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八九民运中站在学生一边的军人

 2002-08-01 01: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天安门民主运动,是代表了包括军人在内的广大社会阶层利益与价值追求的。在一段时间内,不是"秀才"与"兵"讲不清道理的问题,而是"兵"极欲向"秀才"讲明什么,让"秀才"替他们讲明什么,而有时连自己也"讲不清"的问题。

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说的大概是社会中有一对不可或缺角色之间的矛盾性质。不论古今中外,哪有闹事的学生,哪就有镇压的武夫──他们各自行使着社会赋予其角色的使命,文人"理"、用"嘴"阐明事理,代天下言;武人用"力"、用"拳脚"维持统治的安定与既存社会的秩序。

但考诸历史,这一现象其实只发生在社会相对稳定时期,也就是人类历史的常规时期。在大变动时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军队倒戈的现象,甚至文人也会"投笔从戎",成为武装革命的参加者甚至领袖。事实上,大多数革命领袖都是"文人"出身。只不过因为社会变态,诺大的国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他们才被迫"弃文从武"。

这种现象的存在,似乎又说明,上述"秀才遇见兵……"的说法,不过是证明"武器的力量只有用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有物质才能摧毁"这样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可证的历史范围内,这种理论的光大,的确常常吸引思想家和文化人"改行改志",走入现实政治和直接的斗争,而使文化与思想的积累、文化与思想群体乃至阶层的发育呈现中断。在那种潮流占主导地位的地方,倘若有"秀才"对"兵"说:
"你可以定我一时之生死,我可以定你千秋功罪!"那不啻是"我有脖子你有刀"的阿Q精神翻版罢了!

由于科技的发展,昔日武人的"拳脚"也因武器的提高而得到了"延长":坦克的履带,可以看作皮靴的"重型化";高压水龙头,可以看作"唾沫"的放大;代替飞矛的是"飞毛腿"──武人越来越接近于"怪兽",似乎已经没有了人性。但是,武人毕竟是"人",武器毕竟是由人来操作的。

看看下面这些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中站在学生一边的军人,我们就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我们不如早早 "闭嘴";如果我们不知道"人心"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生发出"兽性",我们只能算枉活在现代!

一、 八九民运中与学生有联系的军人

以下是本人搜集和保存的1989年5月间,军人写给学生的几封信。

序列:第一封 时间:1989年5月15日

种类:传单

标题:驻京部队某部官兵致绝食请愿同学

内容:

亲爱的战友们:

惊闻绝食勇士绝食60多小时,我们不禁泪如泉涌。你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民主自由的先锋!我们坚决支持你们!──为民主自由献身的绝食勇士们!

请记住,枪杆子面出政权,我们武装力量不会盲从如何有害于学生的命令!头可断,血可流,民主自由不可丢!

战友们,请你们保重身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尽管,我们不能到场为你们助威,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时刻关注着你们!

绝食战友们万岁!

此致

军人崇高的敬礼!

1989、5、15

序列:第二封

时间:1989年5月16日夜

地点:天安门广场

种类:广播记录稿

出处:学生广播站

内容:

男:某部青年军官的声援书(欧──!欢呼、鼓掌声)

首都高校的同学们:

你们近日举行的争取民主自由、反对官倒的运动,是人民意愿的真实表露。

我们军人表示坚决支持!(鼓掌)

由于职业的要求,我们不能参加你们的活动。但我们时刻关注着你们,心中支持你们!我们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鼓掌)

我们是军人,但首先是公民,应遵守和维护宪法。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所以,新成立的高校联合会是合法组织;学生报纸是合法的刊物;你们的游行示威是合法的行为!停刊《世界经济导报》是违法的!

我们是军人,尽着义务,做着巨大的牺牲。可地位却越来越低,如今连军装都发不起。全国每年公费吃喝浪费数百亿,给每一个能有多少钱?

我们不能忘记,一年多之前,一位转业军人,因钱财被人所据,却未能安排工作而自杀。为他的死,我们表示悲哀和愤怒!

如果不清除贪官污吏,我们的命运将更加黑暗,生命将进一步枯萎,建设如何能顺利进行?

我们国家之所以落后,是由于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在愚昧和专制的土地上,贪官污吏疯狂地生长,人民终于活不下去,使社会陷入混乱。与其说动乱阻碍社会的进步,不如说愚昧和专制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限制甚至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全国只有一张报纸、一个声音,那才是最危险的!才会亡党亡国!

