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致不再

 2001-08-25 16: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继前两年的严重干旱之后,今年的内蒙古又是大旱之年。残酷的旱灾夺去了草原的美丽,留下的只是荒凉和无奈。

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从前每到夏天,这里绿草连天,牛羊满地,一片“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致。由于当地水草丰美,所产的苏尼特羊因肉质鲜美被北京东来顺饭庄列为首选羊肉。可是当记者在今年8月踏足其上时,却发现这里既没有草,也很少看到牛羊,只剩下干燥的风裹着沙砾将人脸刺得生疼。放眼望去,零星点缀着枯草根黄沙地连到天边,偶然会有瘦骨嶙峋的死羊躺在沙地上。

死羊枯井空房子

甫一深入草原,最令人震惊的事实莫过于记者自身时时产生的错觉:驱车数百里路,一直走在漫漫沙砾之中,怎么看都像在戈壁或沙漠中,而不是草原上采访。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心地带的苏尼特右旗是我们此次采访的重点。当地介绍,西苏(苏尼特右旗的简称)北部2800万亩草场已经全部变成沙地,牧民的住房、棚圈和水井多处被风沙掩埋。牲畜在沙地上无食可采,大部分羊身上附着由沙土和汗合成的厚厚泥甲,体力严重消耗,死亡情况加剧。

采访的路上经常会碰到牲畜的骸骨。其中有大型的牛、马和骆驼,多数还是骨架较小的羊。有的死畜只剩下一堆白骨,只有头、蹄等处毛皮还幸存;有的则皮毛完整,惟独肚子被掏得空空如也,据说这是秃鹫干的好事。一开始,同来的摄影记者对这些很感兴趣,碰到一次拍一次,后来见得太多,也就不在乎了。记者暗自在心中数了数,一天之内竟然在公路边看到十几堆,每堆多则五六只,少则两三只,偌大的草原几乎成了牲畜的“坟场”。后来得到的资料证实:整个锡林郭勒盟不完全统计有416万头牲畜受灾。仅西苏一地因灾死亡的牲畜就达到6万头之多。

在沙地中行进还经常碰到一个怪现象:隔不多久就会发现黄沙中冒出一个用各种石头堆砌的石头堆。好奇的记者经过一番探察发现,原来这都是干涸了的草原井。平常年景,草原上的牧民就靠它们提供生活用水。三年的旱灾和人们的使用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两三米,许多水井因深度不够,干涸了,只有极深的机井依然冒水。为了不让风沙将井添埋,人们就用石块将井口保护起来,希望干旱过去后,将来还可以从井中打水。现时没有水喝怎么办?那些缺水的牧户只好每天去周围有水的地方买水,然后用车拉回来吃喝、饮畜──这也成了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

去苏尼特右旗安全苏木(苏木即是乡)采访的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一座座人去楼空的砖瓦房。记者在其中一座空房子前下车看了个仔细:细细的沙子已经仗着风势将房屋北面的墙埋住,窗户也遮了进去。房间的大门只用了木板堵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除了大个家具已经被搬空。砖房旁边的石头牲口圈也空空如也,只剩下杂乱的蹄印和粪便。一只死羊被扔在墙边阴凉处,可能刚死不久,还没有腐烂。苍蝇嗡嗡地在死羊身上盘旋。同行的苏木干部告诉记者,这家人家带着简单家什另外找地方游牧去了,看样子刚走没几天。

走“敖特尔”

驱车在草原上行进,经常可以看到一户户牧民赶着羊群,用摩托车或吉普车托着所有家什在流浪。这是牧民们在走“敖特尔”,每遇灾情,他们都用这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式躲避灾害,维持生活。

走“敖特尔”是牧民们对走场游牧的蒙语称呼。从前的牧民们在一处放牧久了,草被羊吃光,就用车子拉上日常用品,赶着羊群去追逐好草场,扎下蒙古包再放牧。在我们采访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本来随着时代发展,旗里的牧民们十多年前就已经放弃这一原始的游牧方式,开始定居。选一个好地点盖了房屋打好井,然后在附近放牧牲口。然而连续三年的旱灾已经将草原毁坏殆尽,居住点附近的草场早被沙土代替。为了让赖以为生的羊群、牛群有草果腹,牧民们不得不忍痛放弃固定住所,带着些简单的家什重新走起“敖特尔”。

