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港地位为何尴尬?

作者:陈劲松  2002-05-08 06: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不久前,美国《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对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提出尖锐质疑,在这篇《谁需要香港?》的文章里,分析了香港经济衰退的成因,以及由此导致的香港地位下降。指出:亚洲金融风暴,固然是打击香港经济的外部原因,而香港特区政府因应无方,在财政赤字加剧,通货紧缩持续恶化,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失业率激增的局面下,无力重组香港经济,才是香港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并因此导致香港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从一个空前繁华自由的国际大都市,亚太金融贸易中心,蜕化为仅能与广州、深圳并驾齐驱的狭幅区域中心。该文认为,香港应该面对现实,将定位目标调低为珠江三角州的商业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立即反驳,称《财富》杂志的论调“完全言过其实”,并以跨国公司在港设立总部和办事处不断增加的数据,来证明国际资本对香港仍具信心。

但这一反驳的依据,显得力不从心,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跨国公司在全世界各地都在不断增设总部或办事处,并非香港一地而已。所用“言过其实”一语,更明显暴露出特区政府的辩护是何等苍白无力。

无独有偶的是,十天前,另一家影响巨大的著名刊物《经济学人》信息部发布统计资料,将香港的营商地位排名,从全球第五,降至全球第十一位。

《财富》杂志于六年前,就曾发表《香港已死》的文章,题目出语惊人,内容却很中肯,分析香港优势正在丧失。香港经济随后的表现,显示出该文预测的惊人准确性。

事实上,以97年为界线,回归前后的香港,确乎表现出天壤有别。

回归前,香港经济强劲增长,持续繁荣,百业兴旺。回归后,却由升转跌,节节衰退,百业凋零。

至本年第一季度,香港失业率达到7%,失业人数达到23万人,创下二十年来的新高记录。这一指标表明:香港经济不仅毫无改善迹象,而且危机日深。

许多先后于回归前后到访过香港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感慨,香港今不如昔,不仅市面冷清,连港人曾经引以为荣的服务态度都明显变坏,脸色阴沉,脾气古怪,越来越象内地的中国人。

97亚洲金融风暴袭来,时逢香港回归,这似乎有一种宿命的含义。但回归前的港英政府,和回归后的特区政府,在民意的支持度上,在施政经验和能力的表现上,都立判高下,后者远远逊色于前者。特区政府对民主和民意的背叛,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的转口运营角色受到根本动摇。在此之前,在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至少在97前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香港实际上起了中国经济火车头的作用,60%的外资从香港引进,三分之二的外贸依靠香港转口实现,功不可没。

而今,中国大陆已经可以直接与国际经济接轨,无需香港从中充当枢钮。“东方明珠”更形黯然失色。

尽管到目前为止,与中国大陆的任何城市相比,香港的竞争力仍然高居第一,概无出其右者。但香港竞争力的迅速下降,以至于即便如《财富》杂志所言,香港自动降格为珠江三角洲的商业中心,却仍然面对那些迅速崛起、且紧靠内地庞大资源、生产成本较低的邻近城市如广州、深圳的极大竞争压力,也就是说,即便龟缩到珠江三角洲的狭幅区域,香港的地位依然尴尬。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