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成本诱因 正逐渐消失

〔自由时报编译/12月31日综合外电报导〕亚洲华尔街日报周一指出,多年来,中国大陆以其低廉成本的优势,吸引外国企业争相前往投资,设立生产中心,对东南亚国家形成明显的资金排挤效应,但诸如北京、天津及上海等热门地区的劳工成本,也因快速发展而节节升高,甚至超越部分亚洲国家的水准,使东南亚国家得以维持相当的竞争力。

 所罗门美邦日前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上海居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为3360美元,仅略低于马来西亚的3670美元,明显超越泰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国,所罗门美邦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汉纳指出,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吸引外资的低成本诱因,正在逐渐消失。

 飞利浦亚太区负责人史普朗特指出,过去3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薪资成本每年成长8-9%,由于人民币汇率采取钉住美元政策,因此造成实质成本提高,相较之下,飞利浦在印尼地区的薪资成本虽成长11%,但因印尼盾兑美元贬值14%,因此得以抵销部分成本压力。

 亚洲华尔街日报指出,外国企业在中国大陆寻觅建厂据点前,必须同时考量成本、生产力、与供应商及市场的距离等众多因素,尽管目前中国大陆仍拥有不少优势,但都会区的薪资水准已开始上扬,专业人才则严重短缺,特别是经理人。

 香港管理顾问专家希德布莱特表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愈成功,劳工市场的人才竞争及成本便会随之升高。

 报导指出,此一趋势可能促使外国企业继续保留在东南亚地区的营运,或是将东南亚列入新投资案的可能标的。

 新加坡最近对外招商的宣传重点,便是建议外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同时前往低工资的东南亚邻国建厂,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张铭坚指出,与中国大陆相比,东南亚的低成本仍具相当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协与中国于11月间签署一项架构协议,将展开有关在2010年前建立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这项计画将有利投资东南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因此备受东南亚各国政府寄予高度期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