民主是世界潮流。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马科斯等一批独裁者被赶了下台;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主正稳步向前。那种中国人不能实行民主的说法,是对人民的鄙视。以国情为由,拒绝实行民主的承诺,是荒谬绝伦!

中国的希望在民主,民主的希望在你们!

希望你们坚持下去,直到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

我们相信,有广大人民的支持,你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我们坚决支持你们的正义行动,坚决反对违犯宪法的行为;我要求新闻自由,反对愚民政策;我们支持平等有效的对话,反对29日袁木等人的敷衍和无诚意……

民主万岁!自由万岁!学生万岁!(长时间的鼓掌,欢呼)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全体青年军官

序列:第三封

时间:1989年5月18日

种类:传单

题目:快讯

内容:

  ……

今天我们设在绝食现场的"学运之声广播站"收到了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这个证件是未用过的,打开证件,左面用红字印着:"战士同学心连心,同学比战士更伟大。"右边这样写着:"同学们,作为军人,我们从心灵深处声援你们,但作为军人,我们脱不下这军装,却也从心灵深处恨自己,如果我们脱了军装,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加入你们的行列,请相信我们真诚的迟到的声援。北京军区部队声援团 。 1989、5、17晚"

北大筹委会 1989、5、18

序列:第四封

时间:1989年5月20日

种类:文字原件

题目:军人的心声

内容:

亲爱的同胞们:

你们辛苦了!我仅代表警卫第三师所有善良的官兵们说几句话。从四月二十日至今天,北京学生、工人、市民以及各界人士的爱国运动,已持续整整一个月了。是的,我们是军人,有铁的纪律,不可能整个部队声援你们。但,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同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亦同样激动着一个拳拳爱国心。是的,我们中有极少数是青年的士兵可能给同胞们没有留下多少美好的印象,我们不能不去执行上级的命令(包括进京守护),但我们这样说:同胞们,请不要放声我们、不要冷落我们、不要排斥我们,我们的心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亦都是受苦受难的百姓出身,我们都是良心未泯的中国人。

同胞们都在争民主、争自由。同胞们,难道我们有什么民主,自由吗?当然,军队性质不同。可是,我们连进京看看学生的权力都没有。极少数的战士冒着被开除军籍的危险,擅自离队来到北京,虽然他们只有几个、几十个、至多百十人,比百万的人民群众实在太微少了,但他们(包括我们)惦记着我们的人民与我们的学生。

同胞们,不要骂我们是走狗了,不要仇视我们了,我们会以我们的方法重新树立我们的形象,我们是属于人民的。同胞们,你们辛苦了!但我们不愿沉默。

这份书信就当作我们迟到的更加热切的声援吧!

我们为有这样的人民而骄傲!

谢谢同胞们!

此致

崇高的军礼

同胞们多保重!

中央警卫第三师所有善良的官兵

1989、5、20

序列:第五封

时间:1989年5月22日

种类:传单

题目:一位老军人致学生市民的公开信

内容:

可爱的同学们,市民们,我向你们致以一位老军人的敬礼!

这一段时间,我默默地关注你们的斗争,我想提醒你们:你们已经取得了不可想象的胜利!我无法公开站出来支持你们,但我想对你们说几句话:

一、 战略:

天安门广场数十万人,少数军队是无法解决的,戒严令公布几十小时了,没有对天安门广场采取行动,因市内兵力、警力严重不足。军队与警察受的教育也不同,很难把枪口指向人民。一千万同仇敌忾的北京人民是无法对付的。

二、 战术:

1、 路口:群众自发地拦截军车,是前所未见的壮举。千万不要撤。即使听说其他方向已开进一两支部队,也不要撤。因为,一两支部队解决不了问题,无法实施广场行动和戒严、军管。坚守路口就是胜利。为此目的,各路口必须建立稳定的指挥系统,改善无组织状态。

2、分割:这是一贯战术。人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可放行军队的2/3,卡住1/3。在下一路口,再放行1/3,卡住1/3。把成建制的军、师分割成首尾无法相顾的几部分。能做到这一步,部队的军心、战斗力就基本瓦解了。

3、开枪、催泪瓦斯:对聚集在一起的十几万人开枪,施放催泪瓦斯必将造成混乱和大批伤亡。必须警告军队领导,谁下令,谁将来必上军事法庭,被判处死刑。就算北京用屠杀可以控制,全国几十个大城市怎么控制?我们没有那么多军队。

4、要相信人民军队的基本素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要号召他们不进城,而且要号召他们掉转枪口,站在人民一边。

祝北京人民胜利!

