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致不再

 2001-08-25 16: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繼前兩年的嚴重乾旱之後,今年的內蒙古又是大旱之年。殘酷的旱災奪去了草原的美麗,留下的只是荒涼和無奈。

著名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從前每到夏天,這裡綠草連天,牛羊滿地,一片「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致。由於當地水草豐美,所產的蘇尼特羊因肉質鮮美被北京東來順飯莊列為首選羊肉。可是當記者在今年8月踏足其上時,卻發現這裡既沒有草,也很少看到牛羊,只剩下乾燥的風裹著沙礫將人臉刺得生疼。放眼望去,零星點綴著枯草根黃沙地連到天邊,偶然會有瘦骨嶙峋的死羊躺在沙地上。

死羊枯井空房子

甫一深入草原,最令人震驚的事實莫過於記者自身時時產生的錯覺:驅車數百裡路,一直走在漫漫沙礫之中,怎麼看都像在戈壁或沙漠中,而不是草原上採訪。位於錫林郭勒盟中心地帶的蘇尼特右旗是我們此次採訪的重點。當地介紹,西蘇(蘇尼特右旗的簡稱)北部2800萬畝草場已經全部變成沙地,牧民的住房、棚圈和水井多處被風沙掩埋。牲畜在沙地上無食可採,大部分羊身上附著由沙土和汗合成的厚厚泥甲,體力嚴重消耗,死亡情況加劇。

採訪的路上經常會碰到牲畜的骸骨。其中有大型的牛、馬和駱駝,多數還是骨架較小的羊。有的死畜只剩下一堆白骨,只有頭、蹄等處毛皮還倖存;有的則皮毛完整,惟獨肚子被掏得空空如也,據說這是禿鷲幹的好事。一開始,同來的攝影記者對這些很感興趣,碰到一次拍一次,後來見得太多,也就不在乎了。記者暗自在心中數了數,一天之內竟然在公路邊看到十幾堆,每堆多則五六隻,少則兩三隻,偌大的草原幾乎成了牲畜的「墳場」。後來得到的資料證實:整個錫林郭勒盟不完全統計有416萬頭牲畜受災。僅西蘇一地因災死亡的牲畜就達到6萬頭之多。

在沙地中行進還經常碰到一個怪現象:隔不多久就會發現黃沙中冒出一個用各種石頭堆砌的石頭堆。好奇的記者經過一番探察發現,原來這都是乾涸了的草原井。平常年景,草原上的牧民就靠它們提供生活用水。三年的旱災和人們的使用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兩三米,許多水井因深度不夠,乾涸了,只有極深的機井依然冒水。為了不讓風沙將井添埋,人們就用石塊將井口保護起來,希望乾旱過去後,將來還可以從井中打水。現時沒有水喝怎麼辦?那些缺水的牧戶只好每天去周圍有水的地方買水,然後用車拉回來吃喝、飲畜──這也成了他們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

去蘇尼特右旗安全蘇木(蘇木即是鄉)採訪的路上,時不時可以看到一座座人去樓空的磚瓦房。記者在其中一座空房子前下車看了個仔細:細細的沙子已經仗著風勢將房屋北面的牆埋住,窗戶也遮了進去。房間的大門只用了木板堵上,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裡面除了大個傢俱已經被搬空。磚房旁邊的石頭牲口圈也空空如也,只剩下雜亂的蹄印和糞便。一隻死羊被扔在牆邊陰涼處,可能剛死不久,還沒有腐爛。蒼蠅嗡嗡地在死羊身上盤旋。同行的蘇木幹部告訴記者,這家人家帶著簡單家什另外找地方遊牧去了,看樣子剛走沒幾天。

走「敖特爾」

驅車在草原上行進,經常可以看到一戶戶牧民趕著羊群,用摩托車或吉普車托著所有家什在流浪。這是牧民們在走「敖特爾」,每遇災情,他們都用這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方式躲避災害,維持生活。

走「敖特爾」是牧民們對走場遊牧的蒙語稱呼。從前的牧民們在一處放牧久了,草被羊吃光,就用車子拉上日常用品,趕著羊群去追逐好草場,紮下蒙古包再放牧。在我們採訪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本來隨著時代發展,旗裡的牧民們十多年前就已經放棄這一原始的遊牧方式,開始定居。選一個好地點蓋了房屋打好井,然後在附近放牧牲口。然而連續三年的旱災已經將草原毀壞殆盡,居住點附近的草場早被沙土代替。為了讓賴以為生的羊群、牛群有草果腹,牧民們不得不忍痛放棄固定住所,帶著些簡單的家什重新走起「敖特爾」。

