到去年,曹德港的作坊已经发展到了100多平方米,每个月的租金60元。“除去租金、师傅的工资和陶瓷本身的成本,现在挣不到几个钱了。”曹德港说,“前几年陶瓷生意还挺好做的,但如今是越来越差了。”
据了解,景德镇市从1995年起,对陶瓷工业进行了改革。首先在8户困难陶瓷企业中进行“两权分离、划小核算单位、实行风险承包”的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1997年在20户陶瓷企业中推行“售、股、租、包、并、破”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继而在全行业中推广。
按照这些改革方案,景德镇市原有的许多国有陶瓷企业分别被划成许多小块,承包给私人。这当中包括景德镇原来非常有名的十大瓷厂中的七家。“从外表上看,一些国有瓷厂还在,事实上里面是各自独立的作坊。”曹德港说。
据2000年8月10日的《景德镇市陶瓷工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统计,截止1999年年底,景德镇市有陶瓷工业企业2400家,其中公有制企业94家,非公有制企业2306家,非公有制陶瓷企业从业人员38100人。实际上,包括没有登记在册的个体、私营作坊在内,景德镇市非公有制陶瓷企业不下4000家。在这4000多家作坊企业当中,相当多的是由曹德港这样的下岗工人创办的。
景瓷快要烂了
江西[瓷都]景德镇瓷器一条街上,如今每天都摆满各种瓷器,任人精心挑选。
曹德港告诉记者:“由于个体业主之间无规则地压价,现在景德镇的瓷器都快要烂了。”
另一个个体老板听说记者要了解景德镇瓷器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干脆地说:“三阳开泰瓷器你知道吗?曾经是邓小平赠给外国的礼品,过去至少要卖300多元,而现在只要你到景德镇‘赛宝坦’瓷器街看看,30元的、40元的、50元的,任由你挑,并且保证质量。这些情况去年当地一家都市报也有过报道,但就是没见有什么反应。”
去年9月,曾经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作了20年的景德镇市旅游局副局长郑鹏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痛心地说:“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进,正面效应没有得到,负面效应倒得到了。由于竞争,把陶瓷艺术的价值给剥离了,从高档价位走到低档价位,从货架走到地摊,这是什么逻辑?如果茅台酒从300多元降到30多元,谁还要呢?”
在景德镇最有名的陶瓷商厦--金昌利A22号品雅斋瓷版画行,老艺人夏宗泽指着一块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的瓷版画告诉记者:“景德镇瓷器无论是工艺美术瓷,还是日用瓷,都存在着无规则的恶性竞争。比如这样一块山水瓷版画,我卖480元,肯定有人在卖400元,又有人在卖350元,甚至更低。”
他对记者说:“现在你去看看,我们搞瓷版画的还有几家在正常生产经营,很多都打出了‘店面出让’的牌子,这都是同行业竞相压价导致的后果。” 夏宗泽还说:“按理商品的降价应有个底线,上下浮动应有一定的幅度,这牵涉到所有景瓷人的共同利益。”
“但是绝大多数景瓷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认识到这个共同利益的重要性”,金昌利二楼A29号向阳瓷厂日用瓷销售部负责人余期龙说:“尤其是在日用瓷器方面,这种无规则的压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同的瓷器,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等到发现同行业的共同利益已经受到损害时,整个行业的利润已经很小、甚至没有了。”
诸如这类“杀鸡取卵”似的竞相压价的现象,不仅只在景德镇“生机勃勃”,还有人将它带出了家门。在去年的兰州陶瓷交易会上,景德镇一个个体户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景德镇名瓷大降价”。“景德镇”这块靠几代瓷工浇铸而成的金字招牌,就在这个个体户不负责任的野蛮行为中黯然失色。景德镇人听说此事后都愤愤不平地说:“你个人低价卖,怎能说‘景德镇名瓷大降价’?”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难怪对记者所说的景德镇瓷器的声誉在外有所下降这一消息,不管是老瓷人还是刚出道的瓷人,都淡然地笑笑说:“这是必然的,很正常”。
李鬼横行无忌
玉风瓷厂是景德镇现在少有的国有瓷厂之一,也是景德镇为数不多的有创新意识的瓷器生产厂,从90年代初的玉风一号杯、二号杯,到现在的“2001杯”和“哈哈杯”,玉风厂生产的茶杯花样更新多达70余种。
然而,在这创新的背后,却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无奈。