一位老军人

1989年5月22日

新闻快讯社代宣

序列:第六封

时间:1989年5月23日

种类:传单

题目:致奉命进驻北京戒严的官兵的信

内容:

亲爱的战友:

我也是一个军人,出生在农民家庭,咱们是阶级兄弟,一个战壕的战友。我在北京工作,年龄比你大一点,想跟你谈谈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工农子弟兵,紧紧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这说明,我们不是军阀的武装、私人的军队。

当外敌入侵祖国,我们驰骋疆场,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当人民受灾时,我们立即奔赴灾区,舍生忘死,为人民解忧排难。在人民心目中,我军享有崇高的威望。军民关系被喻为鱼水之情。

我十分痛心地告诉你:你这次来京,既不是抗敌,也不是救灾。你确确实实是上当受骗了。这次部队进京是来镇压学生运动的。

这次大学生发起的广大知识分子、工人、人民群众参加的运动,波及到全国。这次运动的目的是推动改革、反对腐败、打倒"官倒"、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北京市有百万人参加游行请愿,声势浩大,是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这场运动可以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媲美而永载史册。这场运动打中了特权阶层、腐化分子、丑恶官僚的要害,也打中了杨氏家族的要害。杨尚昆曾受到毛泽东的迫害,党中央挽救了他,给他平反,并委以重任。他当上军委副主席后,以权谋
私,任人唯亲,亲手提拔自己的弟弟杨白冰当总政治部主任,又提拔亲儿子当二炮负责人。军委会议快变成家庭会议了,真是厚颜无耻!

这次党中央多次肯定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同意给百万人参加的爱国运动扣上"动乱"的帽子。你可知道,带上"动乱"的帽子就等于戴上反革命的帽子,这是谁都不会同意的。党中央非常支持大学生提出的"反官僚"、"反腐败"的要求。杨家兄弟预感运动越深入,对他们的封建特权越不利,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排挤全党正式选举的总书记赵紫阳同志,扶植刚刚犯了严重错误的野心家李鹏,篡党夺权,进而私自调动几十万军队向北京开进。其目的,一是镇压学生爱国民主
运动,封住人民的嘴,掩盖他们的丑行;二是准备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杨家王朝,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统治,真是罪恶滔天,他们的阴谋已经败露,受到一大批我军高级将领和广大指战员的坚决反对和无声的抵制。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新军阀"的口号。

你想想看,这么多军队,包括强大的坦克装甲部队,为什么要开进和平的首都?难道那发生了武装暴乱吗?没有!发生打砸抢事件吗?也没有。那发生的是手无寸铁的大学生和平请愿活动,包括罢课、游行、静坐、绝食。如果是为了对付一小撮坏人,难道北京几十万武警还不够用吗?

亲爱的兄弟,你也许已经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他们舍命阻拦军车,是在保护大学生、老师们的生命安全。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历史的关头,我们都不要做出受人民唾骂、令亲人痛心的蠢事,不要当杨家兄弟的走卒,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你的枪口、拳头绝对不能冲着大学生和慈爱的老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宁可被开除军籍,也不当别人的工具,不能制造流血事件。切记啊,切记,大学生不会忘记你,你的父母会支持你,人民会感谢你!这就是我和我的许多战友的
共同心愿。

致以崇高神圣的军礼!

一个陆军少校

《北大传单》

1989年5月23日

序列:第七封

时间:不详

种类:文字原件

题目:紧急建议

内容:

革命的同学们:

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要含泪斩马谡了,他们将牺牲李鹏,继续维护老人政治。万奉召回国,他们很可能已达成了某种妥协,先推出李鹏,以此平息民众的愤怒,然后一切如常,一切在所谓"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慢慢来。

请注意,他们的这一步棋很可能是包括赵紫阳在内的所有人的智慧。我们仅仅是要打倒一个李鹏吗?昨天的大游行使我很忧虑,我们众口一词"打倒李鹏",为什么不打倒那两个老奸巨滑的独裁者?邓小平、杨尚昆,他们擅长微笑,还长着一口可爱的奶牙,正是他们牢牢地控制着指挥着军队,军队变成了他们自己的家丁和打手,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最拙劣的最可怕的表演,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高举屠刀、嗷嗷吼叫的样子,他们更加危险,我们决不能放过他们。我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不怕什么,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不怕飞机坦克,也不怕荷枪实弹的军队,我们必须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我们必须坚持到底,决一死战,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目前的危机是,万回国,无疑是要召集人大特别会议,罢免李鹏。而我们的目标是,必须以非常措施,罢免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国家主席杨尚昆。所以,为了配合即将召开的人大秘密会议,为了对会议施加强大的压力,我们下一步的游行口号必须是"打倒李鹏"、"打倒邓小平"、"打倒杨尚昆"。我们决不妥协,我们不要上圈套,必须结局老人政治,必须把这两个披着羊皮的擅长微笑的老狼一棍子打死!

