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间的差距在於心智成熟度(圖)


阅读名著是提高心智成熟度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心智的成熟程度。有人年紀很小但心智很成熟,缺少的只是社會實踐,而有的人年紀很大,心智只是兒童程度,這種人往往活得不太好。心智成熟能拉開人生距離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人生目標清晰,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第二,對外有能力面對社會規則。第三,向內正視自己面對真實的自我。

我們現在拿徐克拍的梁祝作為例子來說明。祝英臺只想服從自己的本能和梁山伯愛來愛去,而祝英臺的媽媽,一個睿智的中年婦女卻給出了一段回答:「你以為憤怒就可以改變命運,你以為不滿,胡人就會忍讓南邊的漢人。年少無知到的你以為自己不喜歡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

心智成熟度有七個階段,從人和動物的本能,情緒不受控制的最低階段到最高級別的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的自洽,可以說人的心智不同命運選擇千差萬別。

那麼如何提升心智呢?第一,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閱讀名著,只有通過大量的生活體驗讓心靈充分成長,心智才能成熟,從而使自己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應當承擔的責任。而多讀名著小說就是低成本地體驗大量生活。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固定信息繭房裡,人生閱歷有限,多讀小說就是在檢閱別人的生活經歷,說通俗點就是通過閱讀小說在刷人生的考題,通過最小的閱讀代價來體驗更多的人生課題,見識人性的多樣性。比如說讀《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白痴》等,其中一本就基本說透了人情世故,心思算計。

但不是什麼書都值得你花時間去讀的。你得讀那些久經時間檢驗的經典世界名著。我們年少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你驀然回首,原來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幾千年來,人性的底色是不變的,古人早就把哲理總結出來了,流傳至今,所以會被稱作是經典。你若閱讀這些名著,就是把自己的命運讀寬讀透,以致你多一份自洽,少一份迷茫。

第二,人生開挂要先裝,這裡的裝不是騙的意思,而是提升心智的一個好辦法。裝著裝著就變成真的了。裝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理想的人格,然後向著這個方向努力,比如很多專家學者們的第一篇論文都不怎樣,但是他們勇於挑戰。

這個世界上很多機會都轉瞬即逝,不可能人生等你都準備好了才下鍋。現在的許多技術業務都是更新太快,在新的領域裡大家都是現學現用,現燒現賣,遇山開路,遇水搭橋,在實幹中一步一步總結出經驗。我們需要通過裝先成為那樣的人,去逼迫自己做需要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完善我們的人格。

在人生中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人生的不確定性,佛家叫做無常。我裝情商高、裝自信、裝傻不過是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人生浪潮中不被拍翻。想過上自己期待的生活,為自己為他人為未來裝,能讓我們更有力量。

第三,解決問題優先於情緒滿足。提升心智最大的捷徑就是付諸行動,解決問題。心智不成熟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遇到問題時他們更喜歡發泄自己的情緒,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他們不去解決問題,想著如何滿足自己的情緒。比如戀愛腦就是這樣,不謀生,不掙錢,解決不了生產資料造成的實際問題,卻執著於每天的情情愛愛,還指望周圍人來理解他們,為他們的情愛買單。這種人被圈養久了,放回大海,活都活不下去,面對人生選擇,戀愛腦們沒有退路,必然沉淪。

我們說一個人心智成熟就是看他是否能放棄對情緒的過度執著,按住暫時的不安和焦慮,是否能冷靜下來面對問題並解決它。而心智不成熟的人則恰恰相反,遇到問題時情緒反應過於激烈,抗壓能力很差,陷在情緒中走不出來,對於情緒的索取凌駕於其他目標之上,這時他們一味尋求心理捷徑,想聽安慰的話,向別人索取情緒價值來逃避問題,他們甩鍋他人維護自己的自尊,他們做狠事來滿足自己的情緒,唯獨不去關注如何解決問題。

這種逃避心態一旦成為認知慣性,就將成為這種人面對人生時的常態思維。與此同時,重複的挫敗感帶來的習得性無助會進一步削弱人的心氣,最後這種人將成為一個只會自怨自艾的無能巨嬰,人格萎靡,只會感嘆自己命不好,時運不濟。除了寄託他人依附他人「等靠要」,這種人基本一無是處。可他們就是不願意反省自己邁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所以你會發現,智者自強,強者天助,自助者恆強,弱者恆弱,這個道理千古不變。

本文留言

作者千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