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了關鍵時刻,但目前陷入雙重困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9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9月23日,中國央行向銀行系統注入2346億元人民幣,並稱「維護季末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第三季度將結束,中國經濟到了關鍵時刻,但目前陷入雙重困境。
中國央行向銀行系統注資2346億元
9月23日,中國央行向銀行系統注入2346億元(人民幣,下同),包括時隔9個月重啟十四天逆回購操作,利率並下調10個基點。
中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銀行系統注入資金,其稱目的是「維護季末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中國央行的公告說,中國央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通過七天期逆回購操作注入了1601億元,利率為1.70%。同時,通過十四天期逆回購注入了745億元,利率為1.85%,相比之前的利率1.95%下降了10個基點。
路透社引述分析師的話稱,這次資金操作本身並不構成重大政策放鬆。中國通常使用逆回購操作幫助銀行系統應對長假期。
「我不會將此次利率下調視為央行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儘管如此,我確實預計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一步下調七天期逆回購利率以及存款準備金率。」
今年2月,中國央行也進行了1050億元的七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時利率為1.80%。9月23日的這次注資正值中國「十一」長假期前夕。
中國央行在7月的中共三中全會後下調了幾項關鍵利率,其中包括將市場七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1.8%下調至1.7%,不過當時沒有調整十四天期逆回購利率。
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通貨緊縮、長期房地產危機、債務激增以及消費者和商業情緒疲軟。儘管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經濟增長仍然乏力。上週,隨著美聯儲啟動降息,市場猜測中國可能將加快寬鬆的步伐。
中國官方9月23日宣布,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9月24日將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罕見地共同舉行新聞發布會。屆時或有新的信息及政策發布。
中國經濟陷入通縮(通貨緊縮)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困境,但中南海經濟決策層卻猶豫不決,既沒有刺激政策出臺也沒有進行真正的改革。
中國經濟通縮(通貨緊縮)和產能過剩
過去幾年,歐美大部分國家一直在抗擊通脹(通貨膨脹),而中國則面臨相反的情況。中國的通縮(通貨緊縮)壓力正在加劇。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2024年8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實際上僅上漲了0.3%。
另一種觀察物價變化的指標是GDP平減指數,也就是中國名義GDP增長與實際GDP增長之比,反映的是總體物價的變動幅度。用這一指標來衡量,中國已連續五個季度處於通縮狀態。
有目共睹的是,房地產市場的危機爆發拖累了整個經濟,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材料等相關行業紛紛縮減投資。長期以來,房地產一直是中國家庭最重要的財富積累資產,但如今人們已收緊錢包。消費支出減少導致物價下跌,給企業利潤和工資帶來壓力。這可能引發惡性循環,使通貨緊縮更加根深蒂固。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研報中甚至表示,通貨緊縮目前是中國的「頭號公敵」。
中南海經濟決策層沒有直接向家庭提供促銷費的刺激政策,而是選擇支持製造業。這導致許多行業產能過剩,過剩產品最終流向海外市場。這雖然有助於中國出口(中國8月份出口同比增長8.7%),但產能過剩正給價格帶來進一步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衡量工廠出廠價格的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近兩年來一直處於下降態勢。
中國出口激增也引起許多國家的擔憂,並引發了電動汽車等領域的貿易壁壘,這意味著僅靠出口推動增長恐怕很快將難以為繼。
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投資製造業和出口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房地產市場低迷。今年5月,中國宣布鼓勵地方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這項政策旨在去庫存,方向是正確的。但是,負責收購任務的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減少而受到重創,幾乎沒有可以用來收購存量房的資金。
《華爾街日報》認為,但中央政府似乎不太可能放棄現有的策略,至少目前是這樣。中國當局一直不願意直接投入資金刺激消費,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而扶持產業將有利於建立長期產能。支持生產,尤其是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技術等戰略性高端產業的生產,有助於打造國家領軍企業,這是中國當局產業政策的另一個關鍵目標。在某一刻,中國當局很可能觸及到一個經濟疼痛的閾值,迫使其採取更果斷的行動。一種可能性是中央向地方轉移更多資金,協助地方政府清理過剩商品房。
可即便如此,也無法讓中國經濟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例如國內消費。十多年來,外國分析師和投行經濟學家一直呼籲中國進行這種改革。但這需要中國當局進行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並實現根本性的思維轉變。情況可能需要變得更糟,才能刺激中國當局真正變革。
前中國央行行長罕見承認經濟面臨威脅
9月6日,前中國央行行長、目前擔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易綱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我認為,當前他們(領導層)應該把重點放在抵擋通貨緊縮的壓力上。如果你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它是正值,但你還需要看人們的收入和稅收收入。」
「關鍵是如何改善內需,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易綱補充道。他並指出,對中國民眾而言,最重要的是就業前景和收入預期。
中國經濟自第二季度以來其增長勢頭有所減弱。7月份中國16至24歲的青年(不包括學生)失業率從6月份的13.2%上升至17.1%,創年內新高。
易綱表示:「總體來說,我們面臨內需疲軟的問題,特別是消費和投資方面,因此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
易綱表示,「當務的重點是讓GDP平減指數轉正。即使我們意識到這有難度,也應該盡最大努力。」 他指出,中國廣義價格衡量指標已經連續幾個季度為負值。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