同学们万岁!

(请将此建议市高联,在今后的游行中,某些新的口号)

中央军委一干部

序列:第八封

时间:1989年5月23日

种类:文字原件

内容:

广大的同学们:

目前有证据表明:他们又在施展新花招,以转移群众斗争视线,把这次斗争的大方向引向歧途。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必须承认市高联的合法化。

2、 军委主席、国家主席、政府总理无条件辞职。并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法律顾问组,准备对李鹏等人的起诉。把他们押向审判台。

3、 党内进行民主大讨论。讨论乔石、胡启立等人的问题,并把他们开除出党。

4、 在此之后,坚持实质性对话,让全国人民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

如我们能够达到以上目的的话,那么,它可为我们的民主道路铺平一条道路。

北京一个普通市民

89、5、23

二、 一个"非常时段"的标志

以上八封信,如果不是伪造的,那么,它就是八九民运期间军人态度的见证。

尽管它不能代表军队思想状况的全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也不仅仅只代表八封信的作者,以及他们声称代表的那部分军人。因为,根据常识我们可以判定,不是所有的思想都会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思想未必限于文字;即使是留下文字的来往,在整个八九民运期间,根据亲历者们的经验,也决不止于这八封信所显示的内容。他们之间的大量联系,可能是私人的、口头的。随着这一时期史料搜集工作的展开,我们肯定还将获得大量的旁证。但不论今后挖掘出多少浩如烟海的史料,作为原件,这八封信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物价值。

从这八封信所包含的时间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军人"集中干预"的时期。它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整个八九民运中,有一个"非常时段",军队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所谓"时间信息"是什么呢?它们的时间──从第一封5月15日至第八封5月23日──集中在八九民运中段的九天。这一时期,也正是社会各界全面卷入运动,换言之,即由"学运"转变为"民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学生绝食激起的全社会的道义上的同情,把社会舆论充分地动员起来了;由于赵紫阳在公开场合讲话透露出高层的分歧,以及官方媒体报道倾向的转变,形势走向变得不明朗起来。这就意味着,从4月15日开始的学生运动发展到此时,已不可能作为一个"意见表达事件"自生自灭。由于后援动力的源源加入,运动开始显现出"持久化"倾向。在这个时候,每个阶层的人都面临一种态度和行动的抉择,特别是高层异动的每一个征兆,都加剧了这种抉择的紧
迫性。而惯常被放置在"学运──民运"对立面的军队,客观上被置于心理冲击最剧烈的位置。

这些,都是军人与"学运──民运"发生频繁联系的不可忽视的背景。而在5月23日以后,一方面,"民运──学运"由于抗议"戒严"激发出来的愤怒冲动释放大半,运动自身由于目标不明确或不现实,已呈现出"疲惫"状态;另一方面,戒严时期军队纪律的空前严厉。邓小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势基本奠定,民运被镇压的前途已无可怀疑。可想而知,这时,军人的"内疚"和不满可能被"恐惧"所代替;干预的欲念和可能性必然大大降低。此后,他们与运动联系的减少以至完全断绝,也是常理常情之中的事情。

因此,根据这些信件存在背景的真实性,我们大体可以断定,它不可能是事后被编造出来的。存在的是其所标身份与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真实性问题。

三、 真实性辨析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封信:

第一封信,题为《驻京部队某部官兵致绝食请愿同学》,产生于5月15日。这一天,是学生绝食的第三天。这段时间的形势特征,是戈尔巴乔夫即将访华,学生绝食引起社会各界的同情,知识界在参与"斡旋"的后面,已准备亮出旗帜,各国媒体因中苏两国最高层会晤均集中于天安门广场,政府为不影响自己的国际形象,仍然是"鸽派"主政,多方派遣人物与广场学生、运动"黑手"和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知识分子联络,试图通过"对话"解决矛盾。一句话:当时的社会,心
系广场、心系绝食学生。所以,该信所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