在苏尼特右旗的格日勒图敖都苏木(苏木即乡)的一片沙地上,记者碰到了走“敖特尔”来此的乌宁毕力格一家。他们一家四口人住在一个简陋的窝棚里。据说,到去年底乌家还养着500多只羊。经过八个月无雨的干旱天气,如今饿死的饿死,出卖的出卖,只剩下不到300只了。乌宁毕力格不会说汉语,他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今年已经走场换了七个地方,走到哪里也没草。今天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第八次走场到附近的四子王旗去碰碰运气。如果再碰不到草,只能将饥饿的羊群低价处理给来收羊的人,那样至少还能换些钱。我们采访时,乌家5岁的小儿子正在依依不舍地用水罐里的水给十几只瘦骨嶙峋、浑身光秃秃的山羊喂水。这些牲口都已经瘦弱得禁不起长途跋涉,又没有人肯买,乌宁毕力格决定把它们丢弃在原地自生自灭。可小儿子似乎心里舍不得,他说要在搬家前最后一次给羊们喂水。喂着喂着,一只落在后面抢不到水喝的母羊站不稳卧倒在地上,任我们怎么轰也不肯站起来。乌家小儿子伤心地跟我们说,这只羊活不过今天了。

旗里的干部介绍说,像乌宁毕力格家这样的走场户,全旗还有700多户,他们风餐露宿,日子十分艰难。其实经过三年的旱灾,现在旗里的牧户已经无草可逐了,只是还习惯性地赶着羊群四处流浪,寻找一丝微薄的希望。

牛羊越多越贫困

草原的牧民,一向以牲畜多寡来衡量拥有的财富。然而记者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采访时发现,在史无前例的旱灾中,羊群越多的人家变得越穷。许多因为牲口养得多而脱贫致富的牧民又因为牲口过多而变回贫困户。

在距离中蒙边境20公里的安全苏木(苏木即乡),记者访问了汉族牧吴太一家。老吴养羊养了40多年,曾经是苏木屈指可数的富裕户。到去年底为止,吴太老两口养了400只羊,加上五个已婚儿女各自的羊,整个吴家的羊群发展到上千只。去年羊价高到300多元一只时他都舍不得卖羊,结果为了能让羊儿顺利过冬,不得不花了8万多元人民币去买饲料。这些金贵的羊儿在今年头八个月的干旱中死了将近200只。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羊群白白减少,老吴终于开始卖羊,可是因为羊太瘦弱,而目前卖羊的又太多,一只大羊最高只能卖到180元,而且只卖出了100来只。在记者面前,损失惨重的吴太经常露出茫然的神情,被风沙吹得通红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流泪。他心痛地告诉记者:以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元气了,留下的60来头羊刚够老两口维持生活。问及将来出路如何?吴太说自己也不知道,只能依靠党和政府了。

旗里的干部告诉记者,以前许多牧民的观念保守,从来不肯卖羊换钱,只希望羊群越大越好,结果在这次旱灾中损失惨重。整个安全苏木原有牧户250户,贫困户60户(贫困线标准是人均牲畜20头)。在今年的干旱中,因灾返贫的又有60多户,苏木的贫困户总数接近50%了。

不仅如此,一些实力雄厚、在旱灾中勉强保住羊群的牧民们,也在进退两难,因为保住的羊越多,赔得越多。苏尼特右旗的另一位牧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2000年,他家的牲畜多达1500只,是典型的畜牧大户。当年卖掉900只羊,加上绒毛收入共计10万元。可因为天气干旱草场无草,他为了给牲畜买饲料至今已经投入了不止10万元。现在剩下的600多头牲畜每天消耗100多公斤饲料、400多公斤草,加上到远处拉水的费用,每天要消耗1000多元。曾经代表财富的牲畜现在正越来越多地消耗着他的财富。

如今旱情笼罩了全旗14个苏木、62个嘎查(嘎查即村)、5505户牧户、127.08万头牲畜,已经有6万多头牲畜因灾死亡。

牲畜大搬家

在重灾区苏尼特右旗(旗相当于县)的赛汉塔拉镇,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羊群驶往其他旗县。这些羊群并没有被卖掉,而是送出去寄养,等到灾情好转再运回来。在日益严重的灾情下,全旗想出种种办法度过旱灾,牧民将自己的牲畜送出去寄养。

作为整个内蒙旱灾的重灾区,苏尼特右旗这三年真可谓多灾多难。1999年开始全旗大部分地区干旱,当年冬季又遭特大雪灾;2000年春夏持续干旱,冬季又屡次形成强沙尘暴;2001年前七个月没下过一场雨,从元月至今出现七级以上大风天气38次,形成沙尘暴23次。受灾害影响,目前全区绝大部分草场变干变枯,没有返青的草场占总面积的80%,达2.1万平方公里。连续的遭灾使人和牲畜的抗灾能力达到极限,今年全旗年度牲畜头数比往年同期减少7.2万头,到6月30日止,全旗因灾死亡16万头牲畜。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