据了解,当玉风厂的茶杯开始走俏市场时,各种各样的假冒产品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令他们防不胜防。你叫“玉风”,他就叫“王风”、“玉凤”;你卖5元,他只卖2元,甚至1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市场上仿制“玉风”杯的,最多时竟有50多家,而这些李鬼厂家绝大多数是在景德镇。
玉风瓷厂厂长万秀英去年12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玉风瓷厂每次生产的新品种茶杯大都申请了专利,但这些专利却难以保护,即使是查到了假冒厂家也无可奈何。
与玉风瓷厂的玉风杯有着相似命运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龙珠阁”商标,是景德镇少有的已经注册的商标之一‘龙珠阁’商标是块‘唐僧肉’,谁都想吃,谁都可以吃,谁都在吃”。
为什么“龙珠阁”的商标可以随便搞到呢?有人告诉记者,这主要是“龙珠阁”商标的贴花可以随处买到,个体私营主只是将买到的贴花贴到陶胚上再加工而已。至于为什么有关部门对此现象不加以制止,有人说:“这么多问题,谁会不知道呢?工商、税务部门只管收费、收税。”
“景德镇”商标随意贴
2月5日,景德镇市陶瓷协会知识产权部部长章耀民告诉记者,“景德镇”商标是在197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全面清理整顿注册商标、统一商标注册号时,重新确认并予以保留的注册商标。1997年,由于景德镇市有关部门领导商标法律意识的淡薄,“景德镇”商标在注册商标法定10年有效期届满时,竟然因未及时补办续展手续而被国家商标局注销了。
章耀民拿着国家商标局1999年7月28日重新颁发的“景德镇”商标(第1299950号)《商标注册证》说:“依照《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以及《景德镇市陶瓷产品宏观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从证书颁发之日起到2000年12月31日,凡未经我们陶瓷协会授权而使用‘景德镇’、‘中国景德镇’、‘景德镇制’、‘景德镇名瓷’等标志的陶瓷产品,如果外包装没有打上瓷器企业自己厂名、厂址的,都属于侵权行为。”
在到过的景德镇一些陶瓷市场,记者几乎找不到没有不使用“景德镇”这一商标的外包装。绝大部分瓷器的外包装没有印出瓷器生产厂家的厂名和厂址,相反,只有纸箱厂的厂名和厂址。记者问了10多户个体作坊和瓷器商店,只有一户知道“景德镇”是已注册的商标,不准随便使用。
销售主渠道名存实亡
据了解,景德镇的陶瓷销售有两大主渠道--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负责国内销售)和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负责对外出口)。在1989年4月编的《江西40年》(景德镇市卷)中这样评价两大主渠道之一的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
经过40年的发展,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已经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公司销售网络已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中心城市。
公司历年来(景瓷)销量都要占景德镇日用瓷年产量的1/3,占年销总量的1/2,年销量在1亿件左右,年创利润100万元左右。
“事实上,现在这两大销售主渠道都已经名存实亡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管理系陈国华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这种与昔日截然相反的评价。个体业主曹德港也告诉记者:“过去有两大销售公司作龙头,陶瓷工业有整体规划,有头绪。现在两大公司都瘫痪了,自身难保,哪里还谈得上管理我们。或许他们想过对我们要加强管理,但是现在的陶瓷个体作坊太多了。整个景德镇像我们这样做仿古瓷的就有200多家,他们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景德镇的销售渠道很分散,绝大部分是个体作坊各自为营地单打独斗,某瓷厂销售部人员告诉记者,“两大公司原有的销售网络很多都已经没有发挥作用了,很可惜,再要搞出那样完备的销售体系已经很难了。”
个体作坊的各自为营、单打独斗导致的结果,不仅是销售渠道的分散和紊乱,还导致了很多大批量陶瓷订单的丧失。
一位自称从陶瓷业转行开出租车的司机说,前两年,美国有一家公司准备下定单在景德镇做1000万美元的瓷器,条件是为了保证瓷器的质量,只能由一家企业来完成。但是找遍景德镇,竟没有一家企业有这个能力将这张订单拿下。最后,这份美国公司的大额订单被湖南省浏阳市给拿走了。
《黑龙江晨报》
- 关键字搜索:
-
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