从行文措辞看,这封信也是军人的笔法。

第一,对学生以"战友"相称。这一在文革中流行于社会、尤其是流行于青年学生中的相互称谓,经过改革开放十年的世风转变、以及军人地位的空前低落,除军人之间外,已不流行于世。而这封信的作者,把绝食学生视为"勇士",把他们看作"战友",说明这个称呼在使用者心中仍据有崇高的意义。而对不同身份者称"战友",历史注解恰好出自"同一战壕的战友"这一文革流行用语,它正好从一个侧面证明,他们与学生身处不同"战线",即信中所说:"我们不能到场为你们助
威,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第二,信中提到"请记住,枪杆子面出政权……"。这明显是在对"战友"的牺牲精神表达钦佩之后,激起的一种自身责任的表现。是军人的、男子气的情怀,其感情逻辑是合理的。并且,它似乎是在暗示,作为"武装力量"他们是深知自己在这个"棋局"中的重要性的。如果说,此时此刻,旁观者清,许多头脑清醒的人都没有忘记"枪杆子"仍是中国政治的"定盘星",人人都可能牢记毛泽东的这句名言的话,惟独不会有学生用这句话来"灭自己的威风"。因为此时此刻,他们的信
仰只有一个,那就是"民主的、和平的抗议",甚至把不惜以生命作为赌注去实践这个理想。所以,这封信不可能是学生伪造的。

第二封信,是本人在天安门广场记录的学生广播站的广播内容。产生时间在5月16日夜。作为一封冠名为"某部全体青年军官"的作品,这封信的内容与前信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它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立场,而且试图论证"民主运动"的合法性。其特点:

第一,是视野的广阔、及基点的可靠性。作为现实行为的依据,它引用了宪法。由此出发,它向后追溯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专制统治",向前看到了"民主的世界潮流",并涉及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这类话题。这说明,作者不是普通的、只有"工具意识"的士兵,而是被一定的理念、知识武装起来的,有较高地位的、有现代意识的军人。作为这样的军人,与前信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师出有情"不同,他们更强调的是"师出有名"和"师出有理"。

其二,是代表的广泛性。我们无法证实这封信是否如它自己声称的那样,是代表某部"全体青年军官"的。但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它表达的不仅是现役军人的、关心"意义"和"价值"层次的知识军人的声音,还有转业军人和现役军人的现实利益问题。下面的这段话,浓缩了他们的所想,不仅是他们支持民主运动的道义依据,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和情感依据:

"我们是军人,尽着义务,做着巨大的牺牲。可地位却越来越低,如今连军装都发不起。全国每年公费吃喝浪费数百亿,给每一个能有多少钱?……我们不能忘记,一年多之前,一位转业军人,因钱财被人所据,却未能安排工作而自杀。为他的死,我们表示悲哀和愤怒!"

所以,他们符合逻辑地得出结论:"如果不清除贪官污吏,我们的命运将更加黑暗,生命将进一步枯萎";所以,他们认为,学生"近日举行的争取民主自由、反对官倒的运动,是人民意愿的真实表露"。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他们的觉悟使他们在理性上不愿意作为统治者违宪行为的"工具",而支撑这种理性的,是他们的现实处境。

故此,这篇看上去充满"学生腔"的文字,就其所标身份与所表达的意义的真实性而言,是无庸置疑的。至于究竟是什么机缘,能够使这些"青年军官"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和士兵在一起?还有待更多历史资料的问世。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聚集哪怕不是"全体"军官,也是只有其上级才有的权力。聚集在一起议论时政,则有可能被当作"危险"的行动。除非如38军这样由公然抗命的首长统率的军队,这类事情是很难发生的。而如果"全体"一词应该打折扣的话,
那么,"几个"、"部分"是有可能成立的。

第三封信是一封很特殊的"信"。它是写在一个空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证"上的。署名是"北京军区部队声援团"。发生时间是5月17日夜。这封"信"的无可置疑处在于,这个空白的"士兵证"是外人无法得到的。它甚至不是某个普通士兵所为。因为普通士兵只能拥有自己的证件,他也不可能解决将"红字""印"在证件上的技术问题。它肯定来自具有征兵权利和发放"士兵证"功能的军队文职机构。

在社会上,我们经常耳闻"伪造证件"的事件。但可以判定的是,这类伪造是为了获取重要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风险的行为。在5月17日那种"打倒邓小平"的口号已经出笼的"混乱"局面下,如果有人要"冒充"军人给学生写一封内容并不算特殊的信,是无须动用如此心思、费如此的周折就可达成心愿的。一个最合理的解释是,获得这个兵证,对他们来说,是"顺手牵羊"的事情;而使用这个兵证,是表明他们身份的最便捷手段!

