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藏着猫腻的银行存款的“增长陷阱”

   二线银行的生计相关
  回头看看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在各股份制商业银行最为看重的“存款指标”方面,几乎每一家都保持着令人炫目的增长速度。撇开老百姓的腰包一天天膨胀的因素不谈,这中间是否还包含了一些水分?这背后是否藏着什么猫腻?且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五花八门的“拉存”妙着和原则罢。
  4月30日,又是一个月末,又到了银行信贷员忙于“凑存款数”的时候。
  早在一周前,田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就开始为拉存款忙于各种应酬了:拜访各大公司的老总或财务经理,送礼品给他们,请他们吃饭……吃饭的时候,还要尽可能地拉上自己的经理或行长作陪---田的任务,是必须在月底拉到5000万元存款。
  田冬有十来家客户,平日的存款数,少则几百万,多不过3000多万,但在4月30日下午4点,却必须猛“窜”到5000万元。套用一个银行术语,即是“时点数”要达到5000万元。时点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银行每个月的报表均须根据这个数字来做。4月30日下午4点这个时点的存款额,将白纸黑字地凝固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呈阅各级行长、董事。
  事实上,4月既非季末,亦非年末,这种情况尚不十分突出,倘在3、6、9月底甚或年末,这个数字会更重要。
  同一时期,民生、深发展、浦发等上市银行的年报相继公布,在2001年,各行的存款增长率均相当可观。
  拉存,还是拉存
  田冬刚进银行时,对“凑时点数”的做法十分不解:他费尽心机让月末那天的存款数达到5000万元,但通常在第二个工作日---下个月伊始,这些钱又会鱼贯而出。耗费一个星期的时间,除了使报表好看不少,于银行利润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道理,他的信贷经理当然也懂,但经理开导说,上面制定的考核指标涨得太快,而且不尽合理,“凑时点数”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时间一久,田冬终于渐渐开始“明白事理”:中国的银行业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其他银行也是如此,何必想那么多呢?该想的是如何完成任务,如何保障自己的收入,至于这样做是否有利润,是否合理,那是行长们的事了。
  其实如今几乎所有银行,对外都宣称不对信贷员考核存款,而是考核利润。但坦白地讲,中国的银行业还处在依赖存贷差过日子的阶段,于扩张期的中小银行而言,存款更是重要,“存款立行”几乎是铁打的定律。所谓“不考核存款”,自然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除了时点数,银行现在还有一个考核指标---“日均数”,即每天的平均存款。这个数比较能反映银行实力,也被用作考核信贷员时的参考。
  有了日均数的指标,4月30日拉进的存款又增加了一层意义。比如,4月30日进来一笔2000万元的存款,从5月1日存到7日,那么在考核5月份的日均数时,又多了400多万(2000万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