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貝克利在一個韓國國際論壇上談中國崛起已經結束。(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4年12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報導)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動向引發全球高度關注。一位美國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近日在韓國的一個國際論壇上的演講火遍全網,詳細闡述了中國崛起已經結束,並分析了中國經濟衰退的根源、其對全球的深遠影響以及可能的未來走勢
中國崛起的終結:經濟逆轉及其全球影響
貝克利教授首先指出,儘管許多人仍將21世紀視為中國的世紀,但2020年代實際上標誌著中國經濟崛起的終結。他以多種數據為依據,論證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放緩,甚至開始逆轉。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儘管中國的GDP增長率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更客觀的測量方式顯示,實際經濟規模可能比官方數據低20%以上。諸如夜間用電量和貨運量等客觀指標揭示,中國經濟的活躍度遠低於預期。此外,中國經濟生產效率近年來持續下降,每單位GDP產出需要的資本投入成倍增加,債務激增。教授強調,中國當前的債務水平不僅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甚至超越了許多發達國家。
全球經濟的「倚賴綜合症」
中國經濟放緩不僅對本國社會造成衝擊,還對全球經濟體系產生了連鎖反應。教授將這種現象形容為「倚賴綜合症」: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與中國市場深度綁定,在出口、投資和貸款等領域都對中國形成高度依賴。然而,中國市場需求下降、貸款減少甚至停止後,這些國家開始承受逆向壓力。
例如,韓國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20%,德國減少了9%。資源依賴型國家如澳大利亞和巴西,因中國減少原材料進口而遭遇經濟下滑。同時,多個接受中國貸款的國家,如巴基斯坦和讚比亞,則陷入債務危機。這些現象表明,過去中國作為「世界增長引擎」的角色已經逐步消退,其經濟放緩正對全球造成深遠影響。
內部危機加劇: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自然資源耗竭
貝克利指出,中國曾經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經濟增長,但近年來,這一優勢已顯著衰減。中國的河流減少了一半,地下水嚴重污染,60%的水源已被列為不適合接觸或使用。這不僅威脅到農業和工業生產,更導致了食品和能源的進口依賴性增加。
同時,中國的煤炭和石油資源也接近枯竭。作為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中國的資源壓力與日俱增,這使得經濟增長成本不斷上升。教授特別提到,中國生產每單位GDP的成本已經是2000年代的三倍,資源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
人口危機的加劇
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是「人口紅利」。在過去幾十年,龐大的勞動人口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充足支持。然而,這一優勢正迅速消失。教授指出,未來十年,中國將失去7000萬勞動人口,同時新增1.3億退休老人。到2030年代,勞動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將從15:1驟降至2:1。
這一人口危機不僅影響勞動力供應,還對社會保障體系提出嚴峻挑戰。養老金缺口的擴大可能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老齡化社會將成為未來幾十年中國無法迴避的沈重負擔。
政治集權與治理效率下降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靈活政策和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條件。然而,教授指出,習近平治下的高度集權正在削弱這種靈活性。從嚴格的「清零」政策到嚴厲的反腐運動,再到對經濟負面新聞的封鎖,這些舉措大幅降低了政策調整和經濟創新的可能性。
同時,過度依賴國企的經濟模式使得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大量資金被用於補貼低效國企,而創新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則面臨融資困難。這種不平衡的政策選擇進一步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復甦能力。
面對挑戰:中國的地緣政治反應
從經濟槓桿到軍事威懾
隨著國內問題加劇,中國的對外策略正在從經濟槓桿轉向軍事和地緣政治手段。教授稱中國為「典型的巔峰大國」,即曾經快速崛起但如今增長放緩,同時面臨國際孤立的國家。在歷史上,這類國家通常選擇強化對內壓制,同時對外擴張以尋求新的優勢。
近年來,中國在南海、台海和中印邊境的軍事活動顯著增加。教授指出,中國正進行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和平時期軍備擴張,其國防預算的實際開支可能是官方公布數據的兩到三倍。同時,中國的軍事活動從台海到南海愈發高調,包括建造軍事基地、模擬襲擊目標等。這些行動反映了中國在經濟手段失效後,愈發依賴軍事力量來實現戰略目標。
聯盟策略與「修正主義外交」
面對國際孤立,中國正加強與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國家的合作,試圖通過「修正主義聯盟」分散美國及其盟友的資源。教授指出,這種聯盟關係更多是務實合作而非正式同盟。例如,中國為伊朗提供經濟支持,為俄羅斯提供技術援助,同時與朝鮮維持軍事和經濟合作。儘管這種策略可能暫時緩解中國的國際壓力,但長期來看,也可能導致更大的國際對抗。
美中關係與全球未來
貝克利教授回顧了過去200年的大國競爭歷史,指出多數權力競爭最終以戰爭結束。然而,他也提到,美蘇冷戰的和平解決為當前的美中關係提供了某種希望。他預測,未來美中關係的走向可能取決於雙方的內部變化。例如,如果中國因經濟困境削減軍費,或美國因內部危機削弱國際影響力,全球格局將迎來重大轉折。
儘管當前美中關係緊張,但教授對長期前景保持謹慎樂觀。他提出了一種可能的妥協方案:中國放棄地區霸權,以換取西方國家的經濟合作和安全保障。這種模式類似於二戰後德國和日本的選擇,儘管短期內實現這一目標存在諸多障礙,但長期來看,這可能是緩解美中對抗的關鍵。
貝克利認為,中國正處於大國衰退的關鍵時期,其選擇的應對路徑將決定全球未來的穩定與和平。他呼籲國際社會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保持冷靜和戰略性,並利用競爭的積極效應推動技術創新和全球合作。他同時也警告,2020年代是美中關係的「危險時刻」,國際社會必須為可能的衝突做好準備。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