第四封信的题目叫做《军人的心声》。与前面的信不同,笔者手中的这封信是文字原件。通观此信内容,看上去有点儿"语无伦次",但一个核心的内容是"表达痛苦"。因为写信的日期是1989年5月20日,即"戒严令"执行的当天。在这个日子写一封这样的信,仿佛象征着一个"最后的承诺"──"我们的心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亦都是受苦受难的百姓出身,我们都是良心未泯的中国人";" 我们会以我们的方法重新树立我们的形象,我们是属于人民的。"同时,也向学生
和社会发出了"最后的请求"──" 请不要放声我们(原文如此)、不要冷落我们、不要排斥我们";" 不要骂我们是走狗了,不要仇视我们了"。

它同时解释了那些分头进京的"散兵游勇"的动机──是想"看看学生",这种解释看似荒谬,但恰恰反映了只有出身农村的士兵,才可能具有的淳朴愿望。这种信件,是任何"捉刀人"无法伪造的。因而其真实性也是无可怀疑的。应该打折扣的仅仅是下面的署名"所有善良的官兵"。它应该是一个人的作品,如信的开头所说"我仅代表"一样……

四、 是"支援"?还是"插手","利用"?

目前留下的第五封信,是一张传单。产生的时间是5月22日。由于偶然的机缘,本人在1989年曾亲自目睹了它由"原件"变为"传单"的部分经过:

那天,正好是本人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返所日"。在几个月以前,我所在的《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与政治思想研究室已经决定当天共同举办一个关于政治现代化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但是,由于广场事态的发展,我们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已经被外来的"革命者"占领。所以,那天的会议不明不白地就变成了一个主题"游离"、参加者变更的会议。开会不久,郑义夫妇带来了这封"老军人"的信。据北明说,他们早晨离开纪念碑时,身后追上来一位老人,称他们为"同志"。那老人声称,他已经观察了他们很久,觉得可以把信交给他们。于是递上了这封信。随后,北明为到会者展读了这封信。为这位"老军人"的安全计,大家决得应该销毁原件,保留抄件。于是北明当众抄下了原件,然后借打火机,在隔壁的女厕所将原件烧毁。

然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提出,写信人的"身份问题",并不因这封信的真实性 "迎刃而解"。作者真如信中所说,是一位真正的"老军人"吗?还是一位军事"爱好者"?如果他是一位"军人",那么是"现役"的,还是"退休"的?他的"老",究竟是一种资历的表述,还是一种涵养的表述?由于我们本身是军事的门外汉,不具有判断的能力和下结论的资格。我们仅仅知道,它是所有这些信件中,唯一一封从
战术角度论事的,因而也最像出自军人手笔的信。

从这封信简短的"寒暄"和单刀直入地论述"战略战术"的风格看,他很像是一位惯于根据上级意图制定"作战方案"的技术上的"行家"。至于"上级意图"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他是无须考虑的。此时,他所依据的意图仅仅是"阻挠戒严令的实施"。而且通过实施这一计划,1989年的学生和市民的确成功地阻挠了(或者说延迟了)"戒严令"的实施。作为一个战术建议,它的确已经实现了自身的价
值。

但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这位军人的"作战方案"是基于以下假设前提作出的:

其一,军队不会真正对群众开枪。如果一开始就有"不惜一切手段"──这把"尚方宝剑"存在的话,上千军队就可以实现清场。根本不用和市民、学生玩那么长时间的"耗子捉猫"的游戏;

其二,军队不会相应地改变入城策略。如后来他们实施的将"整体开进"变为"化整为零"渗入市区的策略。事实上,正是由于他们策略的改变,这位"老军人"的先"放行军队的2/3……"的方针,变成了有利于军队渗透的措施。否则,"一个不放"就会是更好的策略。

其三,假设民运在道义上的"上风",是可以"化约"为比军队更具整合力量的"能量"的。在这种道义压迫下,军队甚至可以被期待"掉转枪口,站在人民一边"!

──时至今日,读到这封自称"老军人"写的信时,笔者泪水模糊的眼前浮现的,只能是一位比学生更单纯的"老顽童"的形象而已。军人作为同胞之可爱体现于此!"可爱的同胞"硬是要去"玩"自己不懂的政治的荒谬,也体现于此!

