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他們的選擇至今讓人肅然起敬(組圖)


無論是杭立武還是張充和,他們在特殊時期做出的選擇,讓人無比敬佩。(圖片來源:clarkelz/Pixabay)

人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選擇,有些輕而易舉,有些艱難困苦,旁人或許無法真正理解,但有些選擇卻令人肅然起敬。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選擇

1949年12月9日,成都新津機場,最後一架飛往台灣的飛機正準備起飛。就在此刻,一輛汽車急速駛來,一位仙風道骨、長鬚飄逸的男子跳下車,他就是畫家張大千。他急忙趕來,只因得知這裡還有一架飛機可以離開。

機上有位熟人,一看到張大千既高興又為難。這人正是時任教育部長的杭立武,他知道張大千的畫作對中國文化意義重大,但飛機已擠滿了人,張大千帶來的78幅敦煌臨摹壁畫無處可放。

張大千也明白這種情況,眼看著自己心血鑄就的壁畫無法隨行,他的內心十分掙扎。這些壁畫是無價的國寶,是他畢生的心血,丟下無疑將成為一生的遺憾。但飛機上的人員行李已精簡到極致,怎麼可能再給壁畫留位置呢?

在這關鍵時刻,杭立武毅然決定,將自己所有家當搬下機,對張大千說:「這是我全部的家當,我可以扔下它們來裝壁畫,但到了台北後,這些畫將不再屬於你個人,而是要捐給故宮博物院。你若同意,我現在就動手。」

張大千沉思片刻,終於點頭同意。於是,那些無價之寶被裝上了飛機,而杭立武的家當,則被無情地留在了機場。


張大千自畫像(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次令人肅然起敬的抉擇。杭立武作為教育部長,家當中必有珍貴之物,但他卻放棄了這一切,選擇保護與他無關的壁畫。對他來說,這些文物的價值遠超過個人財產,這樣的選擇,怎能不讓人感佩?

「書法家」張充和的選擇

時間倒回到一年前,1948年12月17日,北京機場。張充和和丈夫傅漢思正準備乘飛機前往美國,同行的還有她們的保姆小侉奶奶,和大量珍貴書籍與字畫。由於傅漢思是美國人,他成功聯繫了美國軍方,使他們得以搭乘軍機撤離。

然而,當他們抵達機場,卻被告知飛機只能載三個人上去,行李無法攜帶;或者是兩個人加行李,留下一人。傅漢思提議讓小侉奶奶暫時留下,待日後有機會再接她過來,但張充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小侉奶奶從小照顧我們,她的家人早已離世,無論如何我不能把她丟下。」

她決然地選擇了小侉奶奶,放棄了心愛的文物。丈夫想勸她三思,但她已決定,帶著保姆登上了飛機,任憑那些珍貴的字畫散落在地,風中飄零。

後來,張充和回憶起這個抉擇,坦言:「小侉奶奶照顧我們多年,我們不能丟下她。那些書畫都是身外之物,不可能比她更重要。」小侉奶奶在美國去世後,張充和還親自為她舉辦葬禮,以示敬愛。


傅漢思和張充和於1948年11月北京結婚。(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令人肅然起敬的選擇

無論是杭立武還是張充和,他們在特殊時期做出的選擇,讓人無比敬佩。杭立武選擇了文化與歷史的延續,張充和選擇了人性與情感的守護。這些選擇,成為生命中的亮點。

人生充滿選擇,有些容易,有些困難。旁觀者或許無法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這些讓人肅然起敬的選擇,彰顯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