在蘇尼特右旗的格日勒圖敖都蘇木(蘇木即鄉)的一片沙地上,記者碰到了走「敖特爾」來此的烏寧畢力格一家。他們一家四口人住在一個簡陋的窩棚裡。據說,到去年底烏家還養著500多隻羊。經過八個月無雨的乾旱天氣,如今餓死的餓死,出賣的出賣,只剩下不到300只了。烏寧畢力格不會說漢語,他通過翻譯告訴記者,今年已經走場換了七個地方,走到哪裡也沒草。今天正在收拾東西,準備第八次走場到附近的四子王旗去碰碰運氣。如果再碰不到草,只能將飢餓的羊群低價處理給來收羊的人,那樣至少還能換些錢。我們採訪時,烏家5歲的小兒子正在依依不舍地用水罐裡的水給十幾隻瘦骨嶙峋、渾身光禿禿的山羊餵水。這些牲口都已經瘦弱得禁不起長途跋涉,又沒有人肯買,烏寧畢力格決定把它們丟棄在原地自生自滅。可小兒子似乎心裏捨不得,他說要在搬家前最後一次給羊們餵水。餵著餵著,一隻落在後面搶不到水喝的母羊站不穩臥倒在地上,任我們怎麼轟也不肯站起來。烏家小兒子傷心地跟我們說,這隻羊活不過今天了。

旗裡的幹部介紹說,像烏寧畢力格家這樣的走場戶,全旗還有700多戶,他們風餐露宿,日子十分艱難。其實經過三年的旱災,現在旗裡的牧戶已經無草可逐了,只是還習慣性地趕著羊群四處流浪,尋找一絲微薄的希望。

牛羊越多越貧困

草原的牧民,一向以牲畜多寡來衡量擁有的財富。然而記者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採訪時發現,在史無前例的旱災中,羊群越多的人家變得越窮。許多因為牲口養得多而脫貧致富的牧民又因為牲口過多而變回貧困戶。

在距離中蒙邊境20公里的安全蘇木(蘇木即鄉),記者訪問了漢族牧吳太一家。老吳養羊養了40多年,曾經是蘇木屈指可數的富裕戶。到去年底為止,吳太老兩口養了400隻羊,加上五個已婚兒女各自的羊,整個吳家的羊群發展到上千隻。去年羊價高到300多元一隻時他都捨不得賣羊,結果為了能讓羊兒順利過冬,不得不花了8萬多元人民幣去買飼料。這些金貴的羊兒在今年頭八個月的乾旱中死了將近200只。為了不眼睜睜看著羊群白白減少,老吳終於開始賣羊,可是因為羊太瘦弱,而目前賣羊的又太多,一隻大羊最高只能賣到180元,而且只賣出了100來只。在記者面前,損失慘重的吳太經常露出茫然的神情,被風沙吹得通紅的眼睛總是不由自主地流淚。他心痛地告訴記者:以後再也不可能恢復元氣了,留下的60來頭羊剛夠老兩口維持生活。問及將來出路如何?吳太說自己也不知道,只能依靠黨和政府了。

旗裡的幹部告訴記者,以前許多牧民的觀念保守,從來不肯賣羊換錢,只希望羊群越大越好,結果在這次旱災中損失慘重。整個安全蘇木原有牧戶250戶,貧困戶60戶(貧困線標準是人均牲畜20頭)。在今年的乾旱中,因災返貧的又有60多戶,蘇木的貧困戶總數接近50%了。

不僅如此,一些實力雄厚、在旱災中勉強保住羊群的牧民們,也在進退兩難,因為保住的羊越多,賠得越多。蘇尼特右旗的另一位牧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2000年,他家的牲畜多達1500只,是典型的畜牧大戶。當年賣掉900隻羊,加上絨毛收入共計10萬元。可因為天氣乾旱草場無草,他為了給牲畜買飼料至今已經投入了不止10萬元。現在剩下的600多頭牲畜每天消耗100多公斤飼料、400多公斤草,加上到遠處拉水的費用,每天要消耗1000多元。曾經代表財富的牲畜現在正越來越多地消耗著他的財富。

如今旱情籠罩了全旗14個蘇木、62個嘎查(嘎查即村)、5505戶牧戶、127.08萬頭牲畜,已經有6萬多頭牲畜因災死亡。

牲畜大搬家

在重災區蘇尼特右旗(旗相當於縣)的賽漢塔拉鎮,每天都可以看到一輛輛大卡車滿載羊群駛往其他旗縣。這些羊群並沒有被賣掉,而是送出去寄養,等到災情好轉再運回來。在日益嚴重的災情下,全旗想出種種辦法度過旱災,牧民將自己的牲畜送出去寄養。

作為整個內蒙旱災的重災區,蘇尼特右旗這三年真可謂多災多難。1999年開始全旗大部分地區乾旱,當年冬季又遭特大雪災;2000年春夏持續乾旱,冬季又屢次形成強沙塵暴;2001年前七個月沒下過一場雨,從元月至今出現七級以上大風天氣38次,形成沙塵暴23次。受災害影響,目前全區絕大部分草場變干變枯,沒有返青的草場佔總面積的80%,達2.1萬平方公里。連續的遭災使人和牲畜的抗災能力達到極限,今年全旗年度牲畜頭數比往年同期減少7.2萬頭,到6月30日止,全旗因災死亡16萬頭牲畜。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