第六封信出自一位 "陆军少校",是写给奉命进驻北京戒严的官兵的,被载于5月23日的北大传单之上。

由于没有其他技术鉴定的依据,我们只能从其所述内容来判断它的真伪。

与前述各信的显著差别是,这封信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

首先,它向公众和军队揭示的,是一个并不鲜为人知的事实:杨尚昆在"当上军委副主席后,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军委会议快变成家庭会议了"。揭示这个事实的目的,是为了:

其次,否定本次戒严的合法性:"杨家兄弟预感运动越深入,对他们的封建特权越不利,……私自调动几十万军队向北京开进。其目的,一是镇压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二是准备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杨家王朝……"。──基于这个原因:

第三,军人有理由在"打倒新军阀"的口号下抵制这次戒严行动。号召"宁可被开除军籍",也"不要当杨家兄弟的走卒,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面对黑幕重重的中国政治,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很难了解上述内容是否真实。但在1989年那样的局势下,这种陈述矛盾的方式,至少包含着如下信息:

其一,在是否动用军队对付民运方面,军内没有形成共识;

其二,没有形成共识的原因,不仅是理念上的差别,而且有利益上的冲突。换言之,不论他们内心是否认为对付几个学生值得动用"几十万军队","杨家兄弟"可望从大规模动用军队的实战中,进一步控制军队实力,探测军队忠诚。为填补胡、赵之后留下的军队权力真空,进而为邓后时代执掌军队铺平道路;

其三,反杨势力在军内权力格局中处于弱势。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把问题提向社会,并试图依靠民运的道义力量,至少是在当前的对局中挫败对方。

由于事物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封信所表达的政治意图,是真实存在的。从其他各种渠道,我们知道,军委三总部与"杨家兄弟"的矛盾很深。正是在这封信发出的当天,张爱萍、肖克、叶飞、李聚奎、杨得志、陈再道、宋时轮等七名退休上将联名上书中央军委,反对以军事行动解决面临的问题。当中国新闻社记者根据传言,向这几位老帅的办公室电询此事时,他们的秘书不仅公开予以确认,而且询问"您有什么看法吗?"这说明,他们奉有"搜集反
应"的使命。在5月23日游行──戒严以来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中,人们读到了载有他们联名信内容的传单。

这个被公开确认的事实,可以看作是对上述"陆军少校"所表达信息的一个直接的旁证。至于信中所说,杨家兄弟"公然排挤总书记赵紫阳",与其把它作为一个事实去求证,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反杨的动员口号来对待。因为事后的各种资料表明,本人曾经假设的"杨尚昆充当了戊戌变法时期的袁世凯"这一论点是不成立的。大量信息表明,赵紫阳根本不曾像胡耀邦那样认认真真地"插手"过军队的事务,相反,在继任总书记之后,他或许正是以此项"合法权力"的出让,换取了杨家兄弟的支持的。日理万机的他,要依赖"腿脚灵便"的杨尚昆实现与垂帘听政的邓小平本人的沟通。据张良的《六四真相》透露:杨尚昆和邓小平之间存在着"一层非同寻常的友谊"他可以随意出入邓家,成为邓小平退出权力核心圈后,"传递、沟通邓小平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信息的使者"。中共中央政治局遇有重大事情向邓小平请教,都是通过杨尚昆传达的。而"杨尚昆与当时五个常委的关系,最亲近
的就是和赵紫阳的关系"。

也许,敏感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从第五封信开始,军人与学生的所谓"联系"已经由同情、声援,变成越来越明显的"干预"了。是否因为在戒严以后,道义的呼声已无多大实质的意义,只有切实的主意才有帮助的价值呢?或许也不尽然。下面的这封没有时间标记的信,之所以被笔者排列在这,是另有原因的。

五、 一个值得追究的"历史疑点"──谁企图把民运引向暴乱?

这第七封信,是一个署名"中央军委一干部"的人写给学生的"紧急建议"。

这封信的"令人震惊"之处,是它公然煽动把矛头对准邓小平,欲把一直在和平、理性、法制轨道内进行的请愿变为一场推翻政府的暴动。其言论充满煽情的色彩。

请看:

"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高举屠刀、嗷嗷吼叫的样子,……我们决不能放过他们。"

"我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不怕什么,我们什么都不怕,我们不怕飞机坦克,也不怕荷枪实弹的军队,我们必须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我们必须坚持到底,决一死战,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为了配合即将召开的人大秘密会议,为了对会议施加强大的压力,我们下一步的游行口号必须是"打倒李鹏"、"打倒邓小平"、"打倒杨尚昆"。我们决不妥协,我们不要上圈套,必须结局老人政治,必须把这两个披着羊皮的擅长微笑的老狼一棍子打死!"

