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達成邊境巡邏協議 中共大讓步?(圖)


圖為拉達克東部一個軍營內的印度軍隊裝甲車。(圖片來源:TAUSEEF MUSTAF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0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淨瑤綜合報導)周三(23日),中共黨魁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行了五年來的首次正式會談。中印雙方在兩天前已就喜馬拉雅山共同邊境巡邏問題達成了協議。有分析指,四年以來幾十輪談判都沒有進展的邊境問題,這次卻聲稱達成協議,顯然中共已作出讓步,接受了印度的要求。

中印達成邊境巡邏協議

習近平與莫迪的會晤在俄羅斯喀山(Kazan)金磚國家峯會外登場。中共官媒指出,雙方達成「三個同意」,以妥善處理矛盾分歧,包括發揮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共同維護邊境和平安寧、兩國外長和各層級官員展開對話、在多邊場合加強溝通和合作。

習近平表示,兩國和解符合兩國根本利益,應堅持中印「互爲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是合作伙伴而非競爭對手」等共識,共謀相鄰大國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莫迪則表示,印中關係穩定發展,關乎28億人民的福祉,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十分重要。印中合作有利於促進經濟復甦和世界多極化。印度願與中國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

2020年6月,中國和印度兩國邊境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衝突,造成雙方至少24名軍人喪生。此後,兩國在邊境地區增加了駐軍和武器裝備。

四年來,習近平與莫迪一直沒舉行過正式的雙邊會談。他們最後一次會晤是在2019年10月,地點為印度南部小鎮馬馬拉普拉姆(Mamallapuram)。

中共作出讓步 

時事評論員王赫撰文指,自2020年加勒萬河谷衝突以來,中印關係基本上凍結,印度的立場是鮮明的、堅定的、一貫的,用印度外長蘇傑生的話說就是「邊境狀況將決定兩國關係狀況」。「印度的底線,中共必須撤出其在2020年所占據的領土、停止其在邊境的挑釁行為。否則,兩國關係免談。」

印度對中國採取了許多強硬措施,例如限制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投資和運作;禁止幾百個在印度受歡迎的中國手機APP在印度使用,並中斷了中國與印度客機的直航。

王赫指出,中印這次之能達成協議,最重要一點,是中共接受了印度的要求。

印度前聯合國防參謀長、退役海軍中將辛哈(Shekhar Sinha)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稱,「2020年前的位置是印度希望維持和平與安寧的位置」,巡邏協議結束了兩國在邊境地區對峙局面,中共軍隊將回到2020年兩國衝突爆發之前的位置,印度軍隊可以恢復巡邏。

中共想突破被國際孤立形勢

王赫認為,中印邊境問題能取得突破性進展與中共當局內外交困或是中共政局變化有關。

其中,全球已形成「圍堵中共」的局勢,中共欲打破戰略上的困境,因此把印度當作突破口。

王赫指,全球戰略格局演變的主軸是美中兩極戰略對抗。美國推出印太戰略,力求重塑遏制中共的戰略環境,印度成為關鍵支點,美方將美印關係視作21世紀的決定性關係之一。印度則與美國進行戰略性合作,印美關係急劇發展,並配合美國充實四方安全對話框架。如此,美國在東(西太平洋)、印度在西,中共面臨兩線作戰的局面,極其不利。「中共琢磨怎麼拉攏印度,也終於認識到,在邊境問題上不得不收斂一些。」

臺灣的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所長沈明室也認為中共想要突破被全球孤立和包圍的形勢。他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經濟下挫,在國際遭受孤立,習近平受到內部很大壓力,對外尋求和諧。他在東邊臺海不斷演習,不希望西邊關係緊張。

沈明室說:「目前他(中國)要改變戰狼外交的形象,要跟美、歐及周邊國家和緩關係;經濟問題,很多國家跑到印度投資或撤離對中投資等,中國想改變情勢。」

經濟考量因素

此外,也有經濟的考量。王赫表示,印度是世界第五經濟大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中國作為印度主要貿易夥伴,對印貨物出口2022年以來超過1,000億美元,長期享有巨額順差,「改善中印關係對中國經濟是大有裨益的。」

王赫認為,中共當局盤算,通過邊境問題有限讓步、使中印關係正常化;通過中印關係改善,遲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框架的發展,緩解西線壓力,全力應對東線(西太平洋)、美國,掌握台灣和南海問題主動權,以此來對衝美國的凌厲攻勢,逼迫美國緩和。

但能不能做到,由不得中共,民主國家都聚焦在台海動向,因為牽扯眾國利益,一旦開戰,美日等國家不會坐視不管。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