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观点:谁最怕不同的声音
一个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前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证明这一论点,即极权主义者最怕不同的声音。可见反抗专制,确保自由的重要性。
中共建国以后,逐渐压缩言论空间。自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起,全国只剩下统治集团发出的一个声音,这种言论垄断至“文革”更是达到了顶点,不要说批评政府的权利不复存在,就连保持沉默的权利也被剥夺殆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言论空间逐渐扩大,不同的声音从社会各个阶层涌现出来。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反对与批评的声音汇合成了民主运动的洪流。到今天,当局已经很难钳制老百姓的言论,一个声音垄断天下的局面再也难以恢复了。
但是,中国目前的言论空间还远远不够。这表现在:第一,在言论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同时,仍存在对言论自由的诸多限制,尤其是来自政治反对派的声音,仍很难有公开存在的机会。言论空间只是相对过去有所扩展,但相对于应有的程度仍有很大的差距。第二,中国现在出现的不同的声音,还没有规范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利益表达的功能。在中国,来自民间的抱怨与牢骚比比皆是,但自觉地站在公民社会的立场主动以批评的姿态面对政府的言论还远远不够。
我认为,对中国持不同政见群体来说,身体力行地拓展言论空间,确保中国存在不同的声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当局封锁信息,垄断媒体的情况下,持不同政见者应当积极寻求面向国内民众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对于政府的批评和对时局的见解。这本身就是公民社会建设的一部分。
基于这种认识,赴美两年来,我在不同的媒体上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的评论。这些评论不见得正确或者深刻,但我仍愿意把它们结集出版,就是希望中国能有不同的声音。本书中,大部分评论是我作为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所做的评论,其他一些是散见于其他媒体的演讲稿,文章等。感谢自由亚洲电台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国内民众沟通的机会,也感谢明镜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努力。
最后,我谨将此书献给王有才,杨涛,江棋生,李海等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他们正在大陆的监牢中为我们共同的理想而付出代价,我们不应当忘记他们。(大参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