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湖底露真容 文物没发现垃圾倒不少

寄托着人们无数幻想和猜测的西湖湖底可能要叫人失望了。昨天,经过一周的抽水,从六公园延伸至一公园的760米围堰内的西湖露出了湖底黑色的泥沙,西湖近50年来终于首次大面积见底。在重见天日的湖床,并没有发现文物的踪影,有的却是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

据钱江晚报报道,昨天下午,杭州市文物部门首次对围堰内部分进行了考古调查,记者与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考古人员一同沿着湖滨路的西湖沿岸,从一公园走到六公园,在这最可能发现文物的千余米的地段,未见到任何有价值的古董。据称,发现重大文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介绍,可能存在的文物一般都遗存在淤泥层中。从1952年开始,西湖经过了多次疏浚,从以前的人工疏浚到近年来的机械化疏浚,西湖底下绝大部分面积的淤泥都已经被清理吸排。我们在现场看到,见底的西湖湖底已裸露出大面积的粉沙层,而粉沙层一般不会存在人类工作、生活的痕迹。而沿岸地带的湖床难以疏浚,依然保留着厚厚的淤泥层,因此要找文物,首要搜寻的范围自然是这些岸边湖床的淤泥。

发现文物的希望虽然不大,但文物部门表示还将派专人在现场监督工程施工,不会让任何文物成为漏网之鱼。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搜寻中记者看到,在沿岸的黑色淤泥地带,除了大量的白色贝壳和木桩以外,到处都是近年来的生活杂物:大堆的易拉罐、玻璃酒瓶、破自行车、旅游鞋……极少露面的西湖湖底像一面镜子再一次照出了人们的一些陋习。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