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提升內在深層力量 喚醒生活活力(組圖)


心理豐富性更注重內在的成長和自我實現。(以下圖片均來源: Adobe stock)

當你刷到朋友圈或社交媒體時,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

「我的的生活好無聊啊,平常空閑的時候只是刷刷手機,可別人總在徒步、跳傘、深潛,再不濟也是去City Walk,常常去周邊游,他們不僅生活多姿多采,而且對生活也有很多好奇心和深度思考,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好像缺少了點什麼,略顯得有些枯燥貧瘠。」如果你經常有這種感覺,那麼你很可能缺少一種特質:「心理豐富性」。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理想中的生活一般分為三種:幸福快樂的生活,有意義和價值的生活,以及追求「心理豐富」的生活。前兩種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定的概念,即舒適的生活條件、美滿的家庭、有所貢獻和實現目標等。

那麼,什麼是心理豐富的生活?如何讓自己的心理變得更加富足,從而擺脫生活枯燥貧瘠的感覺呢?讓我們先從「心理富足」說起。

心理富足的三大要素

心理豐富性(Psychological Richness)指的是一種充滿「心理參與」和喚起狀態的體驗。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讓我們用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的構成要素來理解什麼是心理豐富的生活。

一部好電影往往能給我們帶來心理上極為豐富的體驗,它的情節是跌宕起伏的,能夠觸動我們內心複雜的情感,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裡,我們可能反覆體驗快樂、悲傷、驚訝和感動等情緒,看完電影后我們可能還會有很多新的感悟。這些要素疊加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優秀的電影,能夠給我們帶來極佳的觀影體驗。

而心理豐富的生活也是如此,心理學家認為其構成要素一般有以下3種:

第一、多樣性(Variety)

指生活中經歷的廣泛性和種類的豐富程度,多樣化的經歷和情感能夠給我們帶來心充實感,例如去別的地方旅行,嘗試新的愛好,學習一門外語,認識不同背景和文化的朋友等等。

第二、趣味性(Interest)

指的是那些能夠引起個人興趣和好奇心的體驗。這些體驗通常需要投入注意力和思考,能夠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玩一場驚險刺激的密室逃脫遊戲,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或者與朋友的一次深度的對話等等。

第三、視角變化(Perspective Change)

指經歷那些能夠改變個人看待自己和世界方式的體驗,重塑和更新了自己已有的認知和經驗。例如一次國外旅遊體驗,讓你對不同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一次失敗的經歷,讓你對自己的能力和侷限有了新的認識;看了一篇顛覆認知的文章,從此學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某些問題。

反過來說,當我們的生活缺少心理豐富性時,我們可能就會感到生活是單調乏味的,情感上變得有些麻木,缺乏對生活的興奮和熱情,經常感到提不起興趣,在認知上會趨於狹隘,很難通過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世界,個人成長也會有所停滯。

所以,我們會發現心理豐富的生活與追求幸福感、意義感之間有一定的重疊,但又是截然不同的。對於有些人來說,幸福美滿的生活有時候也會略顯平淡無聊,有意義的事情也不總是會帶來深刻而複雜的感受。

而心理豐富的生活的核心其實是追求人生經歷的多樣性和深度,在人生的旅程中不斷產生情感和認知的發展變化,在生活經歷變得豐富的同時,我們的心理也變得更為富足。

心理豐富性與傳統幸福感有什麼具體區別?


心理豐富性提供了一種更為深刻和持久的幸福體驗。

心理豐富性與傳統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深層情感體驗:心理豐富性強調多樣化的情感體驗,個體通過豐富的生活經歷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感。這種體驗不僅包括快樂,還涵蓋了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反思。而傳統幸福感通常側重於瞬時的快樂和滿足,往往與物質條件和外部環境緊密相關。

內在成長:心理豐富性更注重內在的成長和自我實現,強調個體在生活中所經歷的變化和成長過程。相對而言,傳統幸福感則更關注外部條件,如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這些因素被認為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自尊和價值:研究表明,心理豐富性能夠通過提升個體的自尊和生命意義感來增強主觀幸福感。這種影響是長期的,能夠促進個體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態度。而傳統幸福感則可能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波動較大,缺乏穩定性。

文化背景:心理豐富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在中國文化中,幸福感往往與人際關係和社會和諧緊密相連,而心理豐富性則可能更強調個人內心的探索與成長。這種文化差異使得兩者在定義和追求方式上存在明顯不同。

簡言之,心理豐富性提供了一種更為深刻和持久的幸福體驗,而傳統幸福感則更多依賴於外部條件和瞬時滿足。

「心理豐富性」對我們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追求心理豐富有什麼意義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能夠讓我們避免被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困住,無論是嘗試新的興趣愛好,還是去探索不同的文化,這些行為都能夠讓我們遠離乏味,保持生活的趣味性和刺激感。

不僅如此,心理學家還發現,心理豐富的經歷能夠頻繁刺激大腦情感系統與高級認知功能系統之間的互動,促使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結不斷發生「重新組織」,這不僅能夠讓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吸收新知識,形成新的觀點,還能促進情感體驗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當我們生活在單調乏味的環境中,容易感到無聊和焦慮,這可能會導致抑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而當我們在心理上變得富足時,心理狀態會變得更加積極,更好地適應生活中的變化,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有更強的心理韌性,從而有效地應對壓力和挑戰,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訓練心理豐富力 分享四招

很多經常刷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臺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要想「豐富」,就得做些比較「極限」的事。但是培養心理豐富性並不一定需要巨大的改變,實際上,許多簡單的日常做法就能為我們的生活注入更多的變化和多樣性。


心理豐富的經歷刺激大腦情感系統,促使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結不斷發生「重新組織」。

1經常跳出舒適區

我們可以經常嘗試新的活動,比如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一門新樂器、參加烹飪課程或體驗一項新的運動等,通過這些新的體驗來刺激大腦,從中體驗到不同的情感和挑戰。

或者嘗試改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比如換一種上下班的路線、去不同的餐館用餐,或是在週末參觀新的博物館等,這些小變化能夠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新的認識和體驗,從而提升心理豐富性。

2培養好奇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試著對身邊的人和事物保持好奇,我們可以去做這樣的一個日常觀察的小練習,例如在和別人聊天時,更多地去詢問和瞭解他們的故事,或者在咖啡館或公園等公共場所,觀察周圍的人,想像他們的故事和情感,這能夠提升我們的同理心和觀察力,讓我們在平淡的日子裡也能體驗到豐富的認知和情感。

3尋求新的視角和觀點

我們自身已有的一套觀念往往會限制我們探索新鮮事物,這也就導致了日常生活會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我們可以嘗試積極參與各種社交活動,結識不同背景的人,或者選擇一些平時接觸較少的媒體、書籍或影視劇,接觸不同的思想觀念,體驗不同的文化、歷史和情感,從而豐富我們的認知和情感世界。

4定期反思和記錄感受

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中的情緒日記來定期回顧自己最近的生活體驗,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情境:描述當時發生的具體事件或所處的情境,例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行為等;

.情緒:識別並描述當時你的感受或情感波動,例如「當時我感到......」;

.想法:記錄你在當時腦海裡自動湧現的思緒或想法,例如「當時我內心的想法是......」。

通過情緒日記,我們不僅能夠提升自我覺察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通過事後的反思,還能強化情緒體驗,獲得新的認知。

生活的樂趣和意義往往藏在日常的細節中,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我們其實更加需要一種增加心理豐富性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像打理一片花園一樣為生活注入豐富的養分,去挖掘生命真正的魅力和深度,真正感受到內心精神世界的富足。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