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批博士做官 媒体褒贬不一

今年初,郑州市委决定实施“双五工程”,即在今年公开选拔五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引进五十名博士。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引入一百至一百五十名博士,使每个县处级领导班子中都能有一名博士,以适应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
此前,郑州市引进的几位博士为当地改革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些媒体对博士成批从政的现象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青年报》对博士成批从政表示担忧,认为城市搞规划可以请博士、请专家来做规划设计,但没必要专门让一个博士亲自去指挥挖坑建房之类的事情。一句话,行政不能帮博士们搞科研,科研应用也无需走上“县官”岗位亲历亲为。另一方面,对于政界而言,既然干部结构需要用成批的博士去优化,那就说明这个优化的结构是建立在学历结构的基础上。这种“学历越高就越会受到重用”的信号,给“惟文凭论”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而《中国经济时报》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博士成批从政并无隐忧而实有明喜。

文章指出,现在做官、从政越来越难,从政环境的日益复杂,在整个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整个知识经济的范式下,面临的事物是空前的烦琐、复杂和专业化。所以行政决策也相应的需要前后反复的思考、掂量。

文章认为,在中国,缺少和人民群众真正具体结合的博士、硕士。而博士从政,显然是一条比较好的结合之路。因为博士从政直接面对的正好是最为广泛的人民群众,在各行各业直接地检验和运用多年来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而且,从政也能够直接感觉到专业领域内的薄弱环节,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反馈回去,促使自己以及相关人员有针对地加强研究,以提高专业水准。更何况从政的博士只是不同行业的博士联系起来合成一批,而不是该行业的全部博士,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依然大有人在,这样情况下的博士成批从政,何忧之有?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