正因为有这样一些言论,这封信的作者的真实身份、发出的时间,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封没有时间标记的信,是在什么时候发出的呢?笔者以为,根据信中内容,这个时间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时态"要求:

1)"打倒邓小平"口号出现之前;

2)人大会议问题提出之后,万回国之前;

3)在一次大游行,"打倒李鹏"的信息出现之后;

4)军队介入信息透露之后。

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时间应在5月中旬。为此,我们可以把5月中旬以来,相关信息的出现排出如下时间表:

5月10日下午,万去国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讨论了召开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的问题。决定会议于六月二日举行。

5月11日,杨尚昆在回答邓小平军队情况时说:"学潮发生以来,总政治部已经连续发出四个通知,要求各大军区认真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决不介入地方政府处理学潮的事务。对于涉及严重影响地方社会安定的打砸抢事件,地方政府需要军队出面维持秩序的,必须报经中央军委批准。

5月13日,邓小平在与赵紫阳、杨尚昆谈话时说:"对这次学潮,我们要尽力采∑胶偷氖侄谓饩觥?

5月16日,据胡启立在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上说:已有人"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邓小平";"有的横幅写着、邓小平狠心,赵紫阳滑头。李鹏下台,谢国安民。"在同一个会上,赵紫阳与李鹏对"四二六社论"的作用发生争执。赵同意自己"承担责任"。

5月17日,上午政治局常委会议在邓小平家作出戒严决定。同日,群众游行出现"打倒邓小平"的口号。

5月17日,在加拿大访问的万在会见加拿大总督让 索维和总理马尔罗尼,称"学生要求民主反对腐败是爱国行动"。并透露"下个月即将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要讨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赵紫阳电召万提前回国。

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万讲话。

──根据这个时间表,我大致可以判定,这封信产生的时间是5月16日以后,5月17日下午以前。最大的可能性是5月16日夜。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这封信的作者是军人吗?

说实话,这封信与以后的第八封信,是所有这些信件中,身份最难以判断,用心最令人生疑的文字。理由是:

1)这两封使用的都是"中国军事科学院"的稿纸。这封信署名"中央军委一干部",但却没有时间,可见,它在欲显示于人"什么"的同时,存在着欲向人掩藏"什么"的一面。但没有军队关系的人,要获得军队内部的稿纸,并非一件易事。

2)这封信反对在 "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慢慢来,不满足于"仅仅打倒一个李鹏",而是要彻底结束"老人政治",看上去很彻底、最革命,但有违民运主流思维,对高层派系划分出人意料,在民运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上显示出分析逻辑的混乱。

3)写信者惯以"他们"暗指"政府"。这个耐人寻味的称谓,似乎暗含自身避讳这类概念明确化的心理基素。这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安全考虑,也可能预示着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员。不过,他既然能够明确提出那么"激进"的目标和口号,可见"安全"问题并不在考虑之列。

4)这封文字原件,是从一位"北高联"常委留下的一大堆原始资料发现的。与此信一同保存的,还有一份学生批判此文的文章底稿,题目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对策》。可见,即使是在学生那,对此人的意见也是抱不认同态度的。不排除这份批判文章的执笔者,就是这些材料的保存者,或者就是这封信的接收当事人。他很有可能在当时就从直觉上给送信者投了"不信任"的一票。

5)众所周知,最早提出"结束领导干部终身制"这一口号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所长严家其。在八九民运期间,最早提出结束"家长制"、 "给老人政治划问号"的言论的,是后来与严一起联名签署"5。17"宣言"的包遵信。时间在5月12日,地点在北京大学,场合是王丹举办的"民主沙龙"。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出笼的一份"5.17全市游行口号"中,也正式出现了"老人政治,必须结束"的口号。这些事实集中在一起,看上去给人以一种"线索清晰"的印象。如果这个"军委干部"的"建议"被当时的学生采纳的话,人们很可以把它造成的后果与包遵信、严家其的言论联系起来。事实上,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清查"期间,也的确把"老人政治,必须结束"这一口号的出笼当成了清查重点。所以,笔者认为,这封信的真实用意,并非要"打倒"张三李四,很可能是替严、包二位先生充当"幕后黑手"栽赃的小动作。因为5月17日,正是整个事件发生转折的"关键时刻"!

此时此刻,戒严和军队调动,都需要进一步的"推动",才能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而最好的"推动",就是"暴乱"的证据。

原载:浴火凤凰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