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卧佛及其意蕴

 2002-03-19 04: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卧佛像是释迦牟尼逝世时睡卧的形象,佛教称“佛涅”。中国的卧佛在各地的寺庙、石窟或壁画中均可看到。有石刻、木雕、玉雕、泥塑、彩绘和金属铸制等几种,有的长达几十米,有的小如米粒。卧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见而又独具特色的一种,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无比安祥、宁静、淡泊、超然。

释迦牟尼逝世时已80岁高龄。人们曾在佛逝世的地方发掘出他遗体火化和石刻涅佛等遗迹。

中国敦煌莫高窟第158号洞窟为唐代所建,窟内塑有一卧佛像长达15米的石质泥胎彩绘卧佛像,虽经艺术上的夸张加工,但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释迦牟尼逝世时的情景。唐代艺术家们把释迦牟尼塑造得像甜睡的妇女,面庞丰满圆润,双眼若睁若闭,嘴角深陷,露出恬静慈祥的微笑。据说那时他正在对周围的弟子讲最后一次经--“涅经”。洞窟的南壁彩绘了释迦牟尼的两个大弟子--即阿难和迦叶。阿难正聚精会神地听着 ,而迦叶正奔跑着。据说迦叶当时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将涅,便急忙跑来听释迦牟尼的最后遗言。

洞窟的西壁和左壁上彩绘了菩萨、罗汉以及西域各国王子的举哀图。菩萨是佛国世界里觉悟较高的人物,面对着大佛的涅盘,那些菩萨便无动于衷,表现出一种宁静 、安祥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罗汉,他们在佛国里是觉悟较低的人物,他们眼看佛祖要离开他们,个个神情凄楚,哀恸异常。至于西域各国王子,听到大佛去世,有的放声嚎哭、捶胸顿足、呼天嚎地;有的用刀割鼻、割耳,有的剖腹自杀,决心紧跟老佛爷一同归天,表现了对佛的一片虔诚之情。足见,他们的觉悟是最低的。这一幅幅彩画,不但使人历史地了解到当时释迦牟尼逝世的真实情景,而且通过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使人从中了解到古代西域人民的风俗民情。

 

新科学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