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鄒子一吹律 能回天地心 戰國陰陽家鄒衍(圖)

 2024-09-18 10: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鄒衍
鄒衍的「五德終始論」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提供了理論依據。(圖片來源:看中國製圖)

戰國七雄當中,齊國曾最為強大。齊國位於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齊國文化經濟發達,還特別重視教育,孟子和荀子都是齊國人。齊國的文化繁榮得益於稷下學宮。當時,為了吸引各地的賢士和學者,齊桓公在齊國之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的城西門稷門附近開設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學宮,學宮內匯聚了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等多個學派的學者,他們自由講學、著書立說,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稷下學宮的發展在齊宣王時達到了巔峰,出現了「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的盛況,被視為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前身。稷下學宮出了孟子、淳于髡、彭蒙、田駢、慎到、申不害、尹文、荀況、鄒衍等七十多名士,荀子當時「三為祭酒」,即出任學宮主掌,就好比大學校長。

稷下學宮的存在時間大約為150年,隨著秦滅齊而消亡,但其對中華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齊國也因稷下學宮聞名天下,成為「泱泱大風」的東方大國。這麼重要的稷下學宮,自然被載入《史記》名垂青史。其中,司馬遷將鄒衍列為稷下學宮諸子之首,稱其學術為「迂大而宏辯」,對鄒衍給予了高度評價,後世的東方朔、諸葛亮等都受鄒衍的思想影響甚深。

鄒衍生於公元前305年的齊國,他的生涯時代是在孟子之後,一說卒於公元前240年。齊國鄒氏出了三位叱吒風雲的名士。鄒衍是《史記》中記載的「三鄒子」之一。另外還有振興齊國的相國鄒忌,還有一位鄒奭,他後來繼承了鄒衍的學說。鄒衍和鄒奭都做過稷下先生,當時齊國流傳一句話:「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意思是鄒衍喜談天之玄理,鄒奭喜歡雕琢言辭,稷下元老淳于髡的論說流暢風趣。

鄒衍早年是一名儒生,起初他也以儒學遊說諸侯,但不受重用。當時活躍於稷下學宮、聞達於諸侯的,是法家商鞅、兵家田忌、縱橫家蘇秦等人。儒士推行的仁政與王道學說,難以為諸侯所用,儒生陷入無用武之地的困境。鄒衍體會到當權者日益奢侈、不尚德政,「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鄒衍轉而研究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他將視野轉向廣袤無垠的天地,去探求萬物的生成、世界的本質,從而把握當今治國的道理。他繼承了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提出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的「五行生勝」理論,將這種事物陰陽消長的規律、對應到歷史興衰更替的變化,並進一步提出「五德終始」、「大九州」等觀點。終於,鄒衍寫成《終始》、《大聖》等篇章,共計十餘萬字,開創了戰國時期陰陽家學派。

鄒衍成為稷下學宮中的佼佼者,受到各國的禮遇。據說他到燕國時,燕昭王親自抱著掃帚為他掃地,稱不能讓塵土落到他身上。這和孔子周遊列國時艱難的「陳蔡絕糧」、孟子「困於齊梁」的境遇大不相同。鄒衍受到國君們的恩寵,欣然採用他的學說。他的學說為甚麼這麼受國君和諸侯們賞識呢?

戰國時代天文學已有很大進展,各諸侯進行曆法改革,夏曆被廣泛採用,歲星紀年法已普遍推行,奠定了干支紀年法的基礎。天文天象學也啟發古人更進一步探索天地的奧秘,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正是在陰陽五行說的基礎上形成的。他應用自然界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闡述改朝換代也是客觀必然性,不以人的私慾私利為轉移。

陰陽五行學說強調陰陽的對立統一和五行的相生相剋,即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相互作用。五行學被應用到中醫學、占卜術等各個領域。鄒衍特別將五行賦予道德和政治屬性,稱之為五德。五德分別是木德、火德、土德、金德和水德,每一種德性都與特定的王朝相對應。他從現世往前推至黃帝時代,記錄不同世代的吉凶興衰,再往前推到開天闢地甚至天地未出現的時候,司馬遷也感嘆「窈冥不可考而原也」。木德代表仁,火德代表禮,土德代表信,金德代表義,水德代表智。這些德性不僅是自然元素的象徵,也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終始指五德的循環運轉。鄒衍認為,當一個王朝的德性衰微時,新的王朝會以另一種德性取而代之,形成歷史的循環。機關算盡,爭奪天下的各路諸侯,若想擁有天下,首先應該自省是否符合五行之德、是否得到上天的預示。從鄒衍的角度論天下大事,超越世間事理,各路諸侯不得不服。

鄒衍指出,人類歷史自王朝建立起,一直按照「五德」的順序在更迭交替。天命的更替就是五行的更替,天上和人間是相通的,人間的天子必然具備五行中的一行之德。虞舜時代,屬土德。夏朝,屬木德。殷朝,屬金德。周朝屬火德,各按其演化順序。木克土,所以夏朝取代虞舜。金克木,所以殷朝取代夏朝。火克金,所以周朝取代殷朝。因為水克火,未來取代周朝的王朝,必是水德。《呂氏春秋》言:「代火者必將水」就是採用了鄒衍的理論。不久之後它便對現實政治產生作用。把「五德終始說」首次付諸實施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征服六國,建立起統一中國古代列國的秦帝國。秦繼承周朝,始皇帝確信,秦朝是以水德王。按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秦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其色尚黑,其事則水,將黃河改名「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