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场上没有根基,是为官的一大忌讳。官场重任,如果没有根基,不仅干不好工作,而且还会得到的位置而再失去。就象某乡党委书记因为几着宴席被罢免,就是最好的例子。假如这个乡领导没有得罪人的话,别人也不会举报他。但话说过去,官场不被举报的干部几乎没有一个。问题可能出现在根基上。这位乡领导上面是有人,没人也提不起来。但是,上面的人说话没有管用。这样问题依然是出在根基上。在官场出问题的很多,但是就看你上面有没有根基或根基是否硬的问题了。
没有根基,不仅没有人提拔你,而且出了问题,官场会对你落井下石。有了根基,非但有人提拔你,而且出了事会有人主动揽汤。某机关一年出了两个事,一件是一个中层干部私分了1000元钱的奖金,被开除。可是,不久,另一个中层干部挥霍贪污了几十万,被有关部门查出来后,单位领导从单位拿出了几十万给他补上了窟窿,这位中层干部好官依然为之。处理之所以如此悬殊,关键是各自的根基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幽默笑话。
几个单身女干部,分析没有被提拔的原因。甲叹气说:“咱是上边没有人。”乙叹气说:“咱是上边有人,但是在上边的人,没有用劲。”丙叹气说:“咱是上边有人,人家在上边也使劲了,但是上面的人却不够硬。”
其实,很多官员翻船,都是跟上面的情况差不多。前些时间,因为写民主启蒙的文章,触动了当权者的神经,被点了名。事后,一位朋友出于关心,说:“咱在社会有没有根基,写那刺激的文章干啥?别人行的事,在咱身上就不一定行。”
自古以来,除了建国初期,一些打江山的干部靠真本事上来的外,很多干部都是靠被人提拔上来的。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历朝历代的干部任用无不在老干部的子孙中选拔。只是到了商鞅变法,一些新兴的地主或军人,才有了更多的当干部的机会。隋唐以后,科举举士,一些知识分子才得以有当干部的资格,但是,能否在官场混好,还要看这些人在官场的根基。
官险深似海,人如漂流瓶。官场中人,人人有问题,人人有把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根基或不断地寻找大树。很多没有根基的人寻求保护根基,不惜奴颜婢膝,卖身投靠。买官卖官的幕后,其实质是在寻求官根,寻求官场保护伞。《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为了寻求官根,把女儿嫁给了八十万禁军杨提督的儿子。杨提督事发,西门庆通过他人投奔在蔡太师门下,认蔡太师为干爹。
中国历来的官场政治,并不是通过公开的选举的,而是有少数人来提名内定官员制度。这种情况下,有政治背景的、有关系的人,也就是官场有根基的,才有可能被提拔上来。近来,官场腐败,官场接班现象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有官根的高干子弟提升最快。
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再到今天,官根问题依然是官场的主流。如果你的父亲是皇帝,你就是诸侯;如果你的父亲是个诸侯,你就是地委书记;如果你的父亲是县太爷之类,你也就可能是好局的局长。没有官根的干部混个局级,努得脸黄;有官根的干部混成大干部却轻而易举;这都是官根在官场背后起作用。
官根不牢,地动山摇。在官场栽大跟头的人,并非自己罪恶累累,而是官根问题解决得不好。很多人生得意的年轻干部,因为官根不牢,在风险难以预料的宦海中,很快翻了船。一部电视剧中:一位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谈到自己悲剧的根源时,说:“作为农民出身的我,本来到县长位置,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我并没有就此止步。”
- 关键字搜